A-A+
[圖文]福建閩侯發現明朝古墓佔地面積近千畝
文官手捧朝笏,儀態端莊
3月28日上午9時許,閩侯縣一男子小陳在青口鎮大義村的後山發現了一座刻有「明勒贈奉議大夫南京戶部郎中陳果庵公神道」字樣的神道碑,「會不會是明朝的古墓?」昨日,閩侯縣博物館曾江館長的證實,解開了小陳的疑惑。
從發現的神道碑上,小陳判斷出墓主人為明代人士陳果庵先生。不僅如此,他發現神道碑下方左右兩側,還分別有文官武將的石像,而往神道碑上方望去,隱約可以看到有2根小石柱。
這是否真是明代的古墓?是否有文物保護的價值?小陳不敢下定論。
昨日,閩侯縣博物館的曾館長證實,此墓確為明代人士陳果庵先生的墓地,閩侯縣也早在前年的文物普查中發現了此墓,且已列為文物保護點。
從他們目前的考證信息可得知,陳果庵先生本人並未為官從政,但他的兒子為明代大義村的「九條金帶」 中的第五帶:陳墀。陳墀(1463-1530),天順七年(1463年)進士,授縣令,官至按察司副使,死時年68歲。而此座墓碑,很有可能是其兒子為父親建立的。
此墓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約有1000畝,共分為三級,第一級為墓碑,第二級為神道碑,第三級為文官武將的石像。
曾館長表示,因此前也曾發現這類墓地,且此墓還未考察完全,所以暫將此墓列為文物保護點,而未定保護級別。而在未來的工作中,閩侯縣博物館將繼續對陳果庵先生家族的族譜及其歷史信息進行考證。
名詞解釋
九條金帶
地方說法,明代時官員官級達到四品及四品以上,當朝皇帝會賜封一條金帶,象徵榮譽。九條金帶指明永樂至隆慶百餘年間大義陳氏一門四代計有陳叔剛等9位進士,其中8人官居四品以上,被譽為九條金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