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探秘原始非洲號稱會飛的民族:馬塞族 | 陽光歷史

 

A-A+

[多圖]探秘原始非洲號稱會飛的民族:馬塞族

2014年08月21日 考古發現-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385 次


英俊的馬塞男人


  馬塞族是個遊牧民族,分佈在坦桑尼亞北部和肯尼亞南部地區,人口約15萬。


  馬塞人通常只穿紅色衣服,所謂的衣服就是用一整塊布,把身體包起來。他們一直生活在叢林裡,紅色可以防止動物襲擊。身上掛了很多他們自己穿的項鏈,手鏈,腳鏈.耳朵是他們的特色,無論男女很小就開始掛沉重的耳環,所以耳洞很大,感覺肉都快撕裂了。這裡很多白人,印度人開店都會找馬塞人當〞保安〞就像電視裡說的看場子。他們腰間掛著刀,手上拿著棍子。他們人種四肢長,身材高瘦,所以他們可以在森林裡與動物生活。一般他們不喝水,渴了在牛的身上穿個洞,直接就在那裡喝牛血,也不吃蔬菜。他們號稱自己是會飛的民族。



安伯塞利的馬塞人


  馬塞人身材高大,臂力過人,額角寬闊,嘴唇厚實,五官端正,皮膚呈棕黑色。他們與眾不同的一個特點是男子頭上如姑娘似地梳著無數條小細辮子,女子卻光頭。未成年的兒童一絲不掛,成年男女有時只在下身圍一塊獸皮、草簾或用皮纖維製成的叫作「姆布吉」之類的東西遮羞,男子12歲,女子9歲時一律要穿耳洞,掛上重達半斤以上的皮飾耳環,任其下墜將耳洞撕裂成一個大長口子,他們喜歡將血和泥巴混合在一起,塗在頭上。男子投入戰鬥或放牧時頭上飾有獅子毛,手持鋒利的標槍和帶有塗著一道道色彩的牛皮套的盾牌,顯得異常粗獷威武。戰士有時用色彩鮮艷的駝鳥羽毛做成大圈圈掛在頭上,中間僅露出面頰。作為頭飾,女子則將五光十色的串珠製成二三寸寬的拼有各種花紋的扁平項圈,由大到小一層層套在脖子上,年齡越大,層數越多,頸部全被箍住,除頸部外,手上腳上也要戴上紅、白、黑、藍相間的各色串珠。她們認為這是最美麗的裝飾。



馬塞人自稱為是會飛的民族


  馬塞人主要放牧牛、羊和少量駱駝、毛驢。他們以喝牛血、牛奶,吃牛肉為主。煮肉和用鐵釬子烤肉(均不加鹽)是他們的美味佳餚,生血加些鮮乳是他們可口的飲料。煮過的乳作為藥物只給病人飲用。馬塞人常把牛血當作傳統的早點。當太陽剛升起來的時候,他們把牛牽至篝火旁,將牛脖子用皮條絞緊,對準顯露出的靜脈刺上一箭,接以蘆葦管,鮮紅的牛血隨即噴射而出。不到10分鐘工夫便流滿了一牛皮罐,足足有1公斤。將罐裡的血用箭桿加以攪動,再加入一倍的鮮奶便成了乳狀的粉紅色液體。圍坐的主人們便端起牛角杯依次痛飲。這便是一頓豐盛的早餐,一般情況下,一頭牛每隔五六周可以抽一次血,每抽一次血可供五六人飽餐一頓。因而一個僅有二三十口人的小部落就得飼養60到80頭專門供血的牛。他們幾乎不吃其他動物。



安伯塞利保護區內一個較富裕的馬塞部落


  他們還用牛羊做聘禮,殺牛羊祭鬼神,用牛羊皮作後套、箱子、盒子、身下的擋布和各種家庭用具,用牛羊角作樂器、葫蘆器皿的底座,用牛蹄子作煙盒和油脂的容器等等。牛羊的多寡成了他們貧富的惟一標誌。牛羊越多的人,就越受尊敬,但他們從不誇耀自己有多少牛羊。



傳統的狩獵、已成為表演項目


  要是有人想數一數他們的牛羊,或指一指他們的牛犢和羊羔,他們會勃然大怒,輕則罵你幾句,重則揍你一頓,因為他們認為那樣做會使牧畜中邪死亡,給他們帶來不幸。



放牧和保衛家園是馬塞男人的工作


  馬塞人雖居無定所,條件比較艱苦,但他們也很愛乾淨。招待客人進餐往往也注意洗洗手,但洗手是用濕的和干的牛糞。只見他們跑到牛欄抓起一大把還冒著熱氣的鮮牛糞,反覆用兩手上下搓著,搓得差不多時,再用干牛糞擦擦,拍一拍,抖一抖,就算洗好了。因為馬塞人認為牛是神靈賜予他們的神聖動物,牛身上的一切都是潔淨的。


這個部落雖然比較富裕、但生存的條件還是很艱苦、特別是兒童


  馬塞人從不制備任何飼料,只靠在牧場上放牧。為了追逐水源,尋找牧場,隨著季節的變換。他們不得不四處漂泊,因此茅屋也是臨時性的,比較簡單。用一些柔軟易彎的1.5米長的木桿子在地上插成橢圓形,將桿子的上端彎成拱形,固定在兩端用柱子支撐著的橫樑上,上面鋪一層乾草,乾草外面再用摻泥土的鮮牛糞抹好,不留窗子,入口處用帶刺樹枝編製的柵欄遮擋。這種茅屋好像扣在地上的半個蠶繭,四周用樹枝圍成籬笆牆作牲畜欄,夜間圈牲畜。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過著原始生活的馬塞人也做起了小生意


  茅屋內部高出的一塊地方當作床,鋪上乾草和駱駝皮,人們在上面睡眠、休息。旁邊設有用石頭堆砌而成的灶台和用樹枝編製成的碗架子。碗架前面放有幾塊大小不等的石頭,這便是他們的桌子和小凳子。



翻修房屋是馬塞女的人工作、男人「只看不干」


  如果部落不搬遷,只是趕著牛羊群到遠處去短期放牧,則連簡單的茅屋也不搭。晚上將牛集中在篝火周圍,將羊趕進牛群中間,馬塞戰士們則在羊群中鋪上駱駝皮,以綠地當床,以藍天當被,逍遙自在,很快便進入了夢鄉。



鑽木取火也是向遊客表演的項


  馬塞族整個部族沒有統一的組織,只有幾個獨立自主的支族。各支族也沒有大王、酋長一類官職,只有被稱為「歐羅因彭」的祭司,負責求神保佑打勝仗和賜子豐收事宜。支族下分若干組,由舉行過割禮和成人儀式的同代男子組成,組內按年齡劃分為長老和戰士兩級。長老級遇事共同商議,有決策權;戰士級則只負責執行。凡年齡在14至25歲的未婚男子作為戰干都要應徵入伍,住進叫作「克臘阿里」的軍營。這種軍營一般設在部落附近,將一些茅屋排成圓形,中間是一塊空地,白天作操場,夜間作牛欄。他們在這裡接受使用弓箭、標槍的軍事訓練和學習舞蹈。戰士在成為長老之前不得結婚,但可享受性的自由。至於未舉行成年儀式的少年,則只能在家裡放牧了。



酋長馬利克對攝影師的相機很感興趣


  他們有良好的軍事素質、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個個都是出色的獵手。為了獵取獅鬃作頭飾,或保護放牧的牛羊,他們往往手執標槍,赤身同猛獸進行搏鬥。甚至有的年僅13歲的兒童竟能孤身一舉將兇猛的獅子刺死。但是,軍營訓練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搶劫牛群、商隊,以及保護自己的牛群不被搶劫,搶劫是他們的傳統活動。他們以搶劫為榮。派去搶劫的人多是青年人。出發前全部落為之舉行盛宴餞行。滿載而歸後,殺牛宰羊,載歌載舞為之慶功。這種搶劫不僅在部落、部族之間進行,有的甚至越過國界。因而鄰近部落對他們甚感恐懼,常用「馬塞」一詞嚇唬小孩,連舉行儀式的祈禱詞中都常有這樣的句子:「願我們任何人都不要遇到馬塞人、獅子和大象。」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