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歷史上「百團大戰」飽受爭議的事實真相 | 陽光歷史

 

A-A+

揭秘:歷史上「百團大戰」飽受爭議的事實真相

2015年02月18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4,921 次

  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史上的著名戰役,但是,令共產黨和八路軍始料不及的是,這次戰役導致了特別嚴重的後果。二十多年後的文革期間,還有人因「百團大戰」而受到批判。特別是戰役的具體組織者聶榮臻,發動「百團大戰」成為他搞「晉察冀山頭主義」的罪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1937年10月,日寇佔領娘子關, 11月8日太原失守,國民黨軍隊在華北正面戰場的抵抗宣告失敗,山西、察哈爾、河北地區陷於混亂狀態。八路軍9月首戰平型關,根據中共中央指示,一一五師一部在聶榮臻率領下,經五台、平山進入阜平縣,11月成立晉察冀軍區和中共晉察冀省委,並於1938年1月成立晉察冀邊區政府。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成為敵後抗戰的主力軍,邊區政府黨、政、軍、民齊心協力,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創造了抗戰史上的奇跡。

  山西是侵華日軍重要戰略物資儲備基地,這些物資通過正太路轉運至前線。1940年初,彭德懷、聶榮臻、左權等在晉東南就破壞日軍運輸線等問題展開討論。有同志提出,應當控制正太路,將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個敵後抗日根據地連接起來,或者對正太路進行大範圍破襲。聶榮臻提出,依靠當前力量,完全控制正太路是不現實的,但破壞正太路是可行的。因此,商定大規模破襲正太路。7月22日,八路軍總部發佈了大舉破擊正太路戰役的預備命令。命令規定晉察冀軍區負責破襲正太路石家莊至平定段,襲擊重點是娘子關至井陘礦區及其兩側地區。還要求晉察冀軍區對其區域內的平漢路、北寧路、津浦路、石德路、滄石路等鐵路、公路、橋樑進行破壞,以牽制敵人向正太路的增援。晉察冀軍區按照上述任務進行了戰前準備。

  8月20日晚10點,正太路破襲戰發起全線攻擊。此後的20多天裡,至9月10日第一階段戰役結束,八路軍參戰部隊斃、傷、俘敵偽軍九百多人,攻克據點十餘處,破壞鐵路六十多里,橋樑十八座,繳獲大量槍支彈藥,正太路全線一度陷於癱瘓。自9月20日開始,正太路破襲戰進入第二階段,核心任務是破擊淶源、靈丘境內的公路,並奪取這兩座縣城,號稱「淶靈戰役」。第二階段戰役進行了十八天,殲滅日偽軍一千一百多名,繳獲大量輜重,但在攻克縣城等據點中,我軍也有較大傷亡。由於兩階段戰役給日軍沉重打擊,日軍開始瘋狂的「掃蕩」報復,第三階段戰役以「掃蕩」與「反掃蕩」的鬥爭為主。在邊區軍民的英勇打擊下,至11月底日軍開始撤離,正太路破襲戰以勝利告終。三個半月之內,整個華北戰區軍民與敵人進行了一千八百多次戰鬥,斃傷日偽軍兩萬五千餘人,繳獲大量武器彈藥和其他軍用物資,拔除據點兩千九百多個,破壞鐵路450多公里,正太路中斷一個月之久,牽制了日軍進攻正面戰場的力量,給侵華日軍以沉重打擊。

  戰鬥勝利了,似乎該是慶賀的時候。但是,這次戰役卻在勝利的情況下出現了重大失誤。除了我軍戰士傷亡過大外,在取得階段性戰果之後,晉察冀軍區錯誤地根據參戰單位的大體數量,在對外宣傳中將正太路破襲戰宣傳為「百團大戰」。就是這一頭腦發熱的錯誤,暴露了八路軍在敵後的實力,導致日本侵略軍對敵後抗戰力量進行重新研究。同時,也使蔣介石對八路軍共產黨的力量予以高度警惕。隨後,日軍調整戰略部署,把進攻的主要矛頭指向了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從正面戰場迅速抽調大量兵力向華北集解,開展了針對抗日根據地的大規模掃蕩,對佔領區採取殘酷的「治安強化運動」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日軍的報復使敵後各抗日根據地都遭受到極其嚴重的破壞,大量軍民因此而喪生在日寇鐵蹄下。1942年太行區的反「掃蕩」鬥爭中,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犧牲,是抗戰期間我軍犧牲的最高將領。

  「百團大戰」的戰果顯著。但是,其所帶來的副面效應也不容忽視。因此,關於戰役的正確性一直爭論不休。延安整風期間,毛澤東對戰役中的錯誤宣傳予以了批評。也有傳言說百團大戰系聶榮臻在未向中央報告的情況下擅自組織了這次戰役。事實是,在戰役之前,八路軍總部曾向中央打過一個關於兩面破襲正太路的報告。對戰區內的鐵路、公路進行破壞,是遊擊戰的經常性戰鬥內容,是敵後抗日武裝力量的日常工作。對這樣的戰術問題,中央軍委沒有理由不同意,更不會亂加干涉。但是,將「正太路破襲戰」宣傳成「百團大戰」,使戰術問題成為戰略問題,軍委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無法指示晉察冀軍區對宣傳問題進行正確把握,從而使敵後形勢發生了不可預料的重大變化。

  常言說:「百密難免一疏」,任何事情都常常會因為一個小小的失誤影響全局。正太路破襲戰在已取得重大戰果的情況下,就因為宣傳不當這一失誤,嚴重影響了戰役的效果。六十多年過去了,「百團大戰」已作為著名戰例載入中國抗戰史冊,我們在看到勝利的同時,也不應忽視它帶來的教訓。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