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於207年"三顧茅廬",請出智者諸葛亮為其效力。據史料記載,此二人一見如故,劉備曾說過:"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後人自然認為此君臣二人是"魚水"關係。據《三國演義》中的描寫,劉備對於雄才大略的諸葛亮是十分信任的,遇到軍政大事無不請他出謀劃策,劉備對其簡直就是言聽計從。那麼,歷史上,此二人這種君臣相得、猶如魚水的關係果真如此嗎? "三顧茅廬"的故事在中國早已經是婦孺皆知,...
如何評價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揭秘諸葛瞻的一生
諸葛亮46歲那一年,終於有了一個兒子,取名諸葛瞻。諸葛亮去世那一年,寫信給哥哥諸葛瑾,說諸葛瞻已經八歲(虛歲),十分聰明可愛,只是怕他過早成熟,將來成不了大器。諸葛亮病故,諸葛瞻繼承武鄉侯爵位。17歲,諸葛瞻迎娶了劉禪的女兒,被授為騎都尉。18歲,諸葛瞻出任左羽林中郎將,掌管禁軍,掛侍中頭銜,相當於蜀漢政府秘書長。因為蜀漢官民都懷念諸葛亮,諸葛瞻又精通書法繪畫,記憶力強,才思...
諸葛亮隆中對策劉備請教當今之天下大勢
官渡大戰以後,劉備逃到荊州,投奔劉表。劉表撥給他一些人馬,讓他駐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縣)。 劉備在荊州住了幾年,劉表一直把他當上等賓客來招待。但是劉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因為自己的抱負沒有能夠實現,心裡總是悶悶不樂。 有一次,他摸摸自己的大腿,心裡有了感觸,流下了眼淚。劉表發現了,就問他遇到什麼不快活的事。劉備說:「沒什麼!以前我經常打仗,每天不離開馬鞍,大腿上的肉很結實...
揭秘諸葛亮手下最神秘的一支王牌部隊:無當飛軍
諸葛亮在征服南中後,利用當地少數民族兵源,建立的蜀漢勁旅--無當飛軍。這支部隊和劉備傳統的王牌軍--白耳兵(註解1),以及西涼馬氏軍團鼎足而三,一時瑜亮。這支軍隊富有特色,從部隊性質上說,給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類似於法國的外籍軍團,是一支職業僱傭軍。 蜀漢政權原來就曾經使用過三苗後裔的武陵蠻(從河南南遷,和西南夷不是一個體系)僱傭軍,在伐吳戰爭中大顯身手,連猛將甘寧都死於這些蠻...
諸葛亮離間計貶李嚴背後的陰謀?鞏固自身地位
李嚴是劉備的托孤重臣,但在第三次北伐中因造諸葛亮的謠被貶為平民,那麼歷史對於這次造謠依據是什麼呢—— 讀《三國誌·蜀書》的一點疑問 李嚴,又名李平,字正方,南陽人。原為劉璋手下。劉備入蜀時,曾在綿竹與劉備抗衡。後降於劉備。劉備死時,托孤於諸葛亮,主民政,以尚書令李嚴為副,統內外軍事。 《三國誌·蜀書》上說: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時,李嚴負責押運糧草。當時正值秋夏之際,又逢連日陰雨,運糧跟...
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憑何成為東吳政壇不倒翁?
三國時,諸葛亮兄弟三人雖然出生於名門望族,並且也算當時的高幹子弟,可是因為他們當副省級幹部的父親不幸英年早逝,因此家道中落,不得已舉家投奔當時擔任地方高官的叔父,寄希望於亂世之中大樹底下好乘涼,可惜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叔父和父親太過於手足情深,竟然撇下這群好侄兒,兩腿一伸到閻羅殿找哥哥敘舊去了。這下,考驗諸葛亮兄弟感情的時刻到了,俗話說,長兄為父,可是身為老大的諸葛瑾卻...
三國史上的臥龍諸葛亮神機妙算背後的四位高參
導讀:歷史把諸葛亮寫成一位神機妙算的神人,但諸葛亮卻說他和崔州平、徐庶、董和、胡濟四人「始終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於直言。」因為這四個人能使他「少過」﹝《蜀志蜀志》卷五〈諸葛亮傳〉注引〈袁子〉,說諸葛亮「治實不治名」。這句話概括了諸葛亮一生活動中最根本的東西。 可惜千百年來,很少有人注意到。諸葛亮不僅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一個哲學家。和漢代「天人合一」、「神人合一...
蔣琬有何值得稱道的地方使其成為諸葛亮接班人?
蔣琬(?—246年),字公琰。零陵湘鄉(今湖南省湘鄉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宰相。與諸葛亮、董允、費禕合稱「蜀漢四相」。
初隨劉備入蜀,被任命為廣都長,後因為不理政事激怒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說下,蔣琬免於一死,後重新被啟用,諸葛亮將其悉心培養,並密表劉禪可以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死後,蔣琬執政。拜尚書令,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遷大將軍,錄尚書...
諸葛亮5次軍事失誤!諸葛亮五次北伐中的軍事失誤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曾任蜀國軍師、丞相,受封為武鄉侯。東漢建安十二年(207年),27歲的諸葛亮經司馬徽和徐庶的推薦,又經劉備「三顧茅廬」的一番「隆中對策」後,被懇請出山,投身於錯綜複雜的政治、軍事鬥爭中,從而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足智多謀:用激將法說服孫權,實現孫、劉結盟,赤壁敗曹,形成三國鼎立之勢;施以「佔據險要,徐圖發展」的戰略,使劉備稱雄西蜀;採用「攻...
揭秘真實的赤壁之戰:諸葛亮沒借箭黃蓋沒挨打
「草船借箭」是借來的故事 諸葛亮不曾有過「草船借箭」的事,倘若孫劉聯軍連箭都很缺乏,還談什麼抗曹?「草船借箭」也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線索可查。據《三國誌·吳主傳》裴松之注有關記載,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戰五年後,曹操平定關中,率大軍南下進攻孫吳。孫權領兵迎戰,兩軍戰於長江水入巢湖的濡須口。曹操受挫,堅守營壘以待戰機。一天,孫權借江面有薄霧,乘輕便戰船從濡須口闖入曹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