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萬乘之尊,可命運還是公平地懲治了他的放浪行為,他死時幾乎全身潰爛,惡臭遠播,人人敬而遠之,他空洞而絕望的眼中滿含眼淚。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死於性病的皇帝,他的死是大清皇朝一段羞於啟齒的瘡疤,也是他荒淫生活的一個總結,卻是慈禧重掌朝政的一個契機。 同治帝的放浪形骸很快受到懲處,他有輕微的淋巴結腫大和下體紅腫現象,可他不以為意,也羞於啟齒,照樣行為詭異地周旋於皇宮...
中國古代的皇帝在什麼情況下會「大赦天下」?
什麼是大赦天下?大赦天下做為一種政治手段在中國古代就已經有了。中國古代封建帝王掌握子民的生殺予奪大權,常以施恩為名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皇帝駕崩、更換年號、皇帝生兒子、立皇后、立太子、皇帝打了大勝仗等情況下,常頒布赦令。天下大亂或者自然災害,也會大赦,因為自然災害的時候,民不聊生,犯罪現象就會增多,所以皇帝就大赦天下。也有一些情況正好倒過來,大豐收,經濟形勢很好,然後皇...
盤點各朝的太宗皇帝:多非嫡長子 大多的位不正
幾乎每一個朝代都有太宗皇帝,我們來對歷史上的太宗皇帝做一次抽樣調查。 相比開基建國的太祖、高祖,守成的太宗皇帝們對一個王朝生存密碼的確立似乎更為重要。但是作為第二代天子,太宗皇帝們不似開國皇帝個性鮮明,又不及後代帝王雍容華貴,他們是由亂而治的一代,渴望權力,敵視一切。所以,他們是片面的、病態的,而且綜合病徵明顯。 綜合征一,皇位的非嫡長子傳人,得位不正。 具體表現...
被活活的餓死的皇帝:梁武帝因濫愛而毀了江山!
導讀:梁武帝,名蕭衍(464?549年),字叔達,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是南梁朝的開國皇帝。他博學能文,精通音樂、書法,在年輕時曾與謝眺、沈約等名士一起被譽為「竟陵八友」,是當時文化界的名人。登上帝位後,他在執政前期曾創造了良好的業績。他矯正前朝的諸種弊端,鼓勵學術,減輕人民負擔,勤政愛民,虛心傾聽民間的呼聲,使國家一度政局穩定,國庫充足,文化繁榮。由於深受佛教的影響,他處處嚴格...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封建皇帝,大多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很少談得上愛情的。但研究清史,會發現從太祖到溥儀,十二個皇帝幾乎每一位都有熱烈的愛情故事。清朝是個多情的王朝,或許這也是納蘭詞與《紅樓夢》產生的背景。請看—— 努爾哈赤最愛阿巴亥 孝烈武皇后(1590年—1626年),烏喇那拉氏,名阿巴亥,烏拉部滿泰貝勒女,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四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極繼母。孝慈高皇后去世後被立為大妃,為努爾哈赤生下三子,...
秦朝時「駙馬」稱謂系職位 是皇帝近侍官的一種
胡亥開玩笑說「駙馬」的時候,肯定沒想到自己如此的先知先覺啊! 說起「駙馬」,大家都會想起兩部古裝大戲,一是《鍘美案》,二是《女駙馬》。在人們的心目中,「駙馬」就是公主的丈夫、帝王的女婿,這在戲曲、影視作品中已經習以為常了。 比如,《楚漢傳奇》第一集中有個鏡頭:胡亥打趣侄女兒晨曦公主,「章邯新近喪偶,招他當個駙馬吧。」這裡要強調的是「駙馬」一詞此時出現是個硬傷,因為對帝...
董賢:一個靠著皇帝喜愛恃寵而驕的古代美男子
當冰島總理訪華的時候,人們眼睛為之一亮。這位西方的內閣總理大臣也是一位「同志姐」,其實只要兩情相悅,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不管他是男人還是女人,只要是自己喜歡的,追求一下又有何妨?中國歷史上這樣的人物屢見不鮮,今天說的是西漢時期的一個皇帝。 話說漢哀帝時期,太平無事。皇帝後宮不乏美人,不過皇帝慧眼獨具,居然相中了自己身旁的臣子侍中董賢,皇帝看董賢千嬌百媚,不過...
張作霖與溥儀詭異交往秘聞:大軍閥竟給落馬皇帝磕頭
導讀:正在溥儀為用什麼樣的儀式對待這個民國大人物而犯難的時候,張作霖卻毫不遲疑地走到小皇帝的面前,趴在地上就磕了一個響頭,畢恭畢敬地問道:「皇上好!」溥儀做夢也沒想到張作霖能給他磕頭,受寵若驚之餘,趕緊彎腰扶起張作霖,連說:「上將軍好!」 曾幾何時,他們一個是高高在上、說一不二的大清皇帝,一個是仰之鼻息、食其俸祿的小統領。事事無常,瞬息萬變,未及幾年,二人的地位發生翻天...
讓北宋兩個皇帝相互殘殺的花蕊夫人究竟有多美?
熟知中國歷史文化的人都清楚,自古就很難找到一個才華和美貌相得益彰的女子。一代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容貌雖好,但難稱得上絕世佳人;卓文君、上官婉兒雖然美貌出眾,但文采和才識比起鬚眉仍覺稍遜風騷。唯獨天府之國有一個叫做花蕊夫人的女子,不僅文采和才識不讓鬚眉,而且堪稱傾城傾國的絕代佳人。 「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花蕊夫人就是因其酷似花中嬌蕊那樣的楚楚動人,才成其美名。...
末代皇帝溥儀為何不讓日本醫生救治他心愛的女人
導讀:末代皇帝溥儀的第三個老婆譚玉齡(溥儀相對於他的老祖宗來講,雖然好日子沒有過上,但老婆倒比較精神)異常神速,二人結了婚,他將她冊封為「貴人」。她遂成了他的「復辟事業」中的又一個可憐的「犧牲品」。應該說,譚玉齡在那時的幾個妻子中,一度最得溥儀的寵,她對溥儀也非常「忠心」。 大約在一九四二年秋天,譚玉齡偶然得了一次並不算很重的感冒,後來看了幾次也沒好。溥儀於是親自派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