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 | 陽光歷史

 



明朝士大夫為何與皇帝「爭國本」?

 明朝士大夫為何與皇帝「爭國本」?
崇禎和他哥哥天啟的爺爺,就是明朝第十四代皇帝、赫赫有名的荒唐皇帝萬曆,也就是明神宗朱翊均。 他們的父親,則是老太子短命皇帝、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生於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八月,為恭妃王氏所生,因當時中宮王皇后無子嗣,所以他是正牌的皇長子,也是理所當然的太子人選。然而,最得神宗寵愛的鄭貴妃卻於萬曆十四年生下了朱常洵,萬曆因此有意改立常洵為太子,導致常洛遲遲不能被立為太子。 此傳聞...



[圖文]清朝皇帝竟要練習親耕

 [圖文]清朝皇帝竟要練習親耕
  雍正皇帝祭先農壇圖 當第29屆奧運會開幕式的焰火點燃,29個由焰火組成的巨大腳印,從永定門,沿著北京的中軸線走向「鳥巢」時,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北京的中軸線上。奧運會後,「新南城、新商圈」論壇召開,又一次將北京的中軸線起點永定門地區引入人們的視線中。 -永定門城樓被譽為北京城中軸線的龍頭 永定門是北京外城最大的城門,位於北京中軸線的南端。中國的古都中,平地建城,以中軸線統率...



揭秘:末代皇帝溥儀竟然曾發表三首「山寨」詩

 揭秘:末代皇帝溥儀竟然曾發表三首「山寨」詩
  辛亥革命後被廢黜的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少年時在紫禁城這一方小天地裡深居簡出,生活很是單調。為了擺脫孤獨、苦悶的宮廷生活,曾醉心癡迷於文學創作。但由於帝師徐坊、陳寶琛等人對溥儀的文學寫作漠不關心,一切聽其自然,所以溥儀的詩文一直沒有多大長進,始終是個文學創作上的「菜鳥」。  十三四歲以後,溥儀閱讀了大量古代非主流的文學作品,增長了不少見識,他開始模仿這些作品,按照自己的...



大唐災星安祿山:如何順利成為皇帝的「寵兒」?

 大唐災星安祿山:如何順利成為皇帝的「寵兒」?
  導讀:「安史之亂」被稱為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安祿山是直接把大唐帝國從拖入衰敗深淵的元兇。多年來,人們對於唐玄宗時代之「盛世」的解說傾注了很高的熱情。如果考察安祿山的一步步發跡到走上叛亂之路,對於透析天寶盛世的景況尤其是唐玄宗時期的政治現狀,會很有意義。  本文原載於《歷史學家茶座》第6輯(進入雜誌專題頁面),原標題為「安祿山的發跡之路」  安祿山,是「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



西燕王朝亂局:政局動盪導致一年內皇帝換了五任

 西燕王朝亂局:政局動盪導致一年內皇帝換了五任
  太和五年(370年),前秦國主苻堅滅前燕,徙鮮卑四萬多戶於長安及近畿各地,鮮卑部眾受到奴役希望東歸。淝水之戰,前秦南征失敗後,前燕皇帝慕容暐弟慕容泓聞慕容垂於河北起兵反秦,於是集關內外諸馬牧鮮卑,屯兵華陰。   太元九年(384年),慕容泓自稱大將軍﹑雍州牧﹑濟北王,以興復燕國為號召,建元燕興,有眾十餘萬。   西燕(384年—394年),十六國時期慕容泓繼前燕亡國以後建立的政權,史家稱...



光緒皇帝死亡之謎:最大可能為被人下砒霜致死亡

 光緒皇帝死亡之謎:最大可能為被人下砒霜致死亡
  光緒帝的墳墓中留有若干頭髮、遺骨和衣服等,因而有關砒霜致死的結論,實際上比拿破侖要可靠得多。  一個皇帝是不應該隨隨便便死去的。他活著的時候,吃飯、出行,甚至做愛都不可能隨隨便便,何況死亡?當光緒腐敗的屍體僅沾染在部分衣物和頭髮上的砒霜總量就已高達二百毫克的結果出來之後,人們想起了拿破侖。砒霜,一種古老的毒物再度走上了歷史舞台。  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分子式As2O3,是最...



固倫端敏公主為什麼會成為順治皇帝的養女?

 固倫端敏公主為什麼會成為順治皇帝的養女?
  固倫端敏公主為什麼會成為順治皇帝的養女?  順治十年六月十三日的清晨,端敏公主出生在朝陽門外大木倉胡同的鄭親王府邸內,雖然在此之前,濟度已經有了兩個女兒,但端敏卻是他嫡出的第一個子女。  就在端敏出生四個月後,皇宮裡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中宮皇后被廢了。即蒙古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家的格格,也就是順治帝的親表姐。由於這門婚事最初是多爾袞的主意,加上皇后的性格與順治格格不入...



世界上最早的消防部隊:北宋皇帝建立軍巡鋪

 世界上最早的消防部隊:北宋皇帝建立軍巡鋪
  我國最早的專職消防部隊——軍巡鋪創建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其組織之嚴密,器械之眾多,制度之完善,在世界消防史上屬史無前例。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廢掉後周皇帝,建立北宋王朝,從而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戰亂局面。久亂得治,社會經濟日益發展,呈現出一派繁盛景象。京師汴京(今河南開封市)城郭廣闊,人口稠密,富甲天下,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當時的開封城內,各種店舖多不...



女皇帝武則天是怎麼對付長孫無忌

 女皇帝武則天是怎麼對付長孫無忌
  顯慶四年(659年),在武則天的授意下,由許敬宗費盡心機,把長孫無忌編織進一樁朋黨案,進行惡毒陷害。許敬宗借處理太子洗馬韋季方和監察御史李巢朋黨案之機,誣奏韋季方與長孫元忌構陷忠臣近戚,要使權歸無忌,伺機謀反。唐高宗先是吃驚不信,繼而傷心懷疑,命許敬宗再察,然後面對許敬宗足未出戶編造的關於韋季方交待與長孫無忌謀反的供詞,哭泣道:「舅若果爾,朕決不忍殺之,天下將謂朕何,後世將...



乾隆皇帝奢華端午:「粽席」上擺滿一千個粽子

 乾隆皇帝奢華端午:「粽席」上擺滿一千個粽子
  導讀:古代皇室生活奢靡。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清朝乾隆皇帝過節吃粽子的場面,就足夠有排場。  乾隆年間,端午節要擺粽子供、設「粽席」,表示人與神共同享用美味粽子。端午節當天,宮中幾乎不吃別的東西,用膳全部是吃粽子,所以叫「粽席」。普通人吃粽子,一次吃上三兩個已足夠,乾隆皇帝面前卻要擺上一千餘個粽子,供他享用。據乾隆十八年的膳單記載,當年乾隆皇帝膳桌上足足擺了1276個粽子,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