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死後傳位給誰了?武則天歷史回顧。武則天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高宗去世後,武則天權勢空前強大。武則天與唐高宗生了四個兒子,長子李弘早夭。次子李賢被高宗立為太子,這個兒子才能出眾,深得群臣敬服。武則天深感這個兒子是她奪權路上的一大障礙,在680年,武則天派人誣告李賢謀反,廢其太子稱號,不久又派人把他殺死。 於是高宗就立三兒子李顯為太...
並非空穴來風:武則天無字碑崇拜男性的驚人真相
位於陝西省乾縣縣城以北梁山上的乾陵,是唐高宗李治與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墓,為中國歷代帝王陵園中唯一的夫婦兩帝合葬墓,墓前東西立有兩塊高大雄渾的石碑,西面是一座「述聖記碑」,由武則天撰文、唐中宗李顯書寫,主要是歌頌唐高宗的功績。這座碑由七節組成,榫卯扣接,故又稱為「七節碑」。而東面便是武則天為自己立的「無字碑」。碑頭雕有八條互相纏繞的螭首,飾以天雲龍紋,碑座則用駿馬飲水、...
歷史上徐慧和武則天關係好嗎 同為才人卻不同命?
唐太宗的宮妃中有兩位才人(五品妃子)——徐惠和武則天。她們的人生開場戲大體相同,卻因為依附了不同的君王而人生結果相異。在宮深似海、紅顏流水的妃子群中,才人的地位不算很高,這實在是一個仰皇帝鼻息的角色。徐惠因為得到李世民的真愛卻抑鬱而終,用花季的年齡為愛情做了祭奠,她為愛而生,為愛而死。武則天因為李世民無愛而忍辱等待,終得皇子李治真情,她為愛拚殺,為愛尋覓。她們命運各異,但卻...
女皇愛養小白臉:武則天一生養了多少野男人?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女皇帝。人們說到皇帝,常常會首先想到「三宮六院」、「佳麗三千」。那麼作為女皇帝是否也需要「三宮六院」、「俊男三千」呢?武則天登上皇位後,她當然要享受那種唯我獨尊、眾星捧月的帝王生活,更何況武則天本來就是個慾望極強的人,其丈夫唐高宗體弱多病,根本不能滿足她的需要,因而一直處於壓抑的狀態。唐高宗死的那一年,武則天已經59歲,正式登基稱帝時已...
女皇愛養小白臉:武則天一生養了多少野男人?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女皇帝。人們說到皇帝,常常會首先想到「三宮六院」、「佳麗三千」。那麼作為女皇帝是否也需要「三宮六院」、「俊男三千」呢?武則天登上皇位後,她當然要享受那種唯我獨尊、眾星捧月的帝王生活,更何況武則天本來就是個慾望極強的人,其丈夫唐高宗體弱多病,根本不能滿足她的需要,因而一直處於壓抑的狀態。唐高宗死的那一年,武則天已經59歲,正式登基稱帝時已...
武則天是怎麼殺死王皇后和蕭淑妃的?被削四肢?
王皇后(628年?—655年),并州祁縣(今山西省祁縣)人,羅山令王仁佑的女兒,母柳氏。唐高宗李治的原配皇后,後來被廢,廢後被賜死。 蕭淑妃(7世紀?-655年11月27日),唐高宗李治的妃嬪,名字史書無記載 ,南朝士族蘭陵蕭氏族人,生許王李素節、義陽公主、高安公主。 武則天的利劍首先指向了後宮。在後宮裡,她要對付的主要敵人是已經被廢黜的王皇后和蕭淑妃。她要把她們置於死地,讓她們永遠失去翻身...
武則天是怎麼殺死王皇后和蕭淑妃的?被削四肢?
王皇后(628年?—655年),并州祁縣(今山西省祁縣)人,羅山令王仁佑的女兒,母柳氏。唐高宗李治的原配皇后,後來被廢,廢後被賜死。 蕭淑妃(7世紀?-655年11月27日),唐高宗李治的妃嬪,名字史書無記載 ,南朝士族蘭陵蕭氏族人,生許王李素節、義陽公主、高安公主。 武則天的利劍首先指向了後宮。在後宮裡,她要對付的主要敵人是已經被廢黜的王皇后和蕭淑妃。她要把她們置於死地,讓她們永遠失去翻身...
揭秘:唐朝永泰公主的死與女皇武則天有關係嗎
唐永泰公主李仙蕙,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她的墓在乾陵東南約3里處,是乾陵的陪葬墓之一。這座墓雖然沒有乾陵雄偉,但還是氣勢不凡的。然而,這位李唐公主儘管出身華貴,卻時乖運蹇,芳齡17就香消玉殞。究竟何故使她如此薄命呢?
據新舊《唐書》記載,唐大足年間(701年),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得幸於武則天,他們恃寵獨斷政事,橫行宮內。當時的皇太孫,也就是太子李...
唐朝的真實太子妃:韋皇后欲效仿武則天稱帝被斬首
唐中宗李顯,是唐高祖李治和武則天的兒子。他娶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子韋氏。在他做太子時,韋氏被立為太子妃。韋氏共為李顯生下一個兒子李重潤和四個女兒,即永泰、永壽、長寧、安樂四位公主。684年,李治病死,李顯登基,韋氏被立為皇后。李顯一上台,就重用岳父韋玄貞,結果沒有多久,不想放棄權力的武則天就以此為借口廢黜了李顯,將他貶為廬陵王,另立他的弟弟李旦為帝。韋氏跟隨李顯到了房州,途中...
關於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四大冤案:解密武則天秘聞
武則天,歷史上的一代傳奇女皇,關於武則天的傳聞數不勝數,好事者往往將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她的身上,也就造成了歷史上武則天的一系列謎團與冤案,下面就隨編輯一起來看看吧。 冤案一:『骨醉』王皇后和蕭淑妃 這段資料在有影響力的正史中首出於《舊唐書》而非最初的《唐會要》,記載自相矛盾,先是記載了武則天帶著李治的聖旨對二人『下令縊殺之』,後來多了『骨醉』這段記錄『補充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