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濬,字士治,弘農湖縣(今河南靈寶西南)人,出身於世代為二千石的官吏之家,屬於世襲權貴子弟。王濬的人生充滿了戲劇性的變化。早年的王濬雖然機敏好學,卻是一個典型的搗蛋王、敗家子。朝廷曾經幾次徵召他做官,都被他謝絕了。他對做官沒什麼興趣,生活渾渾噩噩,不求上進,整天和一群狐朋狗友遊手好閒,四處晃蕩。在當地百姓的印象裡,王濬是一個經常穿著奇裝異服招搖過市、或者在大街上放浪形骸、唱歌彈琴、製造噪音的無行頑主。當然,這些都只是一些小事。
最讓人們看不下去的是,他還像個古惑仔一樣,拎著刀子和一群小混混打架鬥毆!你說你一個名門高第的貴公子、一個飽讀詩書的讀書人,整天打打殺殺的,成何體統?周圍的人都極度鄙視他。酗酒、拎刀子鬥毆之外,他還揮霍無度,大把大把地亂花金錢。就拿他家蓋房子來說吧,他專門在門口打造了一條幾十步寬的大路。您說您這是想要幹嘛?面對眾人質疑的目光,他得意地一笑,說:「這條路,是日後給我的警衛隊在大門執戟撐旗用的。」
什麼?你的警衛隊?這麼一個敗家仔、搗蛋王會擁有警衛隊?大家都笑噴了。聽到大家的笑聲,他也不生氣,只是輕蔑地說:「你們這些小麻雀,怎麼會知道我雄鷹一般的志向?」跟秦末農民起義英雄陳勝一樣,把別人比喻成麻雀,就把自己說成雄鷹。
這一下,大家笑得更厲害了。有人直捂著肚子說不行。
不過,笑過後,人們漸漸發現,王濬開始變了。他像被佛祖開過光似的,性格變得疏通亮達起來。二十歲那年,朝廷征辟其為河東從事,他走馬上任了。在任上,他嚴正清峻,搞得那些有經濟污點的官吏無法立足,紛紛轉任他處。河東刺史徐邈膝下有一女兒,相貌出眾,賢淑有才,在擇夫問題上,高不攀,低不就,非常挑剔。可是,王濬到她家作客,她在內室不經意一瞥,就相中了王濬,回頭就跟父親說,今生非王濬不嫁,由是,徐邈將女兒嫁給了王濬。
不久,王濬參征南軍事,後升為巴郡太守、廣漢太守、益州刺史。並在益州封關內侯,拜為右衛將軍、大司農。其時,孫、劉、曹三國已經有兩國歸晉,只剩下東吳一國。在益州任職期間,王濬大量建造戰船,訓練水軍,為收取東吳做準備。王濬所建造的大型戰船,長120步,可裝載2000餘人,上構木城,築起樓櫓,四面開門,船上可騎馬馳騁。
晉泰始九年(公元273年),王濬向晉武帝司馬炎大談伐吳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說服了司馬炎對東吳用兵。這年,司馬炎以杜預為陸軍主將,發兵20萬人,分6路進攻東吳;水軍則為王濬統領,7萬人。在司馬炎的腦子裡,水軍是正兵,起主力作用;陸軍主要用來牽制吳軍主力,起輔攻作用。
應該說,司馬炎的設想是符合實際情況的。因為吳國的兵力也有20萬人,對這20萬吳軍,20萬晉陸軍不具備壓倒性的優勢,要滅吳,必須倚仗順流而下的水軍。而要保證水軍順利進擊建康,就得由對東吳陸軍進行有力牽制。大戰一開,西晉的進展並不順利,陸軍數路進兵都遭到了挫折。
戰爭能不能取到預期成果,全看王濬的水軍了。
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正月,王濬率水軍自成都沿江而下,一路順風順水,穿瞿塘峽、巫峽,過秭歸、破丹陽(今湖北秭歸東南),迅速逼近西陵(今湖北宜昌市西北)。在西陵峽,有吳國大將吳彥在巫山所設用以阻遏西晉水師的防線。該防線主要由江面險處安置的大木樁及其連結起來的大鐵鏈構成。這些大鐵鏈將大江攔腰截住,又把一丈多高的鐵錐暗置江中。面對這個情況,王濬早有準備。
他命人製造了幾十張大竹筏,並排聯結在一起,順江釋放,竹筏遇上鐵錐被扎,會卡住不動,在強大水流的沖激下,安裝在江底的鐵錐會發生鬆動,一鬆動,竹筏就會帶著卡在一起的鐵錐衝往下遊。
就這樣,連續釋放了幾批大竹筏,埋藏在江中的數千枚鋒利的鐵錐就被清除得乾乾淨淨了。
至於橫在江面上的鐵鎖鐵鏈,王濬又想了一個妙招:他命人在船頭架起一個個巨大的火炬,裡面灌足麻油,遇到鐵鏈,就點起火,烈火熊熊,很快就將那些鐵鏈鐵鎖融化燒斷。
東吳費盡心思構築的防線,盡皆化為烏有。晉水軍艦船通行無阻,順流直下,連克荊門(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夷道(今湖北宜都)二城,繼而進逼樂鄉(今湖北松滋東北,長江南岸)。
樂鄉、宜昌等地的吳軍做夢也沒想到晉水軍來得這麼快,以致於晉水軍出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當然,也來不及組織起有效的抵抗了,只好乖乖束手就擒。
因為晉水軍進展太快,短短十多天,就深入到東吳腹地,正與晉陸軍打得難解難分的東吳陸軍大為駭然,一下子就崩盤了。
王濬趁機與晉部分陸軍聯合在一起,水陸並進,連下夏口、武昌,跟著,順流鼓棹,直搗三山(今江蘇南京西南長江東岸)。
東吳軍隊士氣盡喪,望風而逃。大軍直抵建康。驚慌失措之下,吳主孫皓急眼了,將自己的棺材本全部拿出來——建康城裡的五萬守軍傾巢出動,齊刷刷地排在晉軍面前。
然而,等王濬的巨無霸戰艦出現,吳軍驚呆了,他們一個個瞠目結舌,說不出話來。
最後,不知是誰說了一句,這麼大的樓船,咱們還打什麼打?降了吧!
五萬吳軍就此繳械投降。
晉咸寧四年(公元280年)三月,走投無路的東吳國主孫皓只好備下亡國之禮:自己赤身露體,反綁雙手,口含玉璧,手裡牽羊,帶領太子以及百官,素車白馬,向王濬投降。
正是:
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唐.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孫皓一降,標誌著三國時代就此終結。
王濬也因此成為了西晉統一戰爭的第一功臣。
奇的是,王濬的小字為「阿童」,正應了吳國童謠中的那一句:「阿童復阿童,銜刀浮渡江,不畏岸上獸,但畏水中龍」。
在進入建康城之前,王濬一再重申軍紀,嚴令部隊不得騷擾百姓。進入建康城後,即迅速查收吳國圖籍,封存吳國府庫,等待朝廷派官員來接管。
中原政權通過武力統一江南,之前已有過了兩次,一次是戰國末期秦滅楚,另一次是西漢初年劉邦平定江東。這兩次統一的過程都充斥了暴戾的血腥味,對江南經濟造成很大破壞。而王濬順江直下,基本上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江南,共得到了東吳的4個州,共計43個郡,312個縣,523000戶百姓,除了早期局部零星的戰爭外,江南地區的經濟民生並沒有遭受到太大的破壞,開創了一個歷史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