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農民起義正蓬勃興起的時候,洪承疇來到陝西做官。萬曆以來,陝西、山西一帶災荒連年,百姓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史書記述當時秦晉災情,就有民「食土」的現象。到崇禎初年,由於連年乾旱無雨,百姓無以為食,只好爭食山間蓬草籽。十月以後,草籽食完,只好剝樹皮吃。至年終,樹皮也都食光了。不得已只好掘山裡一種叫青葉石的東西吃。人吃石頭,自然不能消化,不幾天就會腹脹而死。有些父母顧不了子女,只好將嬰兒丟棄,希望有人去收養。可是,在那種年月,誰又能去收養孩子呢?據記載,在安塞城西的糞場上,每天都有幾個小孩在號叫、涕泣,在吃糞。陝北一帶還出現了人食人的現象,煮人肉以為食,焚人骨以為薪。面對這種情況,有點血氣的農民,自然想到與其坐而等死,不如結伙為「盜」。農民沒有辦法繼續生活下去,只好鋌而走險,至少還有一線生機。
陝西農民起義,一說起於萬曆末年,一說起於天啟七年(1627)。最初是一些被派到遼寧作戰的陝西兵丁,在明軍潰敗之後逃回陝西,於延綏(今陝西榆林)聚眾落草。不過,當時朝廷並沒有注意,仍然集中力量用兵遼東。可是,陝西的農民起義並不僅在延綏,而是許多州縣都有,從幾十人到幾百人,甚至幾千人。有的起義之後,就由陝入川。直接釀成陝西農民大起義的,是天啟年間澄城縣農民王二的發難。據文秉在《烈皇小識》中記載:
天啟丁卯,陝西大旱,澄城知縣張斗耀催科甚酷,民不堪其毒。有王二者,陰糾數百人聚集山上,皆以墨塗面。王二高喝曰:「誰敢殺張知縣?」眾齊聲應曰:「我敢殺!」如是者三,遂闖入城。守門者不敢御,直入縣殺斗耀。眾遂團聚山中。
於是一呼百應,這場本來規模不大的農民起義,像在乾枯的草原上燃起一把烈火,很快形成燎原之勢。繼澄城王二起義之後,有府谷縣王嘉胤率楊六、不沾泥聚眾起義;清澗縣王左掛(即王子順),率部於宜川起事;安塞人高迎祥率眾起義。此外,還有漢南人王大梁、清澗縣書生點燈子、延西的神一元等相繼起義。陝西大部分地區的農民都舉起義旗。至於起義的直接原因,自是賦稅苛重,加上旱災嚴重。農民經受不住殘酷的盤剝,官逼民反。那時的陝西巡按御史李應期上書說:
慨自邊疆多事,徵兵征餉,閭閻十室九空。更遇連年凶荒,災以繼災,至今歲而酷烈異常也。臣自鳳漢興安巡歷延慶、平涼以抵西安,但見五月不雨,以致於秋,三伏亢旱,禾苗盡枯,赤野青草斷煙,百姓流離,絡繹載道。每一經過處所,災民數百成群,擁道告賑。近且延安之宜、洛等處,西安之韓城等屬,報有結連回羅,張旗鳴金,動以百計。白晝
掠,弱肉強食。蓋饑迫無聊,鋌而走險。與其忍餓待斃,不若搶掠苟活之為愈也。
這種現象在陝西全省,甚至全國普遍存在,各州各縣都是一觸即發,幾個月間,僅陝西一省就有洛川、淳化、三水、略陽、耀州、宜君、韓城,以及石泉、綏德、潼關、陽平關、金鎖關等州縣,爆發了農民起義。與此同時,又有延安人張獻忠糾眾起義,號稱八大王;米脂人李自成也於此時率部起義,號稱為闖將。對明王朝來說,那時在陝西,農民起義已釀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最初,陝西地方官不願正視農民起義的事實。在西安的陝西巡撫胡廷宴,一聽到州縣來報告農民為盜搶劫,就將來報告的人痛斥一頓,說這些農民本是饑民,明春有吃的自會平息的。後來朝廷下令「查覈匿盜」,各層官吏互相推諉,不願負責任。據史書記載:
先是二月,兵部以陝西巡撫胡廷宴題全陝大饑,軍民盜劫。奉旨查覈匿盜,巡按御史吳煥言秦寇慘掠,古所罕有。陝撫胡廷宴,狃於積弛,束手無措,則舉而委之邊兵。至延綏巡撫岳和聲,諱言邊兵為盜,又委之內地。總之,兩撫欺世釀患。致奸民悍卒相煽不已,而涇陽、三原、富平、耀、郇、三水、淳化、蒲城、白水、韓城、朝邑等處,皆被盜矣。盜發於白水之七月,則邊賊少而土賊多。今年報盜皆騎銳,動至七八千人,則兩撫之推諉隱諱,實釀之也。
這段材料說明,明朝地方官對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的形勢,認識不足,更束手無策,只能互推責任。史書指責由於這些地方官互相推諉,以致釀成大禍。其實並不盡然,當時對待農民起義的辦法,無非剿撫兩手。從當時農民起義形勢來看,無論剿或撫,都無法平息農民起義的接踵而起。
崇禎二年(1629),明朝任命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楊鶴,總督三邊軍務,全權處理陝西的農民起義。楊鶴一開始見起義農民四處皆是,壓不勝壓,此伏彼起,官軍進剿,收效甚微。同時,他聽陝西地方當局報告,農民皆因饑荒而起。他從官方形勢來考慮,知道那時明軍戰鬥力極差,剿滅起義軍也非易事,而且要調動大量軍隊,耗費許多軍費。他又從農民起義者一方來看,農民起義於各州各縣,甚至各鄉各村都有,各股武裝分散活動,並沒有統一的嚴格組織;他們聚義造反,初起時也沒有什麼明確目標。官方若用招撫政策,農民對立情緒緩和,比較容易解決問題。所以,主撫也有一定道理。衡量利弊,他決定採取以招撫為主,以剿為輔的政策,得到相當一部分朝臣和地方官的支持。崇禎帝也一度認可。當然,也有一部分朝臣和地方官不同意這種政策。
那時候,陝西由於連年饑荒,農民軍起義之後,很難在當地解決糧食問題,像王嘉胤、羅汝才、張獻忠、李自成等部在起義之後,就紛紛進入山西。留在陝西勢力最大的是神一魁,一度擁眾達六七萬人,包圍了慶陽府城。楊鶴派人對他們招撫,神一魁大約也看到前途艱辛,就答應接受招撫。神一魁被授予守備職務,部眾被遣散回鄉。為配合招撫,明廷撥十萬銀兩到陝西放賑。不少著名的農民軍頭目,如點燈子、滿天星、上天龍、獨行狼、王老虎等都先後就撫。一時陝西形成撫局。然而,明朝的措施並沒有解決多少問題,被遣散的起義軍戰士,實際上得不到多少安家費,生活仍然無著,照樣分散剽掠。地主、富戶依然受到威脅,為此,他們大多並不贊成「招撫」。加之陝西全省饑荒,起義農民到處都是,發放的賑濟款卻很有限。不能解決廣大農民的生計,農民照舊還得造反。所以,當時許多地區都出現「旋撫旋叛」的局面。大部分地區農民軍都是官兵來了,就接受招撫;官兵一走,照樣搶掠。農民起義的頭目撫而復叛,加之主剿派的殺降,農民軍甘心受撫的越來越少。事實證明,楊鶴的「招撫」並不成功。
崇禎四年(1631),朱由檢看到楊鶴主撫並無實效,遂一改以前的態度,轉為主剿,下令革了楊鶴的職,詔令中說:
楊鶴總制全陝,何等事權,乃聽流寇披猖,不行撲滅,塗炭生靈,大負委任。著革了職,錦衣衛差的當官旗,扭解來京究問。
楊鶴的被革職,標誌著主撫派的破產。而這時候,另一種主張,即洪承疇的主剿已經在部分地區同時進行了。
主剿派的勝利和晉陞三邊總督
崇禎三年(1630)正月,明朝任洪承疇以都御史巡撫延綏(今陝西榆林),於是他立即部署兵力,對起義軍進行鎮壓。是年六月,府谷縣農民軍在王嘉胤的率領下,攻陷黃甫川等要塞,又陷府谷縣城。而後他們假稱要投降,主動退出縣城。當官軍來「收復」縣城時,他們回戈一擊,重又佔領縣城。洪承疇和總兵杜文煥率部從孤山進剿,一次擊殺農民軍四百餘人。與此同時,明朝山西部隊,也剿殺這支農民軍達三百餘人。王嘉胤被迫轉入山谷。
那時,楊鶴尚在職,他雖然主撫,但在局部地區,明軍也在發兵進剿農民軍。楊鶴的招撫成效不大,早已引起主剿派的不滿。他們把農民軍形成的燎原之勢,歸罪於主撫派。而洪承疇和總兵杜文煥等,利用農民軍起義初期,缺乏作戰經驗、各自為戰、兵力分散的弱點,採取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的辦法,剿殺農民軍,的確見了成效。各地農民軍遭到重大挫折。因此,儘管總督楊鶴主撫,而主剿派並不聽其制,照樣殘酷鎮壓農民起義軍。
在洪承疇的歷史上,殺王左掛是個重要事件。王左掛是陝西清澗縣人,為陝西最早的起義將領之一。他於崇禎元年(1628),聚眾萬餘人起兵宜川。後來轉戰於真寧、三水、耀州等地,曾被洪承疇圍於雲陽,後乘雷雨逃出。此後又在懷寧河(今槐裡河)再敗,遂於崇禎三年(1630)春,以一百二十人向總兵杜文煥請降,杜文煥受之。李自成當時就在王左掛部下,他和一些頭目對王左掛受降不滿,就率眾自謀出路。王左掛受降以後,並沒有真心事明,暗中謀劃再起。洪承疇本是主剿派,對招撫並不熱心,看到王左掛三心二意,準備謀叛,就在同年八月同陝西巡按李應期、總兵杜文煥設計,將王左掛等九十八人全部殺害。這是洪承疇殺降的一大例證。洪承疇的殺降,不只這一次。崇禎四年(1631)四月,洪承疇命守備賀人龍,慰勞投降的農民軍,設酒宴款待,農民軍個個喝得醉醺醺的。乘他們入謝告辭時,事先安排的伏兵四起,一次就斬殺了三百二十人。
洪承疇和他手下的將領,不擇手段地消滅農民軍。崇禎四年五月,王嘉胤的隊伍進至山西東南的沁水、陽城一帶。洪承疇派他手下的悍將曹文詔率部追擊。然而,王嘉胤的力量相當大,安塞人高迎祥、延安人張獻忠等,都是他的部下,聽他號令和調遣。那時在洪承疇手下任延綏副總兵的曹文詔,不能戰勝王嘉胤,就採取陰謀手段。曹文詔聽說部下士卒張立位的姐姐被王嘉胤強娶為妻,就讓張立位去詐降。王嘉胤信以為真,把他當成親信。六月的一天,張立位同姐姐以及王嘉胤的部將串通一氣,乘王嘉胤醉後熟睡時,將他刺死。曹文詔乘機出兵圍攻,裡應外合,起義軍大亂,損失慘重。
洪承疇派出官軍追剿陝西、山西的農民軍,配合山西明軍一起夾剿。崇禎四年(1631)七月,農民起義將領點燈子趙勝,在洪承疇的打擊下,於陝西立足不穩,轉戰至山西。洪承疇和部將曹文詔等親自追過黃河。九月,點燈子在晉西石樓縣遭到明軍夜襲,被砍殺。
鎮壓農民軍接連取得一定成效之後,洪承疇得到崇禎帝的讚揚。崇禎帝得知他殺降農民軍首領王左掛時,就得意地說:
賊勢獗甚,招撫為非,殺之良是。
接著,崇禎四年九月,洪承疇升任陝西三邊總督,代替楊鶴的職位,由他主持鎮壓陝西農民軍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