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妃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妃子,是一位維吾爾族女子。本名買木熱·艾孜姆,是霍加後裔。據傳她自幼身上就有一股濃郁的花香,被稱為“伊帕爾罕”(維語意為“香姑娘”)。乾隆與香妃真實的歷史是什麼?為何乾隆獨對香妃一往情深?
其實香妃是否遍體生香,根本無從考證。但乾隆帝只有一個維吾爾族妃子卻是史實,她就是容妃。在乾隆皇帝的40多個后妃中,只有一個維吾爾族妃子卻是史實,她就是容妃。容妃(1734年10月11日-1788年5月24日),霍卓氏(又作和卓氏),維吾爾族人。生於雍正十三年九月十五日,阿里和卓之女。清高宗時為和貴人、容嬪、容妃。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九日卒,享年55歲。乾隆五十三年(1788)九月二十五日入葬清東陵之裕陵妃園寢。
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香妃誕生在新疆和卓族的一個家庭。和卓族是世居葉爾羌的維吾爾族始祖派噶木巴爾的後裔,其族稱為和卓,所以香妃又叫和卓氏。其父為第二十九世回部台吉(貴族首領)圖爾都。
乾隆二十年五月,清軍進軍伊犁,二次平定準噶爾叛亂,解救了被準噶爾拘禁的葉爾羌、喀什噶爾封建主瑪罕木特的兩個兒子:大和卓木、小和卓木。不料兩年以後,小和卓木殺死了欽派的副都統阿敏道,自稱巴圖爾汗,大和卓木也據守喀什噶爾,兩相呼應,稱雄南疆,開始了大規模的武裝反清。此後,圖爾都台吉等不願歸附分裂的部落,配合清軍,
於乾隆二十四年,徹底平息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亂。 乾隆二十五年,圖爾都等五戶助戰有功的和卓,及霍集斯等三戶在平亂中立功的南疆維吾爾上層人士應召陸續來到北京,拜見高宗皇帝。乾隆令他們在京居住,並派使者接他們的家眷來京,封圖爾都等為一等台吉。圖爾都27歲的妹妹也被選入宮,冊封為和貴人(即香妃)。顯然,這是乾隆皇帝統一新疆後,實行“因俗而制”的政治需要,即政治聯姻。
在乾隆帝眼裡,香妃是天外來客,是異域珍寶。她身上特有的香氣,更是人間奇跡。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等到她站在自己的面前時,見慣了天下美色的皇帝,也禁不住怦然心動。她帶著天山的秀色,帶著異城的風情,亭亭玉立,似天山上盛開的雪蓮,又如草原上怒放的野花,端莊高貴而又嬌艷無華。
乾隆帝知道香妃愛清淨,每天必沐浴。於是,專為香妃建造了一間土耳其式的浴室。沐浴之時,室內熱氣騰騰,清香流動。為她服侍的宮女,都驚歎香妃的美麗,深潭似的大眼睛,睫眉暈黛,亮麗奪人,俊俏的鼻子,輪廊好看極了;那時隱時現的粉腮上的兩個小酒窩,令人未飲先醉;紅唇小巧而飽滿;頸白而長,肩圓而正,背厚而平,身上潔白如玉,不痔不瘍,無半點黑子創陷之病;烏髮編成的無數條細辮,垂披在光亮的肩上、身上,似瀑布飛瀉;身材豐滿而窈窕。
之後,香妃的俊俏和異域情調進一步贏得乾隆皇帝的垂愛和信任,乾隆三十三年六月,皇太后懿旨,將她由容嬪晉為容妃,並由賞給處為她準備滿洲朝服、吉服、項圈、耳墜、數珠等等。同年十月,受命為正、副使的大學士尹繼善、內閣學士邁拉遜,持節冊封容嬪為容妃,冊文曰:“爾容嬪霍卓氏,端謹持躬,柔嘉表則,秉小心而有恪,久勤服事於慈闈,供內職以無違,夙協箴規於女史,茲奉皇太后慈諭,冊封爾為容妃……。”這一年,香妃35歲。三年以後,乾隆又攜香妃等六位妃嬪東巡,遊歷泰山,拜竭孔廟。由於乾隆三十一年烏喇那拉氏皇后亡故,乾隆聲稱不再立後;乾隆四十年,皇貴妃又病死,因此,到這個時候,容妃在乾隆的眾多后妃中已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
乾隆四十六年正月十五日,皇帝在圓明園奉三無私殿設宴會餐,容妃已入主了西邊頭桌的首位,到同年十二月乾清宮大宴,容妃又升格到了東邊坐桌的第二位。這時,容妃已48歲,到了她地位與殊榮的頂峰。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容妃離世,享年5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