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年,清宮電視劇極為火爆。特別是對於康熙帝到雍正帝過渡的九龍奪嫡時期,尤其受編劇的喜愛。不僅僅是電視劇,在網路小說方面,也出現了許多以此為背景的故事。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在網路小說方面,對於胤礽這種在奪嫡中的失敗者,都極力塑造他失敗者的形象。
與皇四子、皇八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之類的相比,皇太子胤礽在這些創作中,常常被塑造成一個驕縱不堪之人。雖然胤礽在歷史上,的確性格驕縱,但這並不是他的全部。受這些電視劇、小說影響,大部分的觀眾,都認為胤礽就是一個被寵壞的孩子,毫無能力可言。這些觀點其實都是錯誤的,歷史上真正的胤礽雖然的確存在著不小的缺點,但也有許多閃光的優點。
中國古代各朝歷代都是以孝治天下,就算放在今日,孝道也是平衡一個人品格的重要指標。諸如婚嫁之時,會考慮對方是否孝順父母等等。皇太子胤礽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他是一個有孝心的孩子。在胤礽九歲時,為完成曾祖母孝莊太后遊覽五台山的心願,同皇父陪伴老祖母往遊。康熙二十六年孝莊太后病重時,十三歲的太子更是衣不解帶,陪著父親一同悉心照顧年邁的曾祖母,宿於慈寧宮外,康熙亦不忍視。
康熙對自己這個生兒喪母的繼承人極為重視,他自己都說過他一天中最重要的兩件事,一是向皇太后請安,另一個就是過問皇太子的學問。而胤礽也沒有讓自己的父皇失望,小小的胤礽不僅自幼聰慧,而且極為刻苦。對於各種知識,表現出了強大的熱情,學業進步很快。康熙帝曾說過:「皇太子從來惟知讀書,嬉戲之事一切不曉」,「騎射、言詞、文學,無不及人之處。」,能熟練運用滿、漢、蒙三種文字。史載皇太子讀書「自初讀至終篇,為時甚久,目不傍視,身不斜倚,無惰容,無倦志,正襟端坐,口誦手披。諸臣仰睹睿容,罔不欣忭」
康熙帝不僅僅關注胤礽的學習,同時也不忘培養他的時間能力。康熙帝去某個地方,總愛帶上胤礽,在實踐中教導。到了後來,更是讓胤礽代為監國、祭祀等,信任異常。而這個時候的胤礽,還是一個完美的兒子,一個完美的國家繼承人。留守京師時,「舉朝皆稱皇太子之善」。康熙帝自己也說:「皇太子所問,甚周密而詳盡,凡事皆欲明悉之意,正與朕心相同,朕不勝喜悅。且汝居京師,辦理政務,如泰山之固,故朕在邊外,心意舒暢,事無煩擾,多日優閒,冀此豈易得乎?朕之福澤,想由行善所致耶!朕在此凡所遇人,靡不告之。因汝之所以盡孝以事父,凡事皆誠懇敦切,朕亦願爾年齡遐遠,子孫亦若爾之如此盡孝,以敬事汝矣。因稔知爾諸事謹慎,故書此以寄。」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冊封諸成年皇子,包括胤禔為多羅直郡王,胤祉為多羅誠郡王,胤禛、胤祺、胤佑、胤祀,俱為多羅貝勒。受封諸子參與國家政務,並分撥佐領,各有屬下之人。成年皇子的冊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皇太子的權利。在後來皇子權柄越重之後,對太子的影響更是深厚。這件事情,是對皇太子的考驗。可惜的是,也許從小就受到父親的疼愛器重,所以面對這麼多兄弟奪走自己父親的注意力,皇太子表現的極為焦慮暴躁。於是,在皇帝與儲君、諸皇子與皇太子之間的矛盾錯綜複雜,日益加劇。
而對於自己的這個兒子,康熙抱著最大的善意看待。他一直認為太子之所以會變成現在這樣,都是受小人挑撥。而他對太子長期的姑息養奸,最終也讓太子越發放肆驕縱。從前的君子氣度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乖戾暴躁、不可一世、蠻橫無禮的性格。最終在種種事件的衝擊下,胤禛被廢黜太子之位,最終慘淡收場。
而造成胤禛由一個完美儲君,變成一個暴躁之人,最後失去皇位繼承權的原因。除了胤礽自身的原因之外,還有各皇子的聯合壓制。最重要的是康熙在對待太子方面,太過慣縱,最終使他越來越放肆,才導致了最終的結局。
早幾年,清宮電視劇極為火爆。特別是對於康熙帝到雍正帝過渡的九龍奪嫡時期,尤其受編劇的喜愛。不僅僅是電視劇,在網路小說方面,也出現了許多以此為背景的故事。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在網路小說方面,對於胤礽這種在奪嫡中的失敗者,都極力塑造他失敗者的形象。
與皇四子、皇八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之類的相比,皇太子胤礽在這些創作中,常常被塑造成一個驕縱不堪之人。雖然胤礽在歷史上,的確性格驕縱,但這並不是他的全部。受這些電視劇、小說影響,大部分的觀眾,都認為胤礽就是一個被寵壞的孩子,毫無能力可言。這些觀點其實都是錯誤的,歷史上真正的胤礽雖然的確存在著不小的缺點,但也有許多閃光的優點。
中國古代各朝歷代都是以孝治天下,就算放在今日,孝道也是平衡一個人品格的重要指標。諸如婚嫁之時,會考慮對方是否孝順父母等等。皇太子胤礽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他是一個有孝心的孩子。在胤礽九歲時,為完成曾祖母孝莊太后遊覽五台山的心願,同皇父陪伴老祖母往遊。康熙二十六年孝莊太后病重時,十三歲的太子更是衣不解帶,陪著父親一同悉心照顧年邁的曾祖母,宿於慈寧宮外,康熙亦不忍視。
康熙對自己這個生兒喪母的繼承人極為重視,他自己都說過他一天中最重要的兩件事,一是向皇太后請安,另一個就是過問皇太子的學問。而胤礽也沒有讓自己的父皇失望,小小的胤礽不僅自幼聰慧,而且極為刻苦。對於各種知識,表現出了強大的熱情,學業進步很快。康熙帝曾說過:「皇太子從來惟知讀書,嬉戲之事一切不曉」,「騎射、言詞、文學,無不及人之處。」,能熟練運用滿、漢、蒙三種文字。史載皇太子讀書「自初讀至終篇,為時甚久,目不傍視,身不斜倚,無惰容,無倦志,正襟端坐,口誦手披。諸臣仰睹睿容,罔不欣忭」
康熙帝不僅僅關注胤礽的學習,同時也不忘培養他的時間能力。康熙帝去某個地方,總愛帶上胤礽,在實踐中教導。到了後來,更是讓胤礽代為監國、祭祀等,信任異常。而這個時候的胤礽,還是一個完美的兒子,一個完美的國家繼承人。留守京師時,「舉朝皆稱皇太子之善」。康熙帝自己也說:「皇太子所問,甚周密而詳盡,凡事皆欲明悉之意,正與朕心相同,朕不勝喜悅。且汝居京師,辦理政務,如泰山之固,故朕在邊外,心意舒暢,事無煩擾,多日優閒,冀此豈易得乎?朕之福澤,想由行善所致耶!朕在此凡所遇人,靡不告之。因汝之所以盡孝以事父,凡事皆誠懇敦切,朕亦願爾年齡遐遠,子孫亦若爾之如此盡孝,以敬事汝矣。因稔知爾諸事謹慎,故書此以寄。」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冊封諸成年皇子,包括胤禔為多羅直郡王,胤祉為多羅誠郡王,胤禛、胤祺、胤佑、胤祀,俱為多羅貝勒。受封諸子參與國家政務,並分撥佐領,各有屬下之人。成年皇子的冊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皇太子的權利。在後來皇子權柄越重之後,對太子的影響更是深厚。這件事情,是對皇太子的考驗。可惜的是,也許從小就受到父親的疼愛器重,所以面對這麼多兄弟奪走自己父親的注意力,皇太子表現的極為焦慮暴躁。於是,在皇帝與儲君、諸皇子與皇太子之間的矛盾錯綜複雜,日益加劇。
而對於自己的這個兒子,康熙抱著最大的善意看待。他一直認為太子之所以會變成現在這樣,都是受小人挑撥。而他對太子長期的姑息養奸,最終也讓太子越發放肆驕縱。從前的君子氣度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乖戾暴躁、不可一世、蠻橫無禮的性格。最終在種種事件的衝擊下,胤禛被廢黜太子之位,最終慘淡收場。
而造成胤禛由一個完美儲君,變成一個暴躁之人,最後失去皇位繼承權的原因。除了胤礽自身的原因之外,還有各皇子的聯合壓制。最重要的是康熙在對待太子方面,太過慣縱,最終使他越來越放肆,才導致了最終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