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先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原為北京大學校長。在紅樓夢這部經典的著作當中,蔡元培先生給出了驚人的見解,賈寶玉的原型是康熙廢太子胤礽。蔡元培為何認定賈寶玉的原型是康熙廢太子胤礽?
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原北京大學校長,曾領一時風氣之先。但很少有人知曉,蔡先生也曾是近代著名的紅學家,他的《石頭記索隱》(1916年《小說月報》連載,191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被譽為舊紅學中索隱派的代表作之一。
在這部“石破天驚”的著作中,蔡元培不但認定“《石頭記》,清康熙朝政治小說也。作者持民族主義甚摯。書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更由此斷定,《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影射的便是康熙朝被廢的舊太子胤礽。
一位是《紅樓夢》中的男主人公,榮國府二老爺賈政的二公子。一位是康熙皇帝的第二個兒子,曾兩次被立為太子,後兩次被廢。兩人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為何蔡先生硬要將此二人“拉郎配”呢?我們且看蔡先生是如何“探索幽隱”,尋找小說背後隱藏的“本事”的。
《石頭記索隱》一書中,蔡元培論證賈寶玉影射的是康熙朝廢太子胤礽的理由如下:
理由之一:寶玉即璽也。蔡元培說:“寶玉者,傳國璽之義也,即指胤礽。”他舉出《東華錄》中的史實:“康熙四十八年三月,以復立皇太子告祭天壇,文曰:‘建立嫡子,胤礽為皇太子’。又曰‘朕諸子中,胤礽居貴。’” 由此蔡先生基本推定,“是胤礽生而有為皇太子之資格,故曰銜玉而生”。
理由之二:胤礽被廢,諭書言其行跡不堪宣示之處,與寶玉挨打因金釧兒、琪官之事有相通之處,同樣違背道德。蔡先生徵引了兩條康熙皇帝的上諭,一是“胤礽肆惡虐眾,暴戾淫亂,難出諸口”,二是“胤礽同伊屬下人等,恣行乖戾,無所不至,令朕赧於啟齒。又遣使邀截外藩入貢之人,將進御馬匹任意攘取,以致蒙古俱不心服。”
蔡元培將此史實與《紅樓夢》第33回聯繫起來對讀:寶玉被打,一為忠順親王府長史索取小旦琪官事,二為金釧兒投井。他推論:琪官事與姣好少年語相關,忠順王疑影外藩。長史曾揭出琪官贈紅巾汗巾事,疑影攘外取馬匹事。相傳名馬有出汗如血者,故也。諸如此類的相似點頗多,很難不說二者存在某種神秘聯繫與對應。
理由之三:胤礽曾被喇嘛施法魔魘,寶玉同樣也遭此魔魘。施魔人為馬道婆,馬、嘛同音。蔡元培認為,《紅樓夢》第33回和第95回,分別敘寶玉神思失常之事。如“失玉以後,寶玉一日呆似一日,也不發燒,也不疼痛,只是吃不像吃,睡不像睡,甚至說話都無頭緒。”寶玉的失常表現,正如康熙上諭中對胤礽的“居處失常,語言顛倒,竟類狂易之疾,似有鬼物憑之者”的論斷如出一轍。至如鎮魘除魔之事,亦可與《紅樓夢》中馬道婆破案之事相呼應。
理由之四:胤礽有師熊賜履、張英,均系南方人。寶玉學四書亦師從南邊人。蔡元培再次以《東華錄》舉證:“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諭雲‘胤礽幼時,朕親教以讀書,繼令大學士張英教之,又令熊賜履教以性理諸書,又令老成翰林官隨從’云云。”其中,熊賜履是湖北人,張英是安徽人。而《紅樓夢》第81回寫道:“賈政道:‘前兒倒有人和我提起一位先生來,學問人品都是極好的,也是南邊人。’”,又寫道:“代儒說:‘講書是沒有什麼避忌的。寶玉才說不要弄到老大不成。’”按蔡先生的意思,此處與康熙上諭中之“性理諸書”與“老成翰林”相對應。
經此四條理由,蔡元培先生對賈寶玉即影射康熙廢太子胤礽之事已是言之鑿鑿,幾無翻案之餘地。只是,蔡先生這套“索隱法”,到底存在怎樣的強拉硬扯與牽強附會呢?筆者在此不予置評,相信讀者自有明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