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世昌,清末著名的海軍將領,北洋北洋水師甲午戰爭之魂歸大海的民族英雄。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以軍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結束了自己45歲的生命。
幼年及教育
鄧世昌是近代中國第一批自己培養出來的海軍將領之一。1849年10月4日生於廣東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寶崗大道龍珠直街龍蜒裡2號)一茶商之家,1867年考入馬尾船政學堂駕駛班第一期學習,1871年被派至“建威”艦練習航海,187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被船政大臣沈葆楨嘉獎以五品軍功任命為“琛航”運船幫帶,次年任“海東雲”炮艦管帶。當年日軍侵台,鄧世昌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得補千總。
北洋水師
1880年調北洋水師。同年到英國接“揚威”巡洋艦,回國後任“揚威”管帶。1887年再到英國接“致遠”巡洋艦,任“致遠”管帶,職中軍中副將。是北洋海軍管帶中,唯一一位未曾出洋留學或實習的管帶。1891年李鴻章檢閱北洋海軍,鄧世昌因訓練有功,獲“葛爾薩巴圖魯”勇名。
黃海海戰
在中日甲午戰爭黃海海戰中,因“致遠”艦受傷,彈藥用盡,難以繼續戰鬥,鄧世昌語曰:“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是艦,則我軍可以集事。”便意圖撞沉日艦旗艦“吉野”(據日方記載為浪速,參見《原來鄧大人撞的不是吉野》),但“致遠”艦因為日艦攻擊引起魚雷爆炸而沉沒,鄧世昌決心與戰艦同存亡,從而在落水後拒絕救援,與愛犬“太陽”一同壯烈殉國。鄧世昌犧牲後舉國震動,光緒帝垂淚撰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清廷謚以“壯節”,按提督例從優議恤並,還賜給其母一塊用1.5公斤黃金製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撥給鄧家白銀10萬兩以示撫恤,追贈太子少保銜,入祀京師昭忠祠。鄧家用此款在原籍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為鄧世昌修了衣塚,建起鄧氏宗詞。抗日戰爭日軍侵佔廣州期間,日軍士兵懾於鄧世昌的威望和英氣,不敢破壞鄧氏宗祠。
紀念船
1996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以"世昌"號命名一艘遠洋綜合訓練艦,以示紀念民族英雄鄧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