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宸樞——清末明初著名才子

中文名:張宸樞

國    籍:中國

出生地:鎮原縣臨涇鄉

出生日期:1866

逝世日期:1931

張宸樞——清末明初著名才子

  張宸樞,字紫垣,號少堂,鎮原縣臨涇鄉祁廟村人。生於同治五年(1866年),卒於1931年,終年65歲。張宸樞敦厚精敏,勤學好問,少有聲望,10歲即能賦詩作文,才名聞於邑里。《六藝》、經傳和諸子百家無不通習,擅長書法,善於詞章。

  光緒十四年(1885 年)19歲舉為乙酉科拔貢,同年中舉,部選為莊浪縣學訓導,啟迪後學。他治學嚴謹,訓導有方,每臨抽查,均作掩卷提問,若回答有誤或答對不出,則循循疏導,曉以大義,以勵其志。

  張宸樞生逢清末民初,社會動盪不安,隴東兵荒馬亂,戰火匪盜此起彼伏,百姓苦不堪言。民國四年(1915年),平涼、慶陽一帶爆發了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九月初,在肖金(原屬鎮原)人劉元臣的帶領下,肖金、屯字、太平等地五六千農民,包圍縣城,抗稅抗捐。知縣萬朝宗緊閉城門,一籌莫展。

  張宸樞與劉元臣為師生關係,便由張宸樞出面,與縣政府交涉,使知縣答應緩行新稅法,以平民憤。孰料事後,縣政府卻派兵丁,到處搜捕張宸樞和劉元臣。無奈之下,張宸樞只得背井離鄉,西出玉門關,輾轉新疆伊犁,教書育人,以送流年。1917年春,受涇原道尹周務學聘請,任平涼師範籌建員,1918年任平涼師範學校首任校長。

  後回縣任縣立高等小學校長。他夙夜在公,殫盡心慮,遂以“門無車馬終年靜,坐對琴書百慮清”自慰,賦詩為文,著書立說,撰成《通鑒綱目提要》、《中外政治論衡續》、《西路》等,受到學生和社會公眾的尊重和愛戴,被選為眾議院議員。他洞察世情,深為民生倒懸而痛心疾首,逐漸蔭生了立功異域之志,再次外出,赴鄭州、北平等地,以文會友,以書交誼,意欲有所作為,然鬱鬱多年,懷才未遇,1931年客死北平。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