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松(1549年—1598年5月8日
),字子茂,號仰城,遼東鐵嶺衛人。祖上是來自朝鮮的內附民,自稱祖先是唐末避亂遷入朝鮮的漢人。遼東總兵李成梁之長子,明朝名將。李如松驍勇善戰,初承父蔭授部指揮同知,充寧遠伯勳衛。因戰功遷署都督僉事,為神機營右副將。後升任山西總兵官。曾指揮過萬曆二十年的平定寧夏哮拜叛亂、聞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戰爭,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之後出任遼東總兵,後在與蒙古部落的交戰中陣亡。死後,朝廷追贈少保、寧遠伯,並為其立祠,謚號「忠烈」。
李成梁(1526年—1615年),字汝契,號引城,遼東鐵嶺(今遼寧鐵嶺)人,明朝後期將領。祖上因躲避唐末變亂避於朝鮮,明朝自朝鮮內附。萬曆初期,滅建州女真首領王杲、子阿台部,數次大敗插漢部酋長土蠻、泰寧部酋長速把亥;計殺海西葉赫部首領清佳砮、楊吉砮。李成梁有大將才。在整個明朝將吏貪懦,邊備廢弛的情況下,鎮守遼東30年間,率領遼東鐵騎先後奏大捷者十,邊帥武功之盛,200年來前所未有。但他位望益隆,奢侈無度,甚至虛報戰功,為言官所劾。萬曆十九年(1591年)罷官。其後十年間,遼東邊備益弛。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李成梁復職,年已76歲。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李成梁錯將萬曆初年時由他獻議興建,已「生聚日繁、至六萬四千餘家」的寬甸等六堡,以「地孤懸難守」放棄之,盡徙其民6萬餘戶於內地,以大軍驅迫戀家之民,雖為時論所譴責,但使遼東再次出現安定的局面。卒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享年90歲,葬仰山之北(今北京附近)。
李如松父親是誰 李如松父親李成梁簡介
李如松(1549年—1598年5月8日
),字子茂,號仰城,遼東鐵嶺衛人。祖上是來自朝鮮的內附民,自稱祖先是唐末避亂遷入朝鮮的漢人。遼東總兵李成梁之長子,明朝名將。李如松驍勇善戰,初承父蔭授部指揮同知,充寧遠伯勳衛。因戰功遷署都督僉事,為神機營右副將。後升任山西總兵官。曾指揮過萬曆二十年的平定寧夏哮拜叛亂、聞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戰爭,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之後出任遼東總兵,後在與蒙古部落的交戰中陣亡。死後,朝廷追贈少保、寧遠伯,並為其立祠,謚號「忠烈」。
李成梁(1526年—1615年),字汝契,號引城,遼東鐵嶺(今遼寧鐵嶺)人,明朝後期將領。祖上因躲避唐末變亂避於朝鮮,明朝自朝鮮內附。萬曆初期,滅建州女真首領王杲、子阿台部,數次大敗插漢部酋長土蠻、泰寧部酋長速把亥;計殺海西葉赫部首領清佳砮、楊吉砮。李成梁有大將才。在整個明朝將吏貪懦,邊備廢弛的情況下,鎮守遼東30年間,率領遼東鐵騎先後奏大捷者十,邊帥武功之盛,200年來前所未有。但他位望益隆,奢侈無度,甚至虛報戰功,為言官所劾。萬曆十九年(1591年)罷官。其後十年間,遼東邊備益弛。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李成梁復職,年已76歲。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李成梁錯將萬曆初年時由他獻議興建,已「生聚日繁、至六萬四千餘家」的寬甸等六堡,以「地孤懸難守」放棄之,盡徙其民6萬餘戶於內地,以大軍驅迫戀家之民,雖為時論所譴責,但使遼東再次出現安定的局面。卒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享年90歲,葬仰山之北(今北京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