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汝昌,為清朝海軍提督,是北洋水師的領袖。丁汝昌原為一個生活窮困的農家子,後來清末農民大起義爆發,丁汝昌因此加入太平天國的太平軍。後來朝廷派湘軍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因為被湘軍圍困,沒有後路,丁汝昌隨自己的首領,半夜翻牆投靠湘軍。
投靠湘軍之後,丁汝昌在攻打安慶大營中表現優秀,為湘軍攻破安慶大營作出了貢獻,因此在事後論功行賞之時,被封為千總,充當開字營哨官。
後來李鴻章創建淮軍,丁汝昌改隸淮軍,在淮軍為官期間,表現出色。多次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戰爭中,立下很大的功勞,因此官至記名提督。
為了加強海上防禦力量,李鴻章開始創建海軍,在籌備好一切之後,北洋水師成立。因為是李鴻章的親信,所以丁汝昌儘管是陸軍出生,仍然被李鴻章調來為海軍將領。丁汝昌也不愧為李鴻章親信,對李鴻章極為依賴,事事都要請求李鴻章的命令。在他的帶領下,北洋海師儼然成為了一支,以李鴻章命令為首的李傢俬軍。甚至在後來的威海衛戰役中,就是因為沒有接到李鴻章的命令,所以他嚴令艦隊隊員嚴陣以待,沒有主動迎接日軍襲擊。
丁汝昌這個人,在歷史上留下許多爭議,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前幾年,學術界對於此人一直都是持肯定態度的,認為他是一個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近幾年則開始出現了一些反對的聲音,這些人認為丁汝昌造成了整個北洋水師的陷落,使得中國已經稍微恢復的國力,迅速倒退,是一個千古罪人。
站在肯定立場的人認為,丁汝昌調任北洋海師之後,兢兢業業,勤奮練兵,嘔心瀝血就是為了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並且帶領北洋水師,在多次與日本會戰中,激戰無數。
甚至有一次在受傷嚴重的情況下,也端坐在船中,堅持指揮戰鬥。甚至後來日本勸其投降的時候,他嚴詞拒絕。威海衛戰役,在那麼嚴峻的情形下,還帶領海軍擊潰日本進攻十多次。在知道不能戰勝的情況下,為了保護船員,給船員爭取一條生路,吞噬鴉片殉國自盡。
站在否定立場的人則認為丁汝昌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廢柴,他帶領北洋水師,輸掉了很多場戰役,是一個十足十的擺列。丁汝昌原是農家子,只上過幾年私塾,本就學識不高。後來由太平軍投靠湘軍,後來改隸淮軍,都是陸軍將領。就算他作戰勇猛,但因為對水師什麼也不懂,而他後來成為北洋水師的海軍提督,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批判的事情。更別說到後來,大大小小的幾次戰役中,多次輸給日軍,並且在威海衛戰役中,敗給日軍。威海衛戰役的失敗,使得日本軍國主義風氣俞濃,躋身世界強國之列,而清朝則愈發衰敗。因此丁汝昌並不是什麼民族英雄,實際上就是一個民族罪人。
不管丁汝昌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但他本身以死謝國人已經證明了他的忠誠。
丁汝昌的遺書:「昌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以海軍提督,自當統御海軍盡股肱之力與倭寇戰於黃海。憶第一戰雖喪吾愛將鄧公世昌,林公永升,然主力尚存,仍可與倭寇一決雌雄。統帥李大人不知何意,令我等全數撤入威海衛港並不許出戰。偏居一隅坐等倭寇形成海陸夾攻之勢,實乃兵家之大忌也!!!吾數次進京請求出戰皆不允並嚴令:如違令出戰,雖勝亦罪。此期倭寇已完成對威海之海陸夾攻之勢,威海已成絕境。
倭寇曾使人說我被吾言辭拒絕,遂全面攻擊我威海,並唆使我內部士兵對我施壓。我苦苦說服軍心動搖者,同時給予倭寇甚大打擊。然彈藥將盡,援兵無望。我昨曾下令炸毀傷船以期突圍,怒人心已散無人聽我令矣。吾或死或被擒,然吾既為中國人,寧死不降也!!!!!予決不棄報國大義,今惟有一死……懼他人以吾印降敵,故鋸提督印一角以廢之……吾將死矣,然百年後若有人懂我一片赤誠報國之心,昌死不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