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清朝慘敗,總體來說,清軍將士的忠勇度、戰鬥意志和戰鬥能力,完全被日軍壓制。時至今日翻看那段戰史,每個中國人都依然覺得恥辱,但在令人窒息的慘淡裡,還是有為數不多的將領,因其頑強不屈的人格、以死殉國的氣節,永遠閃耀在歷史的天空。
「陸軍皆遁,寶貴獨死平壤;海軍皆降,世昌獨死東溝。」——《清史稿》。
1、左寶貴,日軍為之立碑的唯一一人
左寶貴在平壤戰死後,因為戰亂遺體不知所終,日本人欽佩他死守玄武門的忠勇之舉,在他戰死的附近,用木柵立了一塊碑,上面寫「奉天師團總司令官左寶貴戰死於此」。此木碑後世散落,在英國著名女旅行家伊莎貝拉·伯德的《朝鮮紀行》裡,也專門提及這塊碑。
圖:左寶貴雕像
給敵國名將立碑,這是無比藐視清軍的日本人在甲午戰爭中的唯一一次。相比之下,葉志超、宋慶、聶士成、戴宗騫等等其他清軍陸軍將領,都被日本人醜化得無以復加,看看當時大量的日本新聞、版畫、浮世繪作品就可見一斑。
下面,重點說說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
2、丁汝昌被清廷箍棺塗漆,不准下葬
「兩軍雨泣鹹驚疑,已降復死死為誰?可憐將軍歸骨時,白幡飄飄丹旐重。」這兩句詩出自清代外交家、詩人黃遵憲的《降將軍歌》,黃遵憲對丁汝昌之死發出感慨:已降復死死為誰?
關於丁汝昌是死前寫好降書,還是死後被手下假借名義投降,史料紛紜,到今天還爭論不休。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身為一國海軍司令,丁汝昌用自己的生命為失敗殉職,就算不是英雄,也無愧於軍人之稱。
丁汝昌是個標準的軍人,他是安徽廬江人,早年家裡貧窮,參加了太平軍程學啟部,後隨程歸降湘軍,憑借戰功,從哨官、千總至總兵。因為深受李鴻章器重,被任命北洋水師提督。
出身陸軍而統帥海軍,丁汝昌未嘗不受到別人冷嘲熱諷,黃海海戰失利後,丁汝昌遵照李鴻章指示「避戰保船」,更成了朝野千夫所指的對象。如果說李鴻章是甲午戰爭的替罪羊,丁汝昌就是李鴻章的替罪羊。
威海衛之戰,丁汝昌是被摘了頂帶、罷了官職的「戴罪之身」。自殺並沒有換取朝廷的同情,丁的靈柩運到煙台後,刑部用三道銅箍把棺材捆上,並塗上黑漆以示棺主戴罪。棺材運回丁氏原籍後,不准進村,不准下葬,等待朝廷最後判決。丁夫人忍受不了侮辱,吞金自殺。
圖:威海衛劉公島的丁汝昌雕像
直到宣統二年(1910年),經丁汝昌當年手下薩鎮冰等人的力爭,清廷才以「力竭捐軀,情節可憐」作為台階,恢復丁汝昌官銜,恩准其遺骸與夫人合葬。
對丁汝昌的敬重,居然來自他的敵人。
3、日軍鳴炮,為丁提督送行
威海衛之圍,丁汝昌自殺後,降書送到日本旗艦。日軍諸將都建議除了繳獲軍艦外,把清將也全部擒獲。聯合艦隊司令官伊東祐亨卻力排眾議說:「丁提督,清國海軍名將也。自居北洋水師職以來,辛苦經營,十年如一日,而今日之戰術又有所可觀。其技倆決非可侮也。」出自對丁汝昌自盡的敬重,伊東答應了遣送中國官兵返國的要求。
當載著丁汝昌靈柩的康濟艦駛離威海衛軍港時,日本聯合艦隊一片肅然,鳴炮致哀。
在「高千穗」艦服役,參加過黃海大東溝海戰的日本海軍大尉、子爵小笠原長生,在戰後一次演說中,評價了「日清戰爭」中的丁汝昌:
他和其他中國將帥略有不同,我覺得他是一位具有古代豪傑風度的人物。
日清和平破裂之後,在許多戰鬥中沒有像威海衛那樣的義戰。為何稱其為義戰呢?因為敵人極盡忠義。其他無論旅順還是平壤,皇軍所到之處立即陷落。然而據守在威海衛內劉公島的丁汝昌,對日本陸海軍的進攻則進行了英勇的抵抗。竭盡全力之後,最終自殺以救部下,這實在是戰則以義戰,降則以義降。對此,日本則以義而攻之,以義而受其降。這樣,於敵於我皆表現出日本固有的武士精神,我想這是絕無僅有的。另外,劉公島上的士兵也和其他中國士兵不同,雖說善於防禦,但主要還是由於丁汝昌平素重義愛兵所致。
(中間記述丁汝昌的生平與戰爭經過,略)
據敵人報道,丁汝昌死後,他的投降書據說是別人寫的。按照丁汝昌的想法,到最後不能再戰時,先搗毀炮台,破壞軍艦,然後投降。但丁汝昌死後有些西洋人說,如若那樣,日本人脾氣暴躁,不知會遭到什麼樣的虐待。因此,據說才寫了丁汝昌的名字,送上投降書。有的西洋人對此非常憤慨,把這件事向報館投稿,指出這實在是萬不應該的做法,太可憐了。他既然是那樣的錚錚勇士,到死後名字卻受到如此玷污,丁汝昌決不會作那種投降。他是抱著炸毀全部軍艦,破壞所有炮台,拼自己一死以挽救士兵生命的想法而進行殊死防禦的。
圖:日本人繪「丁汝昌自殺」版畫。這是絕無僅有的日本人沒有醜化清軍將領的繪畫作品
丁汝昌對敵人也非常重義的,如所周知,二月五日晚,我魚雷艇擊沉了敵軍旗艦「定遠」號,當時丁汝昌正坐乘該艦,我魚雷艇在離八百米的距離,不斷遭到炮擊,魚雷艇的蒸汽機被擊中,舵手全部戰死。由於炮火越來越激烈,於是其他船員便把屍體扔掉,自己逃走。以後打撈屍體時,丁汝昌說:「這雖是敵人,但系忠義之士,應該以禮相葬。」因此特派海軍士兵隨同守衛,如果若是其他中國人,不知會對這些擊沉「定遠」號的最可恨的敵軍士兵如何殘忍對待。我想這些事實正是重義的做法。對敵人竭盡防禦之策,危急關頭身先士卒,最後從容就義。(後文略)
小笠原長生這篇演講裡自稱的「義戰」,當然是為侵略行為抹粉,但對於丁汝昌的尊重溢於文字,令人感慨。
4、他們才是我們的民族之魂
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非常尊重忠臣、勇士、殉難者,蔑視叛徒、懦夫。甲午戰爭之後,在抗日戰爭期間,讓侵華日軍衷心敬佩的中國軍人大有人在:
楊靖宇將軍被包圍血戰戰死後,日軍將其割去頭顱請功,並剖開肚子查看他為何那麼能打?腸子裡全是草。日本警佐西谷竟當場嗚嗚哭了出來,凶殘的日軍頭目岸谷隆一郎也「默然無語,一天之內,蒼老了許多」;
張自忠將軍孤軍奮戰壯烈犧牲後,日軍為之安葬立碑,集體鞠躬,廣播電台稱其為「壯烈戰死的絕代勇將「;
國民黨飛行員閻海文,跳傘後落入敵陣,遭數十名日本士兵圍捕,閻海文用飛行員佩戴手槍擊斃五名日軍,用最後一顆子彈自殺。日軍深為尊重,為之安葬書碑文」支那空軍勇士之墓「。《每日新聞》日本記者撰文「我將士本擬生擒,但對此悲壯之最後,不能不深表敬意而厚加葬殮……雖為敵軍,亦不能不令我全軍將士一掬同情之淚也。」
此外,台兒莊會戰中的國軍英雄班、狼牙山五壯士等等英勇不屈的中國士兵,都曾讓日軍集體脫帽鞠躬。
凶悍的日軍只尊重奮戰到底的軍人,只尊重比他們更強的人,來自敵人的尊重讓我們更加警醒!作為近現代歷史慘遭欺辱蹂躪的中國人,祖先偉大的榮耀在日趨黯淡,但正因為有這些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英雄,以及更多不知名奮戰犧牲的勇士存在,我們才不至於喪失自己的民族之魂,喪失自己向前的勇氣。
謹以此文,代以清明上祭——致那些忠魂不泯、英名不滅的中國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