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史學者羅爾綱教授曾說,天京淪陷後,太平軍中人多有走避海外的。那麼有哪些人出奔、安居海外呢?這裡說的海外,泛指香港、澳門以及南亞、美國等地,當時都是清政府鞭長莫及的地方。
香港因毗連廣東,是太平軍將士出亡海外理想的落腳點和橋頭堡。早在天京內遼後,洪秀全的大舅子,能文善武的賴漢英,目睹同室操戈,心灰意冷,從南京溜出,在香港寄居多年,本世紀初始返回家鄉。此說雖有傳奇色彩,不足為信。但天京淪陷後,有些太平天國人物匿居香港卻是事實。現在有本本在案的,是曾擔任水軍司令官的森王侯裕田,他以開設金成泰店為掩護,暗運軍火糧食接濟太平軍漳州餘部,後來和另一個匿居香港的毛王某先後被引渡到廣州殺害。據簡又文調查,洪秀全的三個本家侄子也避難香港:琅王洪魁元以鏟磨剪刀掩護;琅王洪紹允初以販賣鹹魚為業,後來當上了警察,繼又在九龍紅砌開設廣濟堂藥店;瑛王洪春魁,逃到香港後改名為洪和,自賣身為豬仔赴古巴充任挖鳥糞勞工,後返香港懸壺行醫。他也就是後來辛亥革命前夕,策劃建立“大明順天國”的洪全福。
掛一漏萬。上述僅是能夠列舉名字的頭面人物,至於其他流亡海外之人,估計還多些,但隨著歲月流逝,因缺乏文字和口碑傳世,就閥失了。
不少的太平軍成員是赴美國,有人說這是與美國要開墾西部,需要大量勞工有關;但是19世紀中期,歐洲資本主義蓬勃發展時期,也需要成千上萬的勞工。英國少校、“常勝軍”領隊戈登不就是在攻陷蘇州後,將太平軍俘虜充作豬仔,用兵輪裝到海外圭亞那等處英國殖民地當苦工嗎?可見美洲也是需要勞工的,那麼這些太平軍成員為什麼要橫渡太平洋跑向美洲呢?像洪仁殲長子,能以英文會話的洪葵元,在天京失陷後出逃,由廣東浮海,來到美國哥朗幫工,後就寄住南美洲英屬圭亞那。據廣東花縣紀念館調查稱,洪仁玕的後代在美國是確有其人的。國民黨元老陳友仁的父親,也是流落南美洲西印度群島馬提尼克的太平軍將領。
太平軍餘眾和後裔出走香港和海外,絕大多數人已銷磨了鬥志,由此默默無聞。據傳洪秀全的兩個小兒子,被封為光王的洪天光和明王洪天明,從香港轉輾流離到印度加拉吉打,開設鐘錶店業;據簡又文說,抗戰期間有洪青鳥(譯音)者,在重慶美國軍部活動,自稱由印尼來,原為洪天王后人;又說,近年在香港又得聞印尼有華裔紳士名洪約翰者,自稱天王之後,其先人屢經播遷,流落該處,並於年前在香港偶遇一洪姓青年,自雲即來自印尼之洪姓族人,並雲其先代確為天王之裔逃難至南洋一帶。諸說不一。此外還有說“天王家族,當南京陷落時,尚有逃往日本而入其國籍者,經改姓矢野氏,其子矢野興,嘗為駐粵使館隨員”。抗戰時期有個叫矢崎的日本侵華軍軍官,在1939年某日來到廣東花縣官祿怖,說是奉命來訪問洪氏家人,他還攜去《洪氏宗譜》。這些洪秀全後裔在海外,但仍不能界定,這是因為都是口碑言傳,不足為信,難以為憑。尤其是本世紀初,鼓吹反清革命,人們發現香港和海外中下層的洪門組織都崇仰太平天國,因此又有幼天王洪天貴福和輔王楊輔清在舊金山創立美洲洪門三合會之說。“輔清既導洪福由歐至美,西友即傾其產業以奉養之;凡華人有來美者,皆出資贍其衣食,結為死黨,是後來者漸多,始創一會曰三合會,華人之在海外秘密結杜自此始,其所在地名,則舊金山也,其黨人相會之暗號名曰三水共合,始創之祖則曰齊福天,即顛倒洪福字而成”(《太平天國軼聞》)。甚至還炮製大批太平軍將士像潮水般擁進美洲、澳洲和南洋等地,“其後太平天國失敗,洪秀全、陳金剛諸部將亦多遠赴美洲,重張旗鼓。”(馮自由《革命逸史》)“失敗之後,起義之洪門弟兄,不能容身於國內。於是楊輔清率領數萬弟兄赴美洲,平南王黃德滋率領數萬弟兄赴澳洲(平南王建立之洪門會所,尚存於澳洲大金山),黃仲涵之父率領數萬弟兄赴爪哇,其餘多赴南洋各地,從事開發工作”(《上海洪聲》創刊號)。事實上,楊輔清從未到過美洲,也未“為美洲舊金山三合會開幕之祖”(胡蘊玉《太平軼史》),他只去過澳門;黃德滋等乃烏有人物。炮製者的這種莫須有的說法,無非是參照唐人傳奇中的虯髯客或《水滸後傳》李俊赴暹羅創業重演而已,但也反映了當時太平軍將士多有匿居美洲、澳洲和南洋事。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代中國,它已不再是封閉世界了。在此大背景下的太平軍將士,當其失敗後在大陸不能安身時,是懂得出奔海外的,所以就產生上述的真真假假的多種說法;囿於時空因素,這裡所舉的每種說法,即使是言之鑿鑿,也還是事隔經年後人的調查和追記,至於臆測,推理和編造那就更多了,但它確也為人們提供思路,為什麼對太平軍將士流亡海外有這麼多種說法,而太平軍究竟有多少將士匿居香港和海外,看來還得隨著今後文化學術的頻繁交流,方能有較多的資料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