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馮子材有何人生成就?歷史是怎麼評價他的

  馮子材,清末著名將領,生於公元1818年,去世於公元1903年,字南干,號萃亭,漢族,廣東欽州沙尾村人。馮子材自幼父母雙亡,流落江湖,先是參加廣東天地會起義軍,後投降請朝廷,歷任廣西、貴州提督。

  咸豐年間從向榮、張國梁鎮壓太平軍。

  同治年間,中法戰爭爆發,年近70歲的馮子材被起用為廣西關外軍務幫辦。雖然年歲已高,仍不掩其名將本色,大敗法軍於鎮南關,取得中法戰爭中最後一場戰役的勝利,攻克文淵、諒山,重創法軍司令尼格裡,授雲南提督,因病請辭。

  光緒初年,在八十多歲的時候,因為國家的需要,帶領兩個兒子,前往鎮壓起義,為的就是自己萬一在戰爭中去世,好料理後事。老將的勇猛令人讚歎,又為那段歷史心酸。甲午戰爭間奉調駐守鎮江,官終貴州提督。

  馮子材是維護清朝統治的功臣,同時也是抗擊外國侵略者的愛國將領和民族英雄。清史稿記:「子材軀幹不逾中人,而朱顏鶴發,健捷雖少壯弗如。生平不解作欺人語,發餉躬自監視,偶稍短,即罪司軍糈者。治軍四十餘年,寒素如故。言及國梁,輒涔涔淚下,人皆稱為良將雲。」

  康祖詒贊其:「前敵之宋慶、魏光燾、李光久,宿將才馮子材,並一時人望,可咨以將才,假以便宜,悉用選厲以仇恥。」

晚清馮子材有何人生成就?歷史是怎麼評價他的

  蔣金暉這樣在自己的文中評價馮子材道:「馮子材自1870年察覺到法國覬覦中越的野心,一直到1900年的30年間,無論是在鎮南關戰場上的與法軍兵戎相見,抑或是在中法劃界、海南島平亂、督辦欽廉防務,乃至甲午戰爭、庚子事變等各種軍事行動中,他心中的抗法情結一天都沒有釋懷,顯示了一個處處以國家社稷為重、寸土不讓祖國河山的民族英雄的本色。」

  雖然今人大多數對於馮子材其人,都是成讚賞態度的,但是仍有人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馮子材抗擊法國,確實是值得後世人敬重的。但是他最開始參加天地會起義,反抗清朝統治,後又頭像清朝,幫助清朝鎮壓各路起義軍,難免有蛇叔兩端之嫌。另外,他維護清朝統治,是實實在在的大漢奸。

  上面的說法並沒有錯,馮子材的確最開始參加的是廣東天地會的起義軍,1851年才投降清王朝,但這並不能否認他所做的歷史功績。另外小編想說的是,一味抓住別人的錯事,不如寬容放過。小編認為,幼時的馮子材家貧,參加農民起義可能有當時時局和大環境的因素,也可能有其自身生存的因素,不必糾結過多。

  馮子材這一生干的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在抗擊法軍侵略時,有勇有謀,挫敗法軍,在中法戰爭中取得最後一場戰爭的勝利,從而使得法國請求停戰議和,簽訂了第一個不割地不賠款的合約。

  馮子材將近七十歲的時候,中法戰爭爆發,他臨危受命,整軍出發,當時戰爭的局勢極為困難。1885年1月法軍發動戰爭,2月便佔領戰略要地諒山。守衛文淵的清軍將領楊玉科中炮犧牲,部下潰散,馮子材趕赴前線,迅速重整軍心,制定對敵戰略。

晚清馮子材有何人生成就?歷史是怎麼評價他的

  馮子材分析了敵我雙方情況,又親臨前線,遍勘從板山到幕府的各處山隘。他先是派「萃軍」5營前往扣波,派蘇元春和魏綱部前往牧馬,阻住法軍通道,後誘敵入甕,率王孝祺部出關夜襲法軍前哨據點文淵,了打亂正在集結的法軍部隊進攻部署。

   在法軍發動進攻之時,搶佔先機,迅速戰鬥,打了法軍一個措手不及。後來又利用法軍將領,想要迅速挽回面子的想法,給了法軍一記痛擊,最後取得了鎮南關大捷。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