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橋兵變是孔有德引火自焚才結束?

  吳橋兵變背景

  吳橋兵變的背景是崇禎三年,袁崇煥殺死了皮島總兵毛文龍,引起了島上將士的嘩變而發生的。

影視劇中孔有德的形象

  影視劇中孔有德的形象

  由於後金的崛起,明朝在山海關之外的勢力幾乎全部被後金蕩盡。但由於袁崇煥的英勇抗擊和毛文龍的地理優勢,使他們兩支軍隊,成為了關外唯一能和後金抗衡的軍事力量。隨著寧遠和寧錦之戰的勝利,袁崇煥被崇禎皇帝重用,升為了薊遼督師和兵部尚書,節制關外的軍隊。和袁崇煥的關寧鐵騎不同,皮島的軍事勢力是相對比較獨立的,因此毛文龍除了向朝廷索餉之外,其他的事情一概不向朝廷匯報。鑒於毛文龍的驕橫跋扈,袁崇煥設計誅殺了毛文龍。

  毛文龍死後,皮島的將士們不幹了,開始發生嘩變。為了有效地節制皮島的兵力,朝廷又派遣孫元化去領皮島總兵之職位。孫元化是原來跟隨孫承宗鎮守山海關的將領,後來孫承宗被調任之後,孫元化成為了山東按察副使和登、萊二州巡撫。他接收了毛文龍的部將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李應元等人。後袁崇煥因為被崇禎皇帝殺害,後金的騎兵趁此機會,開始向孫承宗和袁崇煥構築的關寧防線進攻。時關寧軍的將領祖大壽正在大凌河城內修築城池,被後金軍隊圍困在城內。孫元化下令讓孔有德率領八百鐵騎前往大凌河救援,當孔有德行至吳橋的時候,發動了兵變。

  在一些文史中提到,袁崇煥誅殺毛文龍是一種錯誤的行為,而崇禎誅殺袁崇煥,其中一條罪名也是擅自誅殺大將。但是從吳橋兵變的背景中可以發現,毛文龍遺留下來的將領,在毛文龍死後都不受節制,可見皮島兵忠於的對象不是朝廷,而是某個個人。

  吳橋兵變過程

  吳橋兵變過程是從崇禎皇帝誅殺袁崇煥開始的。在後金的反間計下,崇禎誅殺了其大將袁崇煥,而後金趁此機會,開始向明朝的關寧防線發動了猛烈的進攻。關寧軍的將領祖大壽被後金軍圍困在大凌河城內,朝不保夕。

平定吳橋兵變的祖大壽

  平定吳橋兵變的祖大壽

  東江皮島總兵孫元化得到朝廷的號令後,派遣孔有德率領八百騎兵去大凌河城增援祖大壽。當孔有德所部行軍到吳橋時,恰好降下了一場大雪,軍隊行進不便,只好暫時停留下來。吳橋屬於山東境內,登州的士兵和山東的士兵向來有矛盾的。這時又發生了一名士兵搶奪山東望族王象春家僕一隻雞的事情。他們把這名士兵抓起來遊營,於是東江兵就殺死了王象春的家僕。王象春的兒子不肯就此干休,要求查明真相。

  恰好此時,李九成把孫元化給他買馬的錢用光了,他怕孫元化怪罪,因此就鼓動孔有德嘩變。孔有德因袁崇煥誅殺毛文龍的事情,心中對朝廷多有不滿,因此在吳橋發動了兵變,連續攻克了山東幾座縣城,並且把那裡的總兵黃龍抓了起來,割掉了他的耳朵和鼻子。

  吳橋兵變的發生,讓朝中的許多大臣紛紛上書彈劾孫元化,說他放縱孔有德。這時孔有德又率軍殺了回來,直逼登州。孫元化急忙令張燾前去登州防守。但是張燾和孔有德是舊相識,因此也加入到孔有德嘩變的陣營裡,他們一起攻克了登州,俘虜了孫元化。

  後祖大壽從大凌河成脫困,率軍南下和孔有德所部交戰。孔有德豈是管寧鐵騎的對手,很快就被祖大壽擊敗。走投無路的孔有德,只好向投奔後金,吳橋兵變以明軍勝利告終。

  吳橋兵變影響

  吳橋兵變雖然最終以明朝的勝利而告終,對於明朝和後金來說,吳橋兵變影響卻是很大的,這造成明朝方面的人才和火器的大量流失。

影視劇中的孔有德和皇太極

  影視劇中的孔有德和皇太極

  吳橋兵變的時候,明朝和後金已經先後交戰了好幾年,袁崇煥依靠紅衣大炮將後金的軍隊抵擋在山海關之外。叛將孔有德率領著其一幫叛軍,一路連下山東的好幾座城池,令明朝方面不能坐視不理,因此派出關寧軍前去鎮壓。在祖大壽和張韜等人的鎮壓下,孔有德於崇禎五年八月在沙河戰敗,走投無路的孔有德只好投降後金。在孔有德和耿仲明給皇太極的降書中稱,其有「甲兵數萬,輕舟百餘,大炮、火器俱全」。也就是說,叛軍將大量的明朝火器帶到了後金,使後金軍隊的裝備也大幅度提升,從而使得明朝在火器方面失去了優勢。而在後金入關後,一路南下,依靠的就是孔有德的這批火器。

  在戰略方面,吳橋兵變影響著後金和明朝之間的局勢。原本明朝依靠東江牽制後金的後方,但吳橋兵變後,山東腹地遭到了叛軍的蹂躪,登州的局勢徹底崩盤,因此從實質上來講,東江的牽制作用已經失去,明朝在關外的軍事力量只剩下唯一的一支隊伍關寧鐵騎。

  在清軍入關後,孔有德、耿仲明等人,成為了清軍的馬前卒,一路攻下南明的多座城池。在平定江南,掃清西南的多次戰役中,孔有德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直到順治五年,孔有德在和南明的軍隊交戰時,被南明的名將李定國擊敗,在桂州城內引火自焚才宣告結束。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