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年(1664),孔四貞以家口眾多、費用浩繁為由,向朝廷提出就食廣西的要求。清廷准許了她的請求。孔四貞與孫延齡舉家南下,當乘船行至淮安時,朝廷下旨,誥封孫延齡為特進上柱國、光祿大夫,世襲一等阿思尼哈番、和碩額附、鎮守廣西等處將軍,封孔四貞為一品夫人。
孔四貞本身是和碩格格,等級比孫延齡高,此次朝廷卻根據孫延齡的官品封她為一品夫人,相當於揚孫抑孔。孔四貞心生不滿,認為是孫延齡從中作祟,兩人感情從此更加惡化。
抵達廣西後,孔四貞掌管定藩,她雖果敢堅毅,卻不精通權術,也不擅長治理府事。而孫延齡出身低微,夫以妻貴,年紀又輕,自然為藩下舊臣看不起。清廷又指示戴良臣、王永年等人以種種手段離間他們夫妻的感情,夫妻明爭暗鬥,反而使大權旁落他人之手,從而給孔四貞帶來了更大的災難。等到孔四貞恍然大悟,與孫延齡和好如初時,夫妻倆的權力已被架空,悔之已晚。
和好後的夫婦二人,力圖奪回失去的權勢。康熙十二年(1673)二月,王永年剋扣軍餉,引起軍隊不滿,孫延齡讓孔四貞赴京告狀。王永年聞訊後立即派人半路截住孔四貞,阻止她進京,孔四貞只得返回。
同年底,康熙撤藩,吳三桂起兵叛變。孫延齡試圖借此清除內患,而孔四貞又是吳三桂的義女,兩家素有來往,於是他頓生反心,設伏兵殺了王永年,投奔吳三桂,受封為臨江王。
孫延齡雖然得到了「臨江王」的封號,在吳三桂陣營中卻處處受人抑制,非常失落。孔四貞也想起了朝廷對孔氏一門的恩典,於是規勸丈夫歸順清朝。孫延齡猶豫不決之時,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康熙十五年(1676),定南軍士不滿孫延齡,欲立老將線國安之子線三公子為王。軍隊嘩變,反勢洶洶。孫延齡和孔四貞逃匿到百姓家。不久,因線三公子治軍太嚴,軍士又想迎回孫延齡。當軍士找到孫延齡夫婦的藏身之處時,孫延齡嚇得發抖,不敢出來。
孔四貞不愧是將門虎女,她說:「出亦死,不出亦死。」毅然獨自出來見軍士,呵斥道:「你們這些人殺我夫婦很容易,難道你們全然不念已經去世的定南王?」軍士急忙跪下叩首,說明來意。孔四貞喚出孫延齡。孫延齡見狀對孔四貞心悅誠服,並表示願意聽從她的勸告歸順大清。
吳三桂獲悉這一消息後,派人暗殺了孫延齡,孔四貞唯一的兒子後來也被殺害。
康熙三年(1664),孔四貞以家口眾多、費用浩繁為由,向朝廷提出就食廣西的要求。清廷准許了她的請求。孔四貞與孫延齡舉家南下,當乘船行至淮安時,朝廷下旨,誥封孫延齡為特進上柱國、光祿大夫,世襲一等阿思尼哈番、和碩額附、鎮守廣西等處將軍,封孔四貞為一品夫人。
孔四貞本身是和碩格格,等級比孫延齡高,此次朝廷卻根據孫延齡的官品封她為一品夫人,相當於揚孫抑孔。孔四貞心生不滿,認為是孫延齡從中作祟,兩人感情從此更加惡化。
抵達廣西後,孔四貞掌管定藩,她雖果敢堅毅,卻不精通權術,也不擅長治理府事。而孫延齡出身低微,夫以妻貴,年紀又輕,自然為藩下舊臣看不起。清廷又指示戴良臣、王永年等人以種種手段離間他們夫妻的感情,夫妻明爭暗鬥,反而使大權旁落他人之手,從而給孔四貞帶來了更大的災難。等到孔四貞恍然大悟,與孫延齡和好如初時,夫妻倆的權力已被架空,悔之已晚。
和好後的夫婦二人,力圖奪回失去的權勢。康熙十二年(1673)二月,王永年剋扣軍餉,引起軍隊不滿,孫延齡讓孔四貞赴京告狀。王永年聞訊後立即派人半路截住孔四貞,阻止她進京,孔四貞只得返回。
同年底,康熙撤藩,吳三桂起兵叛變。孫延齡試圖借此清除內患,而孔四貞又是吳三桂的義女,兩家素有來往,於是他頓生反心,設伏兵殺了王永年,投奔吳三桂,受封為臨江王。
孫延齡雖然得到了「臨江王」的封號,在吳三桂陣營中卻處處受人抑制,非常失落。孔四貞也想起了朝廷對孔氏一門的恩典,於是規勸丈夫歸順清朝。孫延齡猶豫不決之時,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康熙十五年(1676),定南軍士不滿孫延齡,欲立老將線國安之子線三公子為王。軍隊嘩變,反勢洶洶。孫延齡和孔四貞逃匿到百姓家。不久,因線三公子治軍太嚴,軍士又想迎回孫延齡。當軍士找到孫延齡夫婦的藏身之處時,孫延齡嚇得發抖,不敢出來。
孔四貞不愧是將門虎女,她說:「出亦死,不出亦死。」毅然獨自出來見軍士,呵斥道:「你們這些人殺我夫婦很容易,難道你們全然不念已經去世的定南王?」軍士急忙跪下叩首,說明來意。孔四貞喚出孫延齡。孫延齡見狀對孔四貞心悅誠服,並表示願意聽從她的勸告歸順大清。
吳三桂獲悉這一消息後,派人暗殺了孫延齡,孔四貞唯一的兒子後來也被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