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間,姚啟聖作為康熙身邊最重要以及最為忠心的一位謀士,歷史盛傳康熙曾經對姚啟聖有過千古一罵,只是真的有這麼一罵嗎?雖然說姚啟聖是在康熙統治下為官,但是這一生卻是著眼於滿清的利益,在他身上並沒有被種族的觀念所蒙蔽,姚啟聖在當官的時候,常常都有向康熙表述過自己對於滿漢之間不平等待遇的不滿,以及滿足中很多落後的文化風俗是需要淘汰的。
在姚啟聖說這些話的時候,其實已經觸怒了康熙,只是因為康熙很珍惜姚啟聖的才能,所以有所保留。
姚啟聖出生與1624年,祖籍浙江會稽。姚啟聖具有很高的政治見識以及軍事才能,清朝收復台灣,很大一部分功勞都是姚啟聖的。
姚啟聖這個人十分的豪爽正義,在其年少時,曾經去蕭山遊玩,當時姚啟聖遇見了兩個軍人在搶奪一堆女子。姚啟聖一怒之下,將軍人的佩刀搶奪過來,
將這兩個軍人給殺了。由此可以看出,姚啟聖是多麼的正直。也就是因為姚啟聖的正直,姚啟聖以全家性命為施琅作擔保,希望康熙帝重用施琅,卻不曾想到施琅竟然會恩將仇報。
在收復台灣的過程當中,姚啟聖與施琅都為收復台灣盡心盡力,當台灣被成功收復之後,僅僅是因為姚啟聖傳回京城的捷報比施琅晚了兩天,施琅就將收復台灣所有的功勞獨佔。而康熙也因為姚啟聖希望自己重用施琅,從而忽視了姚啟聖的付出。
在姚啟聖得不到康熙信任的原因當中還有一點,那就是康熙重用了施琅之後,施琅不但沒有感恩戴德,幫助姚啟聖,反而還經常在康熙前面說姚啟聖的壞話。使得康熙越來越不信任姚啟聖,這使得姚啟聖十分的鬱悶。
康熙皇帝曾經說最恨的是姚啟聖這種人,在內心裡是已經把他殺一千次了。即使是對鄭經和噶爾丹,康熙也沒有表現的如此的深仇大恨。那為什麼對姚啟聖是這樣子呢?
其實從內心歸順朝廷的姚啟聖,骨子裡代表的是一種知識者的清醒,是一種當時只是份子對滿族皇權的輕蔑和對官場陋習的厭惡。這樣一種「從道不從君」的清介之氣,對於滿清統治者來說是非常不舒服的。而如姚啟聖之巧舌如簧,冷嘲熱諷,擅議朝政,在當時的康熙看來便是妖言惑眾,有動搖朝綱的禍害,他又怎能不覺著如芒在背呢?
康熙二十二年,姚啟聖收兵回到福州之後,沒多久就因為背部舊疾復發,加上鬱鬱不得志,很快病故,終年六十。而姚啟聖的後事,則是由姚啟聖的兒子借錢才辦理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姚啟聖的一生是多麼的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