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為修水利挪用軍費 南洋水師從此一蹶不振

  1874年日本企圖入侵台灣,引起清政府警惕。年底,洋務派恭親王奕開始籌議海防,決定由李鴻章、沈葆楨分別督辦北洋、南洋海防。南洋水師負責海域為江浙一帶,停泊地則主要為上海、南京。南洋水師的軍艦多數為江南製造局及福州船政局所製造,只有少量購自英國、德國。南洋水師噸位、裝備、人員及實力皆與北洋水師相差甚遠。這主要因為清廷的政策是先集中力量發展北洋水師,其次是南洋水師的軍費被左宗棠挪用到朱家山水利工程了。

  1882年,左宗棠調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一向注意經世致用的左宗棠十分注意興修水利工程。他很重視朱家山水利工程,認為它可以「捍衛淮揚億萬生靈,化災區為腴壤。」

  1882年,左宗棠以兩江總督的身份奏准朝廷,稱重開朱家山河,得到朝廷批准。動用「鹽票項下」積款,支銀十七萬七千零八十兩。左宗棠利用當年用兵新疆的經驗解決石工問題,委派舊部王德榜督率熟手湘軍在朱家山用炸藥轟石。在河工中先後投入11個營的防軍力量,後來「又准每營各加募勇夫百數十名,照民夫發給工值,幫同工作」。湘軍層層炸開岩石,最後打通朱家山,在下遊開挖了新河。整個工程西起張家堡接通滁河,東達浦口入長江,長達120多里。朱家山河工工程歷時2年完成,鑿成由滁河通向長江的分洪道——朱家山河,對滁河中下遊流域的旱引澇洩,起到一定作用,改變以往「迄用無成」的局面,消除了南京西北及安徽部分地區數十萬頃圩田的水患。如此浩大的工程,光靠十幾萬兩鹽稅是肯定不夠的,於是,左宗棠便挪用了南洋水師的軍費,達數百萬兩白銀,從此,南洋水師因軍費匱乏而一蹶不振。

左宗棠為修水利挪用軍費 南洋水師從此一蹶不振

  對左宗棠挪用南洋水師幾百萬兩白銀軍費一事,《薩鼎銘先生年譜》和《新世說》均有記載。薩鼎銘被人稱為「中國海軍的模範軍人」,是民國海軍上將,其侄兒薩伯森先生在《薩鼎銘先生年譜》一書中記載:「1878年,,公二十歲……南洋調集之款數百萬亦為江督提辦朱家山河工築室道謀,此海軍之所以不振也。」原北洋政府法制局局長易宗夔在《新世說》中也記載了左宗棠挪用南洋海軍軍費一事:「慈禧太后盡移北洋海軍費二千萬築頤和園,南洋海軍費亦為左季高移治朱家山河工。」

  南洋水師簡介

  南洋水師,或作南洋艦隊、南洋海軍,是清朝洋務運動中建立的其中一支現代海軍艦隊。正式建立是在1875年,命時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楨建立。至1884年中法戰爭前已頗有規模,有巡洋艦、炮艦等十七艘約二萬噸。1884年中法戰爭中,南洋艦隊失去兩艦,又因意外沉沒一艦。南洋水師的軍艦多數為江南製造局及福州船政局所製造,只有少量購自英、德國。由於清廷的政策是先集中力量發展北洋水師,故此南洋水師無論是噸位、裝備、人員及實力皆與之相差甚遠。南洋水師負責海域為江浙一帶,停泊地則主要為上海、南京。

  1874年日本企圖入侵台灣,引起清政府警惕。年底恭親王奕?開始籌議海防,至1875年中決定由李鴻章、左宗棠分別督辦北洋、南洋海防;並在北洋先創立水師一軍,購置鐵甲艦一二,準備日後以一化三,擇要分佈。每年從海關預算四百萬元,分解南北二洋。後沈葆楨以四百萬分建兩軍分散太少,提出全數解北洋。1885年中法戰爭時,南洋水師曾派五艦赴台支援,在海上與遇法艦九艘。南洋艦隊中三艦退避入港,另外二艦進入石浦灣後自沉。之後南洋水師一度長期停止建購新艦。甲午戰爭後北洋水師覆沒後,南洋水師部份艦艇調防北洋。至1909年,南北兩洋水師合併,改成立巡洋艦隊及長江艦隊。南洋艦隊正式消失。

  1874年日本企圖入侵台灣,引起清政府警惕。年底,洋務派恭親王奕開始籌議海防,決定由李鴻章、沈葆楨分別督辦北洋、南洋海防。南洋水師負責海域為江浙一帶,停泊地則主要為上海、南京。南洋水師的軍艦多數為江南製造局及福州船政局所製造,只有少量購自英國、德國。南洋水師噸位、裝備、人員及實力皆與北洋水師相差甚遠。這主要因為清廷的政策是先集中力量發展北洋水師,其次是南洋水師的軍費被左宗棠挪用到朱家山水利工程了。

  1882年,左宗棠調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一向注意經世致用的左宗棠十分注意興修水利工程。他很重視朱家山水利工程,認為它可以「捍衛淮揚億萬生靈,化災區為腴壤。」

  1882年,左宗棠以兩江總督的身份奏准朝廷,稱重開朱家山河,得到朝廷批准。動用「鹽票項下」積款,支銀十七萬七千零八十兩。左宗棠利用當年用兵新疆的經驗解決石工問題,委派舊部王德榜督率熟手湘軍在朱家山用炸藥轟石。在河工中先後投入11個營的防軍力量,後來「又准每營各加募勇夫百數十名,照民夫發給工值,幫同工作」。湘軍層層炸開岩石,最後打通朱家山,在下遊開挖了新河。整個工程西起張家堡接通滁河,東達浦口入長江,長達120多里。朱家山河工工程歷時2年完成,鑿成由滁河通向長江的分洪道——朱家山河,對滁河中下遊流域的旱引澇洩,起到一定作用,改變以往「迄用無成」的局面,消除了南京西北及安徽部分地區數十萬頃圩田的水患。如此浩大的工程,光靠十幾萬兩鹽稅是肯定不夠的,於是,左宗棠便挪用了南洋水師的軍費,達數百萬兩白銀,從此,南洋水師因軍費匱乏而一蹶不振。

左宗棠為修水利挪用軍費 南洋水師從此一蹶不振

  對左宗棠挪用南洋水師幾百萬兩白銀軍費一事,《薩鼎銘先生年譜》和《新世說》均有記載。薩鼎銘被人稱為「中國海軍的模範軍人」,是民國海軍上將,其侄兒薩伯森先生在《薩鼎銘先生年譜》一書中記載:「1878年,,公二十歲……南洋調集之款數百萬亦為江督提辦朱家山河工築室道謀,此海軍之所以不振也。」原北洋政府法制局局長易宗夔在《新世說》中也記載了左宗棠挪用南洋海軍軍費一事:「慈禧太后盡移北洋海軍費二千萬築頤和園,南洋海軍費亦為左季高移治朱家山河工。」

  南洋水師簡介

  南洋水師,或作南洋艦隊、南洋海軍,是清朝洋務運動中建立的其中一支現代海軍艦隊。正式建立是在1875年,命時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楨建立。至1884年中法戰爭前已頗有規模,有巡洋艦、炮艦等十七艘約二萬噸。1884年中法戰爭中,南洋艦隊失去兩艦,又因意外沉沒一艦。南洋水師的軍艦多數為江南製造局及福州船政局所製造,只有少量購自英、德國。由於清廷的政策是先集中力量發展北洋水師,故此南洋水師無論是噸位、裝備、人員及實力皆與之相差甚遠。南洋水師負責海域為江浙一帶,停泊地則主要為上海、南京。

  1874年日本企圖入侵台灣,引起清政府警惕。年底恭親王奕?開始籌議海防,至1875年中決定由李鴻章、左宗棠分別督辦北洋、南洋海防;並在北洋先創立水師一軍,購置鐵甲艦一二,準備日後以一化三,擇要分佈。每年從海關預算四百萬元,分解南北二洋。後沈葆楨以四百萬分建兩軍分散太少,提出全數解北洋。1885年中法戰爭時,南洋水師曾派五艦赴台支援,在海上與遇法艦九艘。南洋艦隊中三艦退避入港,另外二艦進入石浦灣後自沉。之後南洋水師一度長期停止建購新艦。甲午戰爭後北洋水師覆沒後,南洋水師部份艦艇調防北洋。至1909年,南北兩洋水師合併,改成立巡洋艦隊及長江艦隊。南洋艦隊正式消失。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