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字獄有哪些例子?清朝文字獄簡介


  文字獄自古就有,但是文網之密,處刑之重,規模之廣,在封建社會中,以清朝為最甚。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先後發生了數十起大大小小的文字獄。
  
  什麼是文字獄?文字獄就是統治者挑剔文字的過錯而興起的大獄。大的像幾十本的專著、詩文集,小的則一篇短文、一首詩、一封信,甚至一字半句的言語,不管是自己作的,還是抄別人的,甚至是從古人那裡抄來的,都可以作為文字獄的罪證。文字自然是出自文人之手,所以可以說文字獄是專門對付文人的“特刑庭”,是封建帝王進行政治鎮壓、鉗制思想以鞏固封建獨裁統治的手段。
  
  清朝最早發生的較大的文字獄,是康熙時的莊廷鑨《明史》案。莊廷鑨從明朝宰相朱國楨的後人那裡,買來一部朱著《明史》中《列朝諸臣傳》稿本。朱國楨的《明史》已刊行於世,《列朝諸臣傳》是未刊部分。莊廷鑨將它和自己所補的崇禎朝歷史,用自己的名字刊刻。他所補的崇禎朝歷史,對滿人有攻擊之辭。公元1663年,被歸安知縣吳之榮告發。當時莊廷鑨已死,結果被刨棺焚屍。他的弟弟廷鉞被殺;為莊書作序的李令哲和他的四個兒子也都被殺。南潯鎮有個大富翁朱佑明,和吳之榮有私仇,吳嫁禍於他,說莊書序中所稱“舊史朱氏”是指朱佑明,結果朱佑明和他的五個兒子也都被處決。此外,牽涉此案的一些官吏和書商、刻工、列名書中的人等等,有的罷官充軍,有的處死,這個案子一共處死七十餘人。
  
  文字獄的處理是非常殘酷的,逮捕、抄家、坐牢、受審,判罪極重,至少是終身監禁,流放邊遠,充軍為奴,大多數是殺頭凌遲。已死的人,則開棺戮屍。而且一人得罪,株連甚廣,近親家屬,不管是否知情,即使是目不識丁,也一概“從坐”。作者犯了罪,寫序、跋、題詩、題籤之人都有罪,所有與刻印、買賣、贈送書籍有關的人,也都有罪。地方官有牽連的自然有罪,沒有牽連的也犯了“失察”罪。總之,一個案件的罪犯,常常是百十成群。而告發的人,如莊案中的吳之榮,本來是一個罷官知縣,竟被起用,一帆風順,官至右僉都,朱佑明的財產,也都歸他所有。從此形成以檢舉揭發作為獵官敲門磚,有仇隙的利用文字獄來陷人於死地的惡劣風氣。
  
  康熙時的另一次著名的文字獄是《南山集》獄,又稱戴名世獄。戴名世著有《南山集》,書中採用了桐城方孝標《滇黔紀聞》一書的材料,對南明諸王朝頗發感慨,寄以同情,並書南明桂王永歷年號。公元1711年(康熙五十年),左都御史趙申喬參奏戴名世為書狂悖,結果戴名世被斬。此案根據原來刑部的判決,牽連三百多人,但康熙帝對漢族文人實行懷柔政策,所以只處斬了戴名世一人。
  
  雍正時的文字獄,帶有明顯的借題發揮的特點。如汪景祺、查嗣庭、謝濟世、陸生栴等人,因與雍正的反對派有些瓜葛,雍正就藉機在他們的文字中找毛病,下獄處死。
  
  汪景祺是年羹堯的紀室(文書),著有《西征隨筆》。年羹堯獲罪以後,《西征隨筆》也被扣上“譏訕聖祖,大逆不道”的罪名,汪景祺被處死。
  
  查嗣庭是隆科多之黨。隆科多獲罪後,查被參。罪名是任江西考官時,所出題目有心懷怨望,諷刺時事之意。又查抄出他的兩本日記,說其中“悖亂荒唐、怨誹捏造”之語甚多。查在獄中死去,被戮屍梟首,其子坐死,家屬流放。
  
  謝濟世曾注《大學》。公元1729年以譭謗程朱罪被參。雍正帝更指出《大學》內“見賢而不能舉”兩節注文,是藉以抒發怨望誹謗之私。但結果沒有處死謝濟世,饒他一命,罰他去當苦差,受些折磨,就算很寬大了。
  
  陸生栴寫了《通鑒論》十七篇被參,罪名是“非議朝政”。雍正帝因為《通鑒論》中對君王專制有所攻擊,十分惱怒,大罵陸生栴“狂肆逆惡”,為“天下所不容”,把他殺死。
  
  到了乾隆時,文字獄可以說達到極峰。不僅次數頻繁,處理也極為嚴酷。篇書行文,稍有不當,即被指摘獲罪。
  
  公元1755年的胡中藻詩獄,是乾隆朝較大的一次文字獄。胡中藻是鄂爾泰的門生。乾隆帝對鄂爾泰、張廷玉兩人在朝中結黨營私,權勢過大極為忌恨,於是興起胡中藻獄,借題發揮以打擊鄂、張朋黨。胡中藻著有《堅磨生詩鈔》,乾隆指摘詩中“一把心腸論濁清”之句,“加濁字於國號之上,是何肺腑?”詩中“與一世爭在醜夷”、“斯文欲被蠻”等句,因有“夷”、“蠻”字樣,被指責為詆罵滿人。又:“雖然北風好,難用可如何?”“南斗送我南,北斗送我北。南北斗中間,不能一黍闊”等詩,則扣以南北分提,別有用心之罪。結果胡中藻被殺,鄂爾泰撤出賢良祠。
  
  公元1778年,有徐述夔獄。徐述夔著有《一柱樓詩》,其中有“大明天子重相見,且把壺兒擱半邊”、“明朝期振翩,一舉去清都”等句,徐述夔和兒子懷祖戮屍,孫及校對人都處死。著名詩人沈德潛,因其《詠黑牡丹詩》有“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之句,也被剖棺戮屍。
  
  公元1779年,又有馮王孫、沈大綬、石卓槐、祝庭錚等獄。馮王孫著有《五經簡詠》一書,因其中有“飛龍大人見,亢悔更何年?”之語,說他想反清復明,凌遲處死,子坐死,家屬發遣為奴。沈大綬刻《碩果錄》、《介壽辭》二書,死後,其子榮英呈首,自稱內有悖逆語。結果大綬戮屍,榮英仍被斬決,兄弟子侄坐斬者九人,家屬發遣為奴。石卓槐著《芥園詩鈔》,內有“大道日以沒,誰與相維持”等句,凌遲處死,家屬發遣為奴。祝庭錚著《續三字經》,內有“發披左,衣冠更。難華夏,遍地僧”等語,開棺戮屍,孫五人坐斬。www.timetw.com
  
  乾隆朝的文字獄極為頻繁,不勝枚舉。其中大都是牽強附會,任意解釋,其荒謬程度,簡直難以想像。如山西王爾揚,為李范作墓誌,於“考”字上用一“皇”字,不學無術的地方官見了大驚,認為大逆不道。他們一方面想爭取多搞幾個,染紅自己的頂子;一方面也確實怕朝廷說他們“失察事小,隱諱事大”,不但丟官,還可能招致殺身之禍,所以趕忙上奏朝廷,準備再興大獄。其實“皇考”意即“先父”,古文裡常這樣使用,並無悖逆的意思。乾隆也覺得這樣就興獄問罪,去抓一個鄉下的土老頭兒,不值得一幹。所以把地方官訓斥一通,算是了事。
  
  在我國封建社會中,清朝的文字獄可算是達於極峰。這一封建專制獨裁政治,造成了政治局面和學術思想的沉寂窒息。在沉寂窒息的無聲處,隱伏著一觸即發的社會危機。清王朝由盛至衰,固然有著深刻的社會經濟方面的原因,但大興文字獄這種加深臣民不滿,對朝廷產生巨大離心力的嚴酷政策,也是王朝衰落的重要原因。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