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大興文字獄

    清朝統治者一面開科取士,籠絡漢族讀書人,軟化他們的抗清意識;一面用“文字獄”來打擊、壓制具有強烈抗清意識的知識分子,打擊利益不同的政治異己分子。文字獄的受害者,多數是生員、秀才、舉人、教師和官員。
    文字獄是封建時代的思想罪。由於作者文章中的某些字句,或由於整個主題,觸犯了統治者的政治忌諱,而給作者甚至讀者定罪,或者統治者捕風捉影,根據文章中似是而非的字句,強行解釋為觸犯他們的政治忌諱,而給作者羅織罪名。這樣製造出來的案件,叫文字獄。
    文字獄在古代就有,但是清朝初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百多年中出現的最多,最嚴重,最殘酷,大小案件數百起,因冤獄被殺頭、抄家、充軍、做苦役、做奴隸的人,不計其數。
    據說,有個書生寫了句詩:“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被認為是諷刺滿洲貴族的文明程度不高,就丟了腦袋。但開始大規模地製造文字獄,是在康熙帝時期,有兩起大案。
    一個是莊廷鑨(lóng)的“明史案”。莊廷鑨是浙江歸安縣的財主,他花錢買得一部明代學者寫的,沒有出版過的書稿《列朝諸臣傳》,寫的是明朝歷史。他找了幾個人,幫他稍加修改,補充崇禎朝的事跡,改名為《明史》,刻版印行。書中有些話,是明朝人口氣,如稱明朝官員降清為“叛變”,直接稱呼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名字。莊廷鑨死後,有人告發此事,被康熙帝欽定為最大的逆案,莊廷鑨的屍體被從棺材裡拖出來砍頭,他的兒子被殺,家被抄,刻書、印書、買書、藏書、讀書的人,殺頭的殺頭,充軍的充軍;有的官員因為處理不力,也被革職、處死,共殺害了七十多條人命。
    後來,安徽桐城有個讀書人,叫戴名世,編了部《南山集》。集中有些文章,詳細記敘南明永歷皇帝抗清鬥爭的歷史。這又觸犯了清朝的忌諱。戴名世中了進士,做翰林院編修,被人揭發,定為“大逆不道”,遭凌遲處死(一小塊一小塊地切割受刑者身體的肉,讓他在極端痛苦中死亡),他的祖父、父親、子孫、兄弟,以及叔伯、侄子,凡年滿十六歲的,全部斬首,婦女送給滿洲功臣做奴隸,受株連三百多人。這是第二樁大案。
    康熙帝去世後,繼位的雍正帝殘暴不壓於康熙帝。他疑心很重,處理文字獄的手段更辣。江西考官查嗣庭,出的考試題是“維民所止”,是《詩經》中的一句詩,上句是“邦畿(ji)千里”,意思是,千里的國土,有人民在居住。但有人告發出題者別有用心,說:“維”是雍字去頭,“止”是正字去頭,這句話,暗示要殺雍正的頭。雍正大怒,說:你要我的頭,我先砍你的頭!查嗣庭被關在監獄裡病死,
    他兒子被殺,兄弟被充軍。
    雍正朝最聞名的文字獄是呂留良和曾靜案。呂留良是浙江學者,他有兩句詩:“清風雖細難吹我,明月何嘗不照人。”表現了不屈服於清朝、懷念明朝的感情。他參加過抗清,失敗後回家鄉教書講學。清朝逼他做官,他堅決拒絕,出家做了和尚。他的著作充滿反清思想,但沒有流傳開來,所以沒有引起清廷的重視。
    呂留良死後,湖南人曾靜看到他的文章,非常喜歡,派人專程到浙江打聽他的其他書稿,並且與呂留良的兩個學生有了聯繫。幾個人進而商量推翻清朝的大事。他們認為最好找一位掌握兵權的漢人將領,領頭造反,就可以成大事。當時,坐鎮陝西、甘肅的清朝大將軍岳鍾琪,據說是宋朝抗金英雄岳飛的後代,他們就將希望寄托在岳鍾琪的身上。曾靜派學生張熙上門去找岳鍾琪,勸他學習他的祖先,將金人的後代清人趕出去。
岳鍾琪是個死心塌地的清朝臣子,他假裝贊成造反的計畫,引誘張熙說出全部人員和計畫,然後就向雍正告密。曾靜等當事人都被逮捕起來,由曾靜供出,是呂留良的著作引起的密謀。雍正大怒,認為前面許多“謀反”大案,都是由於呂留良思想“流毒”引起的。下令將呂留良從墳墓中挖出來碎屍,還劈了棺材,呂留良的後代和他的學生被滿門抄斬。只有曾靜沒有被殺。雍正將曾靜寫的供詞,批滿了“聖喻”(皇帝的指示),刻印成書,叫《大義覺迷錄》,發到全國,讓大家認真閱讀。他要用這作為“反面教材”,讓人們從思想上認識到,反對大清朝是有罪的。他的手段,又超過康熙帝一籌。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