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現代的國人而言,“天花”這個詞語可能正在逐漸變得陌生。天花,這個曾經延續數千年的傳染病,在人類歷史上留下更多的是恐怖,是死亡,是人類的絕望。然而誰曾想到,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皇帝的命運竟與天花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他就是清朝康熙帝。
天花——人類之痛,清朝之殤
天花到底在人類歷史上肆虐了多久?據考古專家稱,通過對一具公元前1160年的木乃伊的研究,確定其身上曾經出現過天花病毒,這是人類歷史上可考證的最早的天花病例;直至1980年5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宣佈,危害人類數千年的天花已經被根除。如此算下來,天花危害人類竟長達3000年之久。
天花到底害死了多少中國人?由於歷史記載和統計數據有限,這一問題至今仍然沒有確切的答案。但是在全球範圍內,有一個較為科學的估計——1.5億人。天花病毒不僅僅通過接觸傳染,甚至可以通過飛沫、塵土傳播,正是這種高傳染性使得天花危害的人數如此巨大。
正因為天花病毒歷史悠久,危害性強,所以在牛痘發明之前,人們幾乎“談花色變”。生活在清朝的皇族大臣和平民百姓同樣不例外。
清軍入關的第五年(1649)春節前夕,北京城內出現了大範圍的恐慌。這次恐慌不因戰爭而起,不因饑荒而生,真正的罪魁禍首是天花的爆發。當時,大到王公宰相,小到市井小民,大家紛紛緊閉門窗,最大限度地減少外出。
在這種情況下,攝政王多爾袞下令,將未出過天花(體內無抗體)的百姓逐出北京城,沒有北京戶籍的生人也一律逐出京城。就這樣,一大批貧苦百姓被驅趕到城門之外,無居無食,很多年老體弱的人被棄置在路邊,活活等死。
但是,天花病毒防不勝防。在嚴格的隔離制度下,仍有達官顯貴身染天花病,豫親王多鐸便是其中之一,最終不治身亡。當時多鐸只有三十六歲,正值壯年,輔之以全國最高的醫療手段,尚且逃不過這一劫,天花之恐怖,由此可見一斑。
天花給清王朝帶來的悲劇仍在繼續。順治十七年(1660),又是一場痘疫,與天花抗爭二十四年的順治帝最終還是沒有逃過這一劫,身染重病,最終死於天花。
天花這個幽靈,就這樣陰魂不散,給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塗上了種種灰暗色調。
天花——玄燁上台的理由
順治十七年,順治帝因天花病逝。在這之前,皇位究竟傳給誰,是他心愛的次子福全,還是已經出過天花的玄燁,順治帝一直舉棋不定。最後在臨死前,考慮再三,他終於選定了皇位的繼承人,就是第三子玄燁,即日後的康熙帝。
玄燁從小便和天花打上了交道,甚至可以說,他的幼年是在天花恐怖的籠罩下度過的。玄燁出生那年,正值天下“痘(指天花)疫”流行,所以他不得不由乳母抱出紫禁城,來到了西華門外的一座府邸(後改稱為“福佑寺”)來躲避天花。
無奈,天花病毒無孔不入,福佑寺雖設置了層層防護,但是玄燁兩歲那年還是不幸感染上了痘疫。不過萬幸的是,在乳母的精心照料下,兩歲的玄燁硬是從死神的魔爪中掙脫了出來。據說,當時孝莊太后的貼身侍女蘇茉兒為了救他,逃出京城,為他採集了一種叫做“芨芨草”的藥材,這種藥材有神奇功效。
在順治帝染上天花之後,開始認真地思考立誰為皇儲這個問題了。在福全和玄燁兩個人中,順治帝更喜歡福全,而孝莊皇太后則堅決主張立出過天花的玄燁。爭執不下之際,順治帝決定徵詢一向被他敬重的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的意見。結果湯若望同樣支持立玄燁為皇儲,理由很簡單,因為他出過天花,有終身免疫力。
的確,清朝時期,民間有一句諺語:“生了孩子只一半,出了天花才算全。”也就是說如果當時的小孩子沒有出過天花的話,別人會認為他只有半條命;只有出過了天花,他才有機會長大成人。
作為一國之主,如果沒有長大成人便幼年夭折,天下怎能治理好呢?考慮到此,順治帝最終決定立第三子玄燁為皇儲。一位皇帝因為天花而英年早逝,另一位皇帝卻因天花得以登上皇位。
天花——令康熙畢生鬥爭的惡魔
現在當我們欣賞康熙帝(玄燁)的畫像時,很容易為他那氣宇軒昂的風度以及堂堂的儀表所征服。但是,當時的畫家顯然故意掩蓋了康熙帝的缺點,那就是他臉上的麻子(凹性痘疤)。
幼年所患的天花病除了在他的臉上留下麻子之外,還在他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康熙帝晚年曾說:“朕幼年時未經出痘,令乳母護視於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此朕六十年來遺憾之處。”可見,由於遠離父母,得不到應有的關愛,康熙帝幼年並不快樂。
而當他疾病痊癒,回到紫禁城的時候,天花的噩夢仍在繼續。由於天花持續流行,生活在深宮之中的皇族個個膽戰心驚。如果宮中有人染上天花,順治帝就去京城外躲避,甚至因為天花的盛行而不親臨朝政;如果城中有天花病人,四周就得用繩子圍起來,誰也不准隨便進出。所有的這些動盪都在幼年的康熙帝心裡留下了灰色的記憶,伴隨了他的一生。
在王宮眾人為痘疫惶惶不可終日之時,天花病毒同樣在摧殘著平民百姓。當時山西疫情尤其嚴重,有外國傳教士這樣記載:百姓極為貧窮,根本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所以大部分人得病之後只能親眼看著自己的身體一天天被病魔吞噬,卻束手無策,只能坐以待斃。所以當時因天花導致的起義此起彼伏,天下動亂不堪。
而在氣候溫和濕潤的南方,情況要糟糕許多,因為這裡的氣候非常適合天花病毒的繁殖與傳播。所以當時的南方天花盛行,“十人九病”,人們都認為南方是南蠻瘴氣之地,那麼對天花談虎色變的滿族人更是不敢前去統治了。
康熙帝統治時期,天花瘟疫已經成為清朝統治所面臨的一大威脅了,要想鞏固統治,必須有效地防止天花的蔓延。所以康熙帝下決心要主動出擊,打好“戰痘”一仗。這時,一位關鍵人物現身史冊,他就是被康熙帝重用的防治天花的知縣傅為格。
傅為格對於種痘之術相當精通,這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天花治療方法。這種起源於南方的民間種痘法,又叫吹鼻種痘法,最早起源於明朝隆慶年間,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叫旱苗法,一種叫水苗法。
所謂旱苗法,就是把天花患者的痘痂取下磨成細末,加冰片、樟腦吹入種痘者鼻中;水苗法則是把患者痘痂用人奶或水稀釋,植入種痘者鼻中。種痘法使種痘者輕微染上天花症狀,然後出天花,再通過中醫精心護理,使他們安全經過天花期,種痘者就會對天花有了免疫力。
儘管這種“種痘法”並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成功,甚至可能導致病人死亡,但康熙帝仍然命傅為格在皇子們中開始了種痘試驗。從此,皇子種痘防天花也作為制度正式確立下來。
由於種痘,自康熙二十年(1681)以後出生的二十位皇子有十七位健康長大——而此前的十五位皇子長大成年的僅有七位。
隨著種痘法在宮中的成功,康熙帝開始了大規模地推行天花預防工作,把它從宮中推廣到八旗百姓,直至漠南、漠北、蒙古大草原等北方邊境。
此後的一百多年,宮中很少再傳出關於天花的消息。滿族人四處避痘的倉皇日子暫告一段落。
抗擊天花的成功,推動清朝到達了鼎盛時期。康熙帝在位時期,由於天花不再是困擾眾生的一大問題,皇帝可以專心致志地平定各方叛亂,更加鞏固清朝的統治。
所以,康熙帝的一生與天花這種疾病結下了不解之緣。如果不是幼年出過天花,可能他一輩子都做不了皇帝;如果不是積極地抗擊天花,可能他也不會創下如此的豐功偉績。所以,這位“麻子皇帝”一生的傳奇都與天花密不可分。
不過作為現代人,當我們重新審視這段歷史的時候發現,當時康熙帝採取的治療天花的方法是“人痘”,而並不是歐洲最為先進的“牛痘”。這樣看來,在“戰痘”中大獲全勝的清王朝,可能已經有了與世界脫節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