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會裡,皇帝親臨金鑾殿寶座處理政務大事。由於特殊情況,皇帝不能上朝親政時,就由皇后或太后臨朝聽政。太后臨朝的故事,最早是前漢高後,不過《漢書》上沒有提到「垂簾」二字 至於太后在皇帝御座後面,用簾子遮擋的方式聽政,則是從唐代武則天開始的。《舊唐書·高宗紀下》記載:「時帝(唐高宗)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於太后(武則天)……上每視朝,天後垂簾於御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
明朝歷史解密:明朝的錦衣衛真是古代的007嗎?
現在一提到「錦衣衛」三字,很多人腦子裡會立即映出流行影視作品中塑造的錦衣衛官員標準形象:身著飛魚服,腰佩繡春刀,飛簷走壁,武藝高強,從事著保衛皇帝、暗護忠良、刺探倭寇、保國衛民等神聖而又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工作,堪比古代的007。但是,明朝的錦衣衛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舉傘扇的儀仗兵 錦衣衛的前身是朱元璋在建國之初設立的拱衛司,相當於皇帝的私人衛隊。洪武二年設立親軍都尉府,又...
雍正有幾個皇后?為何史書上雍正會多一個皇后?
雍正有幾個皇后?雍正,清代入關第三代皇帝,是清代一位頗有作為的皇帝,雍正的皇后是誰?原則上說雍正只有1位皇后,但是很多史書都記載雍正有2個皇后。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般意義上說,雍正是先後有兩位皇后,那拉氏和鈕祜祿氏。第一位皇后是雍正元年,他自己冊封自己的嫡福晉那拉氏為皇后,這是歷史上大家公認的雍正朝皇后。而第二位皇后雖有非議,但更有名氣,她就是鼎鼎大名的乾隆皇帝的生母鈕祜...
商紂王是百戰百勝天才軍事家:失敗只因未殺戰俘
由於年代久遠以及橫看側看之故,致使不少東西被以訛傳訛誤讀了好多年,有的甚至竟謬以千里了。 「昏庸無道」的商紂王是個失敗的英雄 紂王自古以來就是個昏庸無道的典型,一部《封神演義》以及後來的電影《封神榜》更是讓他的醜陋不堪活靈活現地「活」在了人們的心中。其實,歷史上的紂王帝辛與這個形象相差很遠。《荀子·非相篇》就說紂王「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筋力超勁,百人之敵也」。《史記·...
程鐵牛是程咬金和誰的兒子?程鐵牛的母親是誰
程鐵牛是《說唐後傳》中的人物,盧國公程咬金的大兒子,和父親一樣大智若愚,學會了父親的家傳三板斧,能耐不出眾但是福運極好。羅通掃北時出場,在教軍場比武把蘇鳳打敗,做了掃北的先鋒官,在磨盤山被俞遊德用腳蹬弩打敗,掃北過程中有小功無大過,回京受到封賞。薛仁貴征東,程鐵牛跟隨二路元帥秦懷玉出征,在三江烈虎城救駕成功,參與了龍門陣圍殺蓋蘇文的戰鬥。征西時和李世民一起被困在鎖陽關中...
寶藏還是致命陷阱:揭秘古墓裡的那些機關暗器
法自術起,機由心生。在各種機械裝置裡,機關堪稱最要害的部分,它微小而隱秘,卻「牽一髮而動全身」,控制著整體的運動趨勢,是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至高體現。厚葬習俗在中國由來已久,歷代王侯將相不惜耗費人力、財力,營建陵寢地宮。為了防止自己的墓葬被盜墓賊侵擾,古人們在墓穴中設置了各種各樣的防衛機關,試圖阻止盜墓者的進入。河南永城芒碭山漢梁王柿園陵墓甬道旁的塞石。塞石是為防後人盜墓...
前秦「效果卓越」的反腐:三公爭搶富商做屬官
許多近世編纂的、探討中國古代法制或反貪腐史的論著,都會把十六國時期的前秦,尤其公元383年(前秦苻堅建元十九年,東晉孝武帝司馬昌明太元八年)淝水之戰失敗前的前秦,視作兩晉南北朝、乃至中國帝王時代難得的政治昌明、反腐倡廉落到實處的「黃金時代」。
這些論述裡說,苻堅本人高度重視監察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曾經在討論司隸校尉這一監察機構最高負責人人選時表示「司隸校尉董牧皇畿,吏責甚...
探索古代女兒國 「一妻多夫制」民風強悍
中國民間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出現了共妻現象,歷史上曾有一個兇猛強悍的女兒國,中國史書上記載的「一妻多夫制」的國家有三個:一是《北史》中的厭噠(yan dā),另外兩個是《唐書》中記載的東女國和名蔑。 其中在南北朝時期興起的厭噠國,以其民風強悍、兇猛善戰著稱於世,曾經一度稱霸西域,撼動北朝,國力盛極一時。「一妻多夫」就是一個女子同時與幾個男子結為夫妻的婚姻形式。 這種婚姻有兩種類...
漢靈帝之下荒唐的賣官時代:三公的官職也拿來賣
賣官鬻爵,在中國可謂歷史悠久,最早能追溯到秦代。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18年),「蝗蟲從東方來,蔽天,天下疫;百姓納粟千石,拜爵一級」。這意味著,百姓每繳納千石糧食,可以授予一級爵位,朝廷借賣爵賑災。漢武帝時期,由於對外連年征戰導致國庫空虛,朝廷決定繳納錢糧者可以獲得官爵或贖罪。秦漢以後,如若出現財政危機,一些王朝也會通過賣官鬻爵創收。到清代中晚期...
明代長平公主的最後結局:死時尚有五個月身孕
「汝何故生我家」這句中國歷史上慘痛的名言,是崇禎皇帝說給長平公主的。 1644年本來應該是長平公主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年。這一年公主十五歲,正值豆蔻華年。史載她「喜詩文,善針飪」,是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的女子。皇帝已經為她選定了翩翩佳公子都尉周世顯為駙馬,可惜天翻地覆的局勢讓婚禮一推再推。 農民軍攻佔北京城的速度遠超出崇禎皇帝的預料。《明史》載:「城陷,帝入壽寧宮,主牽帝衣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