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官員服飾介紹 商周時代官吏便服是怎樣的? | 陽光歷史

 

A-A+

商周官員服飾介紹 商周時代官吏便服是怎樣的?

2016年01月08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130 次

  商週一般服裝

  1.玄端

  自天子至士皆可穿,為國家的法服,天子平時燕居之服。諸侯祭宗廟也穿玄端,大夫、士早上入廟,叩見父母也穿這種衣服,玄端衣袂和衣長都是2.2尺,正幅正裁,玄色,無紋飾,以其端正,故名為玄端。諸侯的玄端與玄冠(委貌冠)素裳相配,上士亦配素裳,中士配黃裳,下士配前玄後黃的雜裳,並用緇(黑)帶佩系如裳之色的═(bi音畢)。

  2.深衣

  深衣的形制

  一般用白布製作,深衣是上衣與下裳連成一起的長衣服,但儒家學者為了繼承上代傳統觀念,按規矩在裁剪時仍把上衣與下裳分開來裁,然後又縫接成長衣,以表示尊重祖宗的法度。下裳用6幅,每幅又交解為二,共裁成12幅,以應每年有12個月的含義。這12幅有的是斜角對裁的,裁片一頭寬、一頭窄,窄的一頭叫做「有殺」。在裳的右後衽上,用斜裁的裁片縫接,接出一個斜三角形,穿的時候圍繞於後腰上,稱為「續衽鉤邊」。這種款式就像湖南長沙馬王堆1號西墓出土的那種「曲裾」袍的樣子,但具體的裁法,書上的說法也不一致。據《深衣篇》記載,深衣是君王、諸侯、文臣、武將、士大夫都能穿的,諸侯在參加夕祭時就不穿朝服而穿深衣。在儒家理論上,說深衣的袖圓似規,領方似矩,背後垂直如繩,下擺平衡似權,符合規、矩、繩、權、衡五種原理,所以深衣是比朝服次一等的服裝。庶人則用它當作「吉服」來穿。深衣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

  3.袍

  袍也是上衣和下裳連成一體的長衣服,但有夾層,夾層裡裝有御寒的舊棉絮。如果夾層所裝的是新棉絮,則稱為「繭」。若裝的是劣質的絮頭或細碎枲麻充數的,稱之為「縕」。在周代,袍是作為一種生活便裝,不是禮服。軍隊的戰士也穿袍。《詩·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是描寫秦國軍隊在供應困難的冬天,共同合披袍服克服寒冷的詩篇。

  4.襦

  襦是袍式之短者,即比袍短一些的棉衣。如果是質料很粗陋的襦衣,則稱為「褐」。褐是一般百姓穿的粗布短衣。《詩·豳風》:「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5.裘

  我們的祖先最早用來御寒的衣服是獸皮,用獸皮作衣已有幾十萬年的歷史。原始的獸皮未經硝化處理,皮質硬而且有臭味,商周時不僅早已掌握熟皮的方法,而且懂得各種獸皮的性質。例如天子的大裘採用黑羔皮來做,貴族穿錦衣狐裘,《詩·秦風》:「君子至止,錦衣狐裘。」狐裘中又以白狐裘為珍貴,其次為黃狐裘、青狐裘、虎裘、貉裘,再次為狼皮、狗皮、老羊皮等。狐裘除本身柔軟溫暖之外,還有「狐死守丘」的說法,說狐死後頭朝洞穴一方,有不忘其本的象徵意義。天子、諸侯的裘用全裘不加袖飾,下卿、大夫則以豹皮飾作袖端。此類裘衣毛朝外穿,天子、諸侯、卿大夫在裘外披罩衣(裼衣),天子白狐裘的裼衣用錦,諸侯、卿大夫上朝時要再穿朝服。士以下需人無裼衣。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