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上當過兩次皇帝的6個牛人:古代奇葩皇帝 | 陽光歷史

 

A-A+

中國史上當過兩次皇帝的6個牛人:古代奇葩皇帝

2015年01月23日 歷史解密 暫無評論 閱讀 359 次

  導讀:縱觀我大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歷朝歷代都是各種牛人輩出,而今天小編要來盤點的就是歷史上當過兩次皇帝的那些牛人們。

  1.被俘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鎮(1427-1464)

  傳奇經歷:太子—皇帝—俘虜—囚犯—皇帝

  提到明英宗朱祁鎮,人們恐怕會首先想到土木之變和錯殺于謙。或許有人會對其恨之入骨,但事實上他應該不算是個壞人,他的政務處理能力也並不差,為人也很勤快,雖然有兩大污點(打錯一仗,殺錯一人),也並不能完全抹煞他的能力與貢獻。

  朱祁鎮,明朝第六代皇帝。明宣宗的長子,明朝建國以來第一位幼年天子。生於宣德二年冬十一月己亥(1427年十一月)。出生四個月被立為太子。(《明史·英宗本紀》記載:「母貴妃孫氏。生四月,立為皇太子,遂冊貴妃為皇后。」 )1435年即位,年號正統,即位時才九歲。以累朝元老三楊輔佐(楊士奇,楊榮,楊溥),繼續推行仁、宣兩朝的各項政策,社會尚算安定。正統7年,張太后去世,三楊逐漸失勢,英宗開始寵信太監王振,振遂廣植私黨,啟明代宦官專權之端。

  明朝歷代統治者都把蒙元看成心腹大患,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實際上是把抗蒙總部搬到了第一前線。並且不斷用加固長城和親征的辦法打擊殘元勢力。成祖朱棣先後5次親征,病逝在最後一次親征途中。1449年蒙古首領也先以明朝削減馬價為借口領兵大舉進犯,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唆使下草率決定親征。命御弟朱祁鈺留守北京,親率精兵50萬出師迎敵。8月,大隊人馬在土木堡被也先部隊包圍,數十萬明軍斷水,軍心大亂。數日後,明軍被蒙古軍擊潰,50萬大軍全軍覆沒,王振為部下所殺。英宗也被也先擄去,轉瞬間由皇帝變為階下囚。史稱「土木堡之變」


  英宗被俘,北京的明眾臣為穩定人心,立英宗之弟朱祁鈺為帝,為景帝,改元景泰,英宗被尊為太上皇。原本被視為奇貨可居的英宗變成了空質,後在右都御史楊善等人的請命、積極斡旋下,英宗得以南歸。回京之後,英宗被送入南宮,名為太上皇,實為囚徒。

  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在武清候石亨、左都御史楊善、副都御史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的擁戴下發動了奪門之變,復登皇位。改年號天順。後殺害抗擊瓦剌保衛北京有功的大臣于謙等多人,但是也任用了許多有能之臣。

  復位之後的英宗勤於理政,並任用李賢、彭時等賢臣,先後懲治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小人,政治尚算清明。又不顧左右反對,釋放建庶人(建文帝幼子文圭,靖難後被幽禁宮中逾五十年),聽錢皇后之言恢復前朝胡皇后的位號,死後遺詔罷宮妃殉葬,明史譽為德政。兩次共在位二十二年。天順八年(1464年)正月崩,廟號英宗。死後葬於北京天壽山裕陵。

  《明史》的贊詞是:英宗承仁、宣之業,海內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楊、胡濴、張輔,皆累朝勳舊,受遺輔政,綱紀未弛。獨以王振擅權開釁,遂至乘輿播遷。乃復辟而後,猶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後在位二十四年,無甚稗政。至於上恭讓後謚,釋建庶人之系,罷宮妃殉葬,則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2.白癡皇帝——晉惠帝司馬衷(259--306)

  傳奇經歷:白癡—太子—皇帝—戴綠帽子—被廢—復位—被叔父毒死

  提到晉惠帝司馬衷,或許只有「白癡」這個詞語才配的上他。按照現在說法應該叫弱智更貼近一些,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傻子,竟然能選為太子,並做了17年皇帝。關於司馬衷的白癡,還有兩則笑話:有一次,有官員上報朝廷說不少地方鬧饑荒,老百姓沒有吃的,都快餓死了!司馬衷聽了很著急地問:「為什麼會餓死人?」大臣們說:「沒有糧食吃啊!」他百思不得其解的說:「沒有糧食吃,為什麼不讓他們吃肉呢?」


  還有一次,他在皇家花園裡面玩耍,聽到蛤蟆叫,就問左右侍從:「蛤蟆是在為官家叫呢,還是為私家叫?」對這種莫名其妙的設問,侍從們早已司空見慣,知道如何糊弄他了。當下便有人回答:「蛤蟆若是在官家地裡叫,就是為官家而叫;蛤蟆若是在私家地裡叫,就是為私家而叫。」 司馬衷聽了,覺得有道理,感到很滿意。 那時候沒有手機,如果有的話,一定會有人把這些對話編成段子,傳來傳去,供人笑談。

  晉惠帝司馬衷,字正度,司馬炎的第二個兒子,長子司馬軌早逝。九歲時被武帝立為太子。公元259年,晉武帝司馬炎死後當日繼位,改年號為「永熙」。

  惠帝是歷史上有名的白癡皇帝,除了貪圖享樂外,一無所知。他被立為太子後,曾有不少大臣勸武帝廢去他。武帝很猶豫。有一次,武帝特地送去一卷公文,命太子處理,藉以考驗太子是否傻得不會辦事。太子的妻子賈妃是個機智而又凶悍的女人,她命令太監起草了一份答卷,叫太子抄寫好送去。武帝一看,卷子寫得雖然粗淺,但畢竟還是有問必答,認為太子並不太傻,就沒有廢黜他。

  關於武帝傳位與他還有一個故事。司馬衷長子司馬遹和他的白癡父親完全不同,十分聰明智慧,武帝特別喜歡,經常讓他跟在身邊。有一次,宮中夜間失火,武帝登樓觀望,剛剛五歲的司馬遹居然拉著武帝的衣襟要他進屋去,武帝奇怪,問他為什麼?遹說:「夜間發生突然事故,應該防備有非常事件,不能讓火光照見人君。」武帝見他小小年紀,竟有如此見識,不禁大為驚奇。又有一次,司馬遹跟著武帝去觀看豬圈,對武帝說:「豬很肥了,為什麼不殺了拿來犒賞將士,還留著浪費糧食?」武帝立即下令將豬宰了,拍拍司馬遹的後背,對身邊的人說:「這孩子一定能振興我家。」武帝甚至還在群臣面前,將他比作司馬懿。就這樣,武帝覺得兒子雖然不理想,可孫子大有希望,因此,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仍讓白癡司馬衷當太子,作為法定的繼承人。


  惠帝繼位後,由楊太后父親楊駿獨攬朝政。而皇后賈南風(晉開鍋元勳賈充之女,相貌醜落,武帝稱她醜而短黑,但在惠帝大婚當天才得見賈南風真面貌,為時已晚,且其父賈充在西晉政權中地位牢固,權勢顯赫。只得同意婚事。賈南風雖是女流,妒忌多權詐,且手段殘忍,還親手殺過人。她是歷史上出了名的淫婦,經常派人帶俊俏男子入宮,事畢後殺掉滅口。手段)精明能幹,不滿意楊駿操縱朝政,便聯絡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殺死了楊駿,接著,她又先後殺死了司馬亮和司馬瑋。她自己沒有生育,擔心大權旁落,又設計毒死了太子。趙王司馬倫借口此事,帶兵進京,捕殺了賈皇后,廢黜了晉惠帝。自立為帝。

  後文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擁等不服,起兵攻打洛陽,公元301年,殺司馬倫,復立惠帝。展開了皇族之間殘酷的混戰、殺戮,史稱「八王之亂」。戰亂長達16年之久,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使洛陽、長安兩座名城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百姓死亡幾十萬,內徙的匈奴、氐、鮮卑等族乘機起兵反晉,西晉王朝走向衰亡。混戰結束後,七個王被殺,只有東海王司馬越還在,由他操縱朝政。

  惠帝在這聲戰亂中,被諸王輾轉搶奪、挾持,時廢時立,形同傀儡,受盡凌辱。公元306年,司馬越暗中在惠帝食物中下毒,毒死惠帝,時年48歲。

  3.女人手底下的皇帝——唐中宗李顯(656-710)

  傳奇經歷:皇子—太子—皇帝—被廢—廬陵王—太子—復位—被老婆毒死

  唐中宗李顯原名李哲,高宗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一生兩得立儲、一次被廢、兩次登基,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兩番登基的皇帝。時間是683年12月~684年2月和705年正月~710年5月。

  中宗一開始他被封為周王,後來改為英王。他的兩位哥哥李弘和李賢先後被立為太子後相繼被廢,皇太子的位置便落到了李顯的身上。公元683年,高宗去世,當月李顯即位,改元嗣聖。但坐上龍椅的李顯有點忘乎所以了,忘記高宗曾留下遺照:「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後(武則天)處分。」他自作主張,打算利用韋後親戚為主的親己勢力對抗武則天,遭到武則天廢黜,此時距他登基不足兩個月。


  被廢後的李顯被貶為廬陵王,先後被軟禁在均州和房州長達14年,只有結髮妻子韋氏陪伴,兩人相依為命,嘗盡了人世的艱難。每當武則天派使臣前來,中宗就嚇得想自殺。韋氏總是安慰他說:「禍福無常,也不一定就是賜死,何必如此驚恐。」韋氏的鼓勵、幫助、勸慰,才使他在逆境中堅持著活了下來。因此,中宗和韋氏作為患難夫妻,感情十分深厚。他曾對韋氏發誓說:「有朝一日我能重登皇位,一定滿足你的任何願望。」但是他做夢也沒想到,最後要他性命的人,正是韋氏。

  699年,武則天將李顯重新立為太子。6年後,親李唐的大臣們發動宮廷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傳位於中宗。改年號為「神龍」,復唐為國號。

  重新得到皇位的李顯對與他患難與共的韋後非常信任,與她同參朝政,不顧大臣們的反對,破格將她的父親封王,她的女兒安樂公主也得參政,獲大權。對張柬之等功臣卻不加信用。韋皇后、安樂公主、武三思、上官婉兒相互勾結,成為朝中最大的政治勢力。此時的中宗只知玩樂,朝政落入韋後一黨中。張柬之等大臣眼見又要重演武則天的舊事。勸阻中宗除掉武三思等人。反被武三思誣陷,被貶出京,路上被武三思派去的刺客刺殺身亡。

  安樂公主也野心勃勃,一心想做武則天第二。暗中廢除不是韋後親生的太子李重俊,由她自己當皇太女。韋皇后和武三思也慫勇中宗廢掉李重俊。李重俊聯合羽林軍大將軍李多祚發動政變,殺死武三思父子,又攻入宮中,想攻殺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但因眾寡懸殊,兩李被殺。韋皇后乘機誣陷宰相魏元忠與太子有勾結,將其貶出京城,獨攬了大權。韋後這時也對他越來越不看在眼中了。

  公元710年,有官員密報韋皇后**,干預朝政。韋皇后怕中宗查究她的**之事,安樂公主則希望母后臨朝稱制,自己當皇太女,傚法武則天。母女倆便密謀害死中宗,終年55歲,葬於定陵。李顯死後,韋後不久就被李隆基所殺。

  4.從太子到太上皇的皇帝--唐睿宗李旦(公元662-716年)

  傳奇經歷:太子—皇帝—太子—王—皇帝-太上皇

  唐睿宗李旦是高宗的第八個兒子,武後的第四個兒子。出生五個月後被封為殷王。後來依次被封為豫王,冀王,相王等。儀鳳三年,改名旦。嗣聖元年,武則天廢黜中宗為廬陵王,立李旦為皇帝。武後登基後降李旦為皇儲,即太子。恢復原名李輪,遷居東宮。聖歷元年,武則天立中宗為太子,改封睿宗為相王,又改名李旦。授予太子右衛率。後拜為司徒,右羽林大將軍。


  從武則天臨朝執政以及武周革命時期,唐王室有許多變故,睿宗每次都是恭儉退讓,竟然免於惹禍。神龍元年,以誅滅張易之兄弟的功勞,進號安國相王,遷太尉加實封。當年立為皇太弟,固辭不接受。

  景龍元年,中宗駕崩,韋後臨朝執政,意圖加害睿宗。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之子薛崇簡、前朝邑尉劉幽求等率兵入北軍。誅殺韋溫、紀處訥、宗楚客、武延秀等人,凡韋氏、武氏的外戚都加以誅滅。後睿宗挾著少帝李重茂到安福門慰諭百姓,大赦天下。一般囚徒都赦免其罪。文武官員都加官進爵。天下百姓免當年田賦一半。進封臨淄王李隆基為平王,以薛崇簡為立節郡王。其餘功臣按級別封賞有差。於是,王公百僚上表,都稱國家多難,應該立長君,因為睿宗眾望所歸,請他登上皇位。不久,少帝下詔要求退位。相王再三推辭,無法推卻。於是讓少帝遜位於別的宮殿。之後,睿宗繼皇帝位。親自到承天門樓,大赦天下,減免租賦。又給功臣加官晉爵。只追削了武三思,武崇訓等人的官爵。加封鎮國太平公主。

  六年後,載初二年,傳位給「三郎」李隆基,即以後的玄宗皇帝。之後,睿宗又當了四年的太上皇,716年在大明宮百福殿去世。

  5.亡國的皇帝——唐昭宗李曄(867—904)

  太子-皇帝-太上皇-皇帝-被臣子殺害

  唐昭宗是懿宗第七子,僖宗的同母弟弟。6歲時封壽王,原名李傑,公元888年三月僖宗駕崩,昭宗同月即位,改名李曄,時年22歲。僖宗駕崩之際,大臣們本想擁立吉王李保,但昭宗在掌握軍權的宦官楊復恭等人支持下成為唐朝最後一個以皇太弟身份即位的皇帝。

  昭宗即位以後,頗有重整河山、號令天下、恢復祖宗基業的雄心壯志。剛即位就招募十萬大軍,試圖實現以強兵威服天下的目標。然而多年來,各地強藩勢力已成尾大不掉之勢,與朝廷百官、內廷宦官的關係盤根錯節,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年輕氣盛的昭宗本想要畢全功於一役,但卻引發了更大的政治危機。


  乾寧四年,華州節度使韓建殺戮皇室各王。要挾昭宗封穎川郡王,賜鐵券,並賞賜他御筆書寫的「忠貞」二字。此後的昭宗終日飲酒麻痺自己,脾氣也變得喜怒無常,這引起了宦官的恐懼。十一月左右神策軍中尉劉季述、王仲先藉機要挾宰相召百官署狀同意「廢昏立明」,隨即帶兵突入宮中。昭宗交出傳國寶璽,被囚禁於東宮。同日宦官迎立皇太子監國,假傳昭宗之命自稱太上皇,並令皇太子登皇帝位。

  公元901年宰相崔胤聯合禁軍將領孫德昭發兵打敗了劉季述,為昭宗「反正」,昭宗復位。皇太子裕降為德王,改名佑。此時,朱全忠應宰相崔胤邀請出兵長安,隨後與鳳翔的李茂貞圍繞爭奪昭宗展開了激戰,鳳翔城破,昭宗成為朱全忠的戰利品。天復三年(903),昭宗在朱全忠的押解下還京。他賜朱全忠「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並親解玉帶相賜。

  天祐元年(904)正月,朱全忠提出要皇帝遷都洛陽。途中,朱全忠下令將昭宗衛士、宦官全部坑殺,將皇帝身邊的侍衛全部換成了他的部下。昭宗完全成為朱全忠手上的傀儡和招牌。天祐元年(904)八月昭宗被朱全忠派左龍武統軍朱友恭、右龍武統軍氏叔琮、樞密使蔣玄暉弒殺於東都之椒殿。

  縱觀昭宗的一生,他頗想有番作為,整頓內政,但是事與願違,大唐事實上早已經支離破碎,任何一個手中有些兵力的藩鎮幾乎都能隨心所欲地置大唐於死地,昭宗所作的,只是勉強使大唐多存在了幾年而已。


  6.元文帝圖帖睦爾。

  元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1304~1332),中國元代第八位皇帝,1328年—1329年在位;後復位,在位時間為1329年—1332年,在位時間共計4年。武宗海山次子,明宗之弟。

  致和元年(1328)七月,泰定帝死,知樞密院事燕鐵木兒在大都發動政變,謀立武宗子為帝,遣使至江陵迎接圖帖睦爾入都。八月,梁王王禪、丞相倒剌沙等擁立泰定帝子阿速吉八於上都,燕鐵木兒發兵攻大都。九月,圖帖睦爾接帝位於大都,改元天歷,在燕鐵木兒及其所屬欽察軍團和一部分武宗舊部的支持下,擊敗王禪、倒剌沙等,取上都;接著又調兵平定了四川、雲南的反對集團。文宗採取燕帖木兒的建議,立文宗哥哥周王和世琜為元明宗,圖帖睦爾被立為皇太子;天歷二年(1329),武宗長子和世瓎在和林北即帝位,是為明宗。當明宗南行至上都附近的旺忽察都(在今河北張北縣北)時,名義上已遜位的圖帖睦爾與燕鐵木兒前往迎接,伺機毒死明宗。於是圖帖睦爾復於八月即位於上都。次年,改元天歷,史稱天歷之變。

  在文化方面, 文宗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重視文治,為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在位期間,創建奎章閣,編修《經世大典》,為研究元朝的歷史提供了一筆寶貴的財富。該書明初修《元史》時多有引用,《永樂大典》亦予輯錄。今人所見該書遺文總約十餘卷,還不及全書百分之二三。《經世大典》尚存的這部分文字,為研究元代社會經濟、政治、軍事、工藝技術、中外關係的重要資料。

  但元文宗崇尚佛教,走向極端,一是帝師規格太高,二是某些徒屬依權恃勢,為非作歹,三是濫做佛事,耗資巨大,四是干預朝政,五是創立廣教總管府,以掌僧尼之政,全國共設置16所,「秩正三品」。僧尼可免一切差徭,而其它宗教則奉行祖制。當時色目人在朝廷上的政治勢力被削弱,而欽察官僚集團則權勢大增。燕鐵木兒擅權恣縱,政事一決於他,故顯現出了不少弊端,貴族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也一直很尖銳。

  元文宗死於1332年九月,終年29歲,廟號文宗、漢文謚號聖明元孝皇帝。

  文宗頗具漢文化修養,喜愛作詩。《宋元詩會》記載:文宗怡情詞翰,雅喜登臨。居金陵潛邸時,常屏從官,獨造鍾山冶亭,吟賞竟日,惜現存詩作僅有數首而已。又精於書畫。《元史》記載,文宗的書法受趙孟頫影響而宗晉人,落筆過人,得唐太宗晉祠碑風,遂益超旨。文宗曾命近臣房大年畫《京都萬歲山圖》,房大年以為自己火候未到而請辭。文宗於是索紙運筆,先作一稿,大年驚服,謂格法周匝停勻,雖積學專工,莫能及也。文宗的書畫作品在今日極為罕見,僅有《相馬圖》一幅。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