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思——唐朝宰相,擔任宰相十餘年
本 名:楊綝
字 號:字再思
所處時代:唐朝
民族族群:漢人
出生地:鄭州原武
出生時間:634年
去世時間:709年
主要成就:擔任宰相十餘年官 職:尚書右僕射
爵 位:弘農郡公→鄭國公
謚 號:恭
楊再思(634年-709年),名綝,字再思,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人,唐朝宰相。
楊再思年輕時考中明經科,被授為玄武縣尉,累遷至天官員外郎,後歷任左右肅政台御史大夫。
694年(延載元年),楊再思升任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成為宰相。695年(證聖元年),楊再思改任鳳閣侍郎,兼任太子右庶子,不久又升任內史。
697年(神功元年),突厥默啜可汗求取豐州等六州降戶與單于都護府所轄領土,以及谷種、農器等物。楊再思與姚璹認為當時契丹作亂,不宜再樹強敵,不顧宰相李嶠的反對,建議武則天同意默啜的請求。武則天便把六州數千帳降戶交給默啜,並賜谷種、雜彩、農器、生鐵,使得突厥勢力得以增強。
699年(聖歷二年),楊再思被罷為左台大夫,後為神都副留守。704年(長安四年),楊再思升任內史,後又以宰相的身份兼任京兆府長史。
705年(神龍元年),唐中宗復位,任命楊再思為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西京留守,封弘農郡公,並兼任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六月,楊再思升任中書令,後又改任侍中,進爵鄭國公,實封三百戶。
706年(神龍二年),武三思誣陷駙馬王同皎謀反,唐中宗命楊再思與吏部尚書李嶠、刑部尚書韋巨源一同審理。楊再思毫無作為,致使王同皎被處斬,天下無不稱怨。
楊再思擔任宰相十餘年,唯唯諾諾,從未舉薦人才,一味迎合皇帝,因此深受武則天、唐中宗的寵信,並在政治鬥爭中保全性命。
707年(景龍元年),楊再思再次擔任中書令、吏部尚書。
709年(景龍三年),楊再思改任尚書右僕射、光祿大夫。六月,楊再思病逝,追贈特進、并州大都督,謚號恭,並陪葬乾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