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元忠——歷仕高宗、武後、中宗三朝,兩次出任宰相
中文名:魏元忠
別 名:魏真宰
國 籍:大唐(武周)
出生地:宋州宋城(今商丘市睢陽區)
逝世日期:公元707年
職 業:宰相
主要成就:平定揚州叛亂
抵禦突厥與吐蕃的進犯,未嘗敗失
代表作品:《九州設險圖》
追 贈:為尚書左僕射、齊國公
謚 號:貞
魏元忠,本名真宰,宋州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他歷仕高宗、武後、中宗三朝,兩次出任宰相,並兼具一定的軍事才能,為貞觀之治向開元盛世的順利過渡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在唐代眾多的宰相中是比較有作為的一位。
魏元忠早年是太學生,志氣倜儻,不把舉薦放在心上,故累年未能升調。當時有一左史,是銩扁人,姓江名融,他撰寫了《九州設險圖》,全面記載了古今用兵成敗方面的事。魏元忠就對這一內容加以訓釋解說。
儀鳳四年(679年),吐番不斷地侵犯邊土。魏元忠到洛陽上密封奏章,論說朝廷命官用兵作戰方面優缺點。唐高宗看了很是驚歎,於是授他為秘書省正字,令他在中書省聽調遣,不久任監察御史。
神龍元年(705年),李顯即位後,派驛馬專程召回魏元忠,授衛尉卿,任代理宰相。不久又遷任兵部尚書,主管軍國大事如故。不久,又進拜侍中,兼檢校兵部尚書。當時武則天駕崩,李顯居喪,多不視事,軍國大政,獨委魏元忠代理數日。未過多久,魏元忠任中書令,加授光祿大夫,封齊國公,監修國史。
神龍二年(706年),魏元忠與武三思、祝欽明、徐彥伯、柳沖、韋承慶、崔融、岑羲、徐堅等撰寫《武則天皇后實錄》二十卷,編輯文集一百二十卷上奏。李顯稱善,賜魏元忠五色綢千段。還封他的兒子衛王府咨議參軍魏升為任城縣男。當時魏元忠特別受寵於李顯,當朝用事。當初,魏元忠在武則天朝中做宰相時,議者都認為他公正潔廉。到此時再度任宰相,天下人莫不引頸盼望,希望他有所弘揚。但魏元忠依附權豪,抑棄寒俊,竟然不能賞善罰惡,勉修時政,議者因此責備他。後代唐璟任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令,仍兼兵部尚書,監修國史。不久,魏元忠請求還鄉掃墓拜祖,皇上特賜錦袍一領、銀千兩,並給千騎官四人,充當他的左右隨從。並親書:“衣錦晝遊,在乎此日,散多敷惠,諒屬斯辰。”魏元忠到故鄉,竟自藏白銀,無所救濟施捨。到歸朝時,李顯又親自到白馬寺來迎接慰勞他,其恩遇達到如此程度。[10]
這時,安樂公主曾私下請李顯廢除太子李重俊,立自己為皇太女,李顯以此事問魏元忠,魏元忠堅持說不可,才作罷。不久,魏元忠任左僕射,其他職務如故。魏元忠嫉妒武三思專權用事,心中常生憤慨之情,歎息不已,總想除掉武三思。
景龍元年(707年),李重俊起兵誅武三思,魏元忠及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都暗中參與其事。太子既斬了武三思,又率領軍人到宮門外,將請求廢除韋後為庶人,在永安門遇上魏元忠的兒子太僕少卿魏升,便脅迫令他順從。李重俊帶兵到玄武樓下,李多祚等猶豫不戰,魏元忠又持兩端,因此起兵未成功,魏升被亂兵所殺。李顯以魏元忠有平寇之功,又一向為高宗、武則天所看重,竟沒有因魏升的事受累,委任如初。
此時,武三思的死黨—兵部尚書宗楚客與侍中紀處訥等又拿魏升的事,證明魏氏父子與李重俊同謀叛逆,請求抄斬三族,中宗未允許。魏元忠懼怕不能自安,上表堅請告老還鄉,李顯親自手批,免除左僕射,加特進的最高榮譽職,封齊國公告老還鄉,但還是初一、十五上朝。宗楚客等又拉攏右衛郎將姚庭筠要御史中丞舉報魏元忠,因此貶為渠州員外司馬。侍中楊再思、中書令李嶠都依從宗楚客的意思,來使魏元忠致罪,惟有中書侍郎蕭至忠主張對魏元忠從寬原宥。
景龍四年(710年),追贈魏元忠尚書左僕射,齊國公、本州刺史,又令把他的靈柩送回老家安葬;李旦即位,又親旨令魏元忠遺骸陪葬定陵。
景雲元年(710年),又降旨:“故左僕射、齊國公魏元忠,代合眾望,可稱得國之賢良。他歷事三朝,都極忠誠幹練,晚年遭貶謫,並不是他有罪。應當按功歸還他的兒子著作郎魏晃實封一百戶。”開元六年(718年),謚曰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