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不過中秋節是為何?八月十五殺韃子並非信史 | 陽光歷史

 

A-A+

蒙古族不過中秋節是為何?八月十五殺韃子並非信史

2016年01月27日 歷史真相 暫無評論 閱讀 325 次

  1949年後,在新時代的文藝和社會政策影響下,繼續沿用「殺韃子」這種有傷民族感情的說法未免不合時宜,因此在各類出版物中,「殺韃子」這個詞慢慢消失,同時像「起義革命」、「恢復大漢江山」這樣的說法也逐漸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反映民族平等、馬列主義的理念和詞彙,因此故事的主題也從漢人反對蒙古貴族統治的起義變成了民眾反抗蒙古奴隸主階級壓迫的鬥爭。

  改革開放之後,政治「左傾」的階級鬥爭理念得到清理,此後的出版物在涉及這一故事時的意識形態話語就減少許多,例如1992年出版的《中華民俗源流集成·節日歲時卷》如此寫道:中秋節傳到元朝末年。元朝統治者,對老百姓實行殘暴統治,那時,每十家人只能共享一把菜刀,還派一個蒙古族人監視,以防人們起來造反。眾百姓切齒痛恨極了,就利用過中秋節的機會,將造反時間、暗號寫成字條,夾在月餅裡,饋贈傳遞。大家知道了這回事,到八月十五晚上,爆竹一響,家家一齊動手,將那些元朝統治者殺了。不久,元朝被朱元璋率領明朝軍隊打敗了,元朝也就垮台了。

  由此可見,從晚清到現在,「八月十五殺韃子」的故事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會被不同的話語和方式敘述,而我們對於中秋節吃月餅的民俗起源認知也就在這個過程中被建構起來。不過好在如今大多數人還是能夠分清傳說與歷史之間的差異,特別是有些蒙古族人也現身說法,在網上發表言論澄清事實——他們照樣過中秋、吃月餅。蒙古族不過中秋節?吃月餅源於「八月十五殺韃子」?謠言可休矣。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