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內「寡婦院」:如何處置前代老皇帝的后妃 | 陽光歷史

 

A-A+

紫禁城內「寡婦院」:如何處置前代老皇帝的后妃

2018年05月13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165 次

  按照清朝的祖制家法,皇帝不能與前朝的妃嬪同居東西六宮。那麼,皇帝去世之後,如何處置前代老皇帝的后妃?她們住在什麼地方呢?慈寧宮就是專供這些寡婦們居住的地方。

  在紫禁城內的外西路隆宗門西側,坐落著一組建築群,這裡就是清朝太后生活的宮院,其中主體建築是黃琉璃瓦重簷歇山頂的慈寧宮,還包括慈寧花園、壽康宮、壽安宮、英華殿,各宮室自成體系。明永樂年間,紫禁城初建時,這裡曾仿照南京宮殿建造了皇帝的別殿「西宮」,後來專門用作太后宮。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撤除了原先的大殿,在舊址上正式建成慈寧宮。萬曆年間因災損壞,又重建過一次。

  清朝沿襲明制,也將慈寧宮作為皇太后居住的正宮,並於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進行過幾次大的修葺,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將慈寧宮正殿由單簷改為重簷,並將後寢殿向後移,才成為現存的形制。

  慈寧宮門前有一東西向的狹長廣場,兩端分別是永康左門、永康右門,廣場南側為長信門,北側為慈寧門,內有高台甬道與慈寧宮正殿相通。皇帝每天來向太后問安的輿轎就停在永康左門外。慈寧宮正殿為前後出廊,黃琉璃瓦重簷歇山頂,面闊七間,當中五間各開四扇雙交四菱花扇門,兩梢間為磚砌坎牆,各開四扇雙交四菱花扇窗。正殿懸掛著乾隆皇帝的御筆橫匾:「慶隆尊養」。兩旁的對聯是:「愛日舒長,蘭殿春暉凝彩仗;慈雲環陰,黃庭佳氣接蓬山。」後殿則有康熙皇帝題寫的匾額「萬壽無疆」和乾隆御書的對聯:「百八牟尼,現莊嚴寶相;三千茹葡,聞清淨妙香。」院內東西兩側為廊廡,向南與慈寧門相接,向北則直抵後寢殿(即大佛堂)之東西耳房。前院東西兩山設卡牆,各開一垂花門,東曰徽音左門,西曰徽音右門。宮門外東西兩邊各陳設有一頭銅麒麟,威風凜凜,氣派儼然。

  慈寧宮在明朝是前代皇貴妃的居處。到了清朝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慈寧宮修葺一新,孝莊皇太后成了這裡的第一位清朝主人。以後慈寧宮成了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居住的正宮,太皇貴妃、太妃,太嬪等人也依祖制隨居區內各宮,換句話說,這裡成了業已過世的前代老皇帝的后妃們居住的地方。由於這裡的主人儘是前代老皇帝的遺孀,所以後來人們乾脆把它稱作「紫禁城中的寡婦院」。

  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慈寧宮的興盛時期,當時孝莊文皇后、孝聖憲皇后都先後在這裡居住過,孝莊皇太后在這裡度過了四十五載時光,乾隆的生母孝聖皇太后也在這裡入住了四十二年。順治、康熙、乾隆三帝以孝聞名,因此經常出入慈寧宮請安,並在慈寧宮為太后舉行慶壽大典。

  慈寧宮門前有一東西向的狹長廣場,兩端分別是永康左門、永康右門,廣場南側為長信門,北側為慈寧門,內有高台甬道與慈寧宮正殿相通。皇帝每天來向太后問安的輿轎就停在永康左門外。慈寧宮正殿為前後出廊,黃琉璃瓦重簷歇山頂,面闊七間,當中五間各開四扇雙交四菱花扇門,兩梢間為磚砌坎牆,各開四扇雙交四菱花扇窗。正殿懸掛著乾隆皇帝的御筆橫匾:「慶隆尊養」。兩旁的對聯是:「愛日舒長,蘭殿春暉凝彩仗;慈雲環陰,黃庭佳氣接蓬山。」後殿則有康熙皇帝題寫的匾額「萬壽無疆」和乾隆御書的對聯:「百八牟尼,現莊嚴寶相;三千茹葡,聞清淨妙香。」院內東西兩側為廊廡,向南與慈寧門相接,向北則直抵後寢殿(即大佛堂)之東西耳房。前院東西兩山設卡牆,各開一垂花門,東曰徽音左門,西曰徽音右門。宮門外東西兩邊各陳設有一頭銅麒麟,威風凜凜,氣派儼然。

  慈寧宮在明朝是前代皇貴妃的居處。到了清朝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慈寧宮修葺一新,孝莊皇太后成了這裡的第一位清朝主人。以後慈寧宮成了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居住的正宮,太皇貴妃、太妃,太嬪等人也依祖制隨居區內各宮,換句話說,這裡成了業已過世的前代老皇帝的后妃們居住的地方。由於這裡的主人儘是前代老皇帝的遺孀,所以後來人們乾脆把它稱作「紫禁城中的寡婦院」。

  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慈寧宮的興盛時期,當時孝莊文皇后、孝聖憲皇后都先後在這裡居住過,孝莊皇太后在這裡度過了四十五載時光,乾隆的生母孝聖皇太后也在這裡入住了四十二年。順治、康熙、乾隆三帝以孝聞名,因此經常出入慈寧宮請安,並在慈寧宮為太后舉行慶壽大典。

  康熙曾御制詩一首:

  九天旭日照銅龍,朝罷從容侍上宮;

  花萼聯翩方晝永,晨昏常與問安同。

  當時凡是在宮中舉行的一切慶典活動,如給皇太后上徽號、冊立后妃、公主下嫁以及元旦、冬至、皇太后萬壽節等,在慈寧宮也同樣舉行盛大的慶賀儀式。最隆重的當數皇太后萬壽節(皇太后生日),屆時,皇帝親自率領皇子、皇孫、諸王公大臣,皇后率領宮內妃嬪、公主、福晉、命婦等來到慈寧宮,向皇太后行大禮稱賀,場面十分隆重而熱鬧。史籍記載:乾隆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乾隆帝在慈寧宮大行祝壽禮,慶賀母親孝聖皇太后六十誕辰。慶壽這天,各衙門不理刑名,文武百官進獻賀禮,外省官員也要進表恭賀。乾隆帝率領諸王公大臣向皇太后行六肅三跪二拜禮,皇子、皇孫向皇太后行三跪九叩禮。禮儀中最富有滿族色彩的是,乾隆帝身著綵衣,手捧酒觴,面向端坐寶座的皇太后跳舞稱賀並進酒祝壽,皇子、皇孫以及近支皇戚也身著綵衣,依次跟在他後面手舞足蹈祝壽助興。這次祝壽,總共用去綢緞上百匹,珍珠上千串,還有巨額的銀兩。

  然而,慈寧宮裡畢竟歡樂的日子很少,像慶賀及節日等一年也不過只有幾天,那些皇帝的遺孀們除了這時可以濟濟一堂、飲酒作樂以外,其餘的日子就只能和清寡孤寂相伴了,偌大一群宮室裡,幾乎聽不到主人們的歡笑聲。

  道光之後,隨著清王朝走向沒落,國庫空虛,孝和睿皇后不得不縮減宮中開支,並多次下旨:停止大節在慈寧宮舉行慶賀和各種禮儀活動。至晚清時期,慈寧宮已經變得非常冷清了,當時的慈禧太后君臨天下,不可一世,然而她卻不甘心依祖制像早先那些皇太后、太皇太后那樣清心寡慾地住在她應該居住的慈寧宮,慈禧長期居住在儲秀宮、寧壽宮的樂壽堂及長春宮,只不過逢宮中「大三節」時,才裝模作樣地到慈寧宮來擺擺樣子。真正入居慈寧宮的其實都是那些失勢的寡婦,她們在先朝皇帝在位時就備受排擠和冷落,住進慈寧宮後的日子就更難過了。 「寡婦院」中的皇太后和其他婦女的待遇有天壤之別。皇太后享有後宮最高待遇,按規定每年可得黃金二十兩、白銀兩千兩、獸皮一百二十四條、綢布緞紗一百六十匹、銀紐扣四百個等。而一些地位低下的太妃通常只能得到一點微薄的例銀,剛夠溫飽。有的時候,生活困窘的寡婦只得做點針線活,讓太監宮女偷偷地拿到宮外變賣,換點碎銀聊以貼補。

  慈寧宮中的寡婦們平時不准隨便外出,更不能接觸社會,年復一年,花開花落,過著毫無生氣的日子。在漫漫無期、百無聊賴的寡居生活中,為了尋求精神解脫,她們只能求助於虛無縹緲的佛,因此慈寧宮建築群中佛堂很多,比較有名的禮佛場所就有英華殿、慈蔭樓、寶相樓、鹹若館、臨溪亭、吉雲樓等。慈寧宮後殿還有一座大佛堂,金漆大佛龕中供奉著高大威嚴的三世佛,它成了清朝后妃們的主要禮佛之所,也是紫禁城內最重要的傳佛殿。焚香禮佛,藉著佛教慰藉痛苦,麻木心靈,這大概就是皇帝死去以後,「紅顏暗老白髮新」的后妃們主要的生活內容吧。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