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石之戰背景資料:為什麼會發生採石之戰? | 陽光歷史

 

A-A+

採石之戰背景資料:為什麼會發生採石之戰?

2016年09月24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81 次

  紹興和議後,金統治者滅亡宋朝的夢幻並未破滅。1148年,金兀朮死去,海陵王完顏亮當右丞相。次年,完顏亮發動宮延政變,殺死金熙宗,自立為帝。他夢想一舉滅宋,盡享江南繁華。1132年,命張浩等大修燕京宮室,次年從上京遷都燕京,命名中都大興府。接著又營汴京,準備逐步南遷,直逼南宋。完顏亮遷都,一方面是為了加強對河東、河北及中原地區的統治,另一方面是為了便利對南宋的軍事進攻。

  公元1159年正月,宋金貿易的榷場,除泗州一處外,全部被金停止。二月,完顏亮命戶部尚書蘇保衡等於通州造戰船,並調集諸路猛安謀克軍以及契丹、奚人年25歲以上50歲以下者從軍,共50餘萬人。又命諸路大造兵器,徵調軍馬,共征到馬56萬餘匹。1160年,簽發各路漢軍和水手,得3萬人。同時,加緊修建開封的宮殿,作為南侵的前進基地。1161年七月,完顏亮遷都汴京。九月,完顏亮自將32總管,60萬兵力,分四路大舉南侵。東路,完顏亮親自率領,由壽春攻淮南。中路,劉萼、僕散烏者率領,自蔡州南攻荊襄。西路,徒單合喜、張中彥率領,自鳳翔攻大散關。海路,蘇保衡、完顏鄭家率水軍由海道直取臨安,勢在一舉滅亡南宋。

  1158年,宋朝賀金正旦使孫道夫回國後即報告了金國有南侵之意,高宗以為金沒有什麼借口。宰相湯思退疑心孫道夫借此引薦主戰派張浚,便把孫道夫貶知綿州。1159年末,金出榜禁止百姓傳說即將起兵南侵的消息傳到南宋,金朝賀宋正旦使施宜生也向宋透露了金兵不時南侵的訊息。宋高宗一方面立趙瑗為皇子,以便在抗金形勢不利時退位逃避抗金的重任;另一方面,於紹興三十年(1160年)春,派同知樞密院事葉義問出使金朝,探偵虛實。葉義問證實金軍即將南侵的消息後,右相陳康伯、兵部尚書楊椿立即佈置兩淮守備。在金軍南侵的威脅下,秦檜的幫兇,左相湯思退,首先遭到抗戰派反對和攻擊,高宗無奈,只得將其免官。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四月,金派使至宋,正式挑釁。五月,金使到臨安,使者當面辱罵高宗,要求派大臣去開封商議割淮漢流域土地給金,並以大江為界。戰爭一觸即發,南宋群臣議論紛紛。主和派又主張逃跑。陳康伯堅決反對,說:「敵國敗盟,天人共憤。今日之事,有進無退。」堅決主張抗金。一些太學生也積極請戰。高宗遂命令備戰,分四路迎敵。以吳璘為四川宣撫使,負責川、陝防務;以老將劉錡為淮南、江南、浙西制置使,節制諸路軍馬,擔負江淮地區抗擊金軍主力的重任;以成閔為京湖制置使,率兵3萬戍鄂州,與守襄陽的吳拱犄角相應,防守長江中遊;以李寶為沿海制置使,率海舟120艘由海道北進,襲擊金水軍。

  金軍南下後,宋軍不戰而潰。一個月左右,金兵推進到長江北岸的和州(今安徽和縣)。金軍南侵的消息傳來,劉錡抱病從鎮江渡江進駐揚州,隨即派兵北上,進駐寶應、盱眙、淮陰,淮東的防務有所準備。但負責淮西防務的王權卻逗留建康,不肯進軍,在劉錡督催之下,才與妻泣別,進駐長江北岸的和州,不想前進。又在劉錡再三命令之下,才進駐廬州。十月初,當劉錡趕到淮陰時,金軍到達淮河北岸。由於王權不進,淮西事實上沒有設防,金軍由此從容南下。而當王權得知金軍過淮河,又棄廬州南逃。金軍迅速推進到滁縣,即將臨江。在港陰抗擊金軍的劉錡得知這此消息,也只得退兵揚州。

  金軍臨江消息傳到臨安,京城亂作一團。文武官員紛紛把家屬送走,宋高宗也要「浮海避敵」。只有陳康伯和黃中的家屬留在臨安,並堅決反對逃海,高宗才表示「親征」,繼續抵抗。十月中旬,派知樞密院事葉義問督視江淮軍馬,中書舍人虞允文參謀軍事。這時金軍已佔領真州(今江蘇六合),王權又從和州逃到採石。接著揚州失守,劉錡退守瓜州,後又退回鎮江。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