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文化:男人們一喝酒為什麼都喜歡划拳? | 陽光歷史

 

A-A+

中國酒文化:男人們一喝酒為什麼都喜歡划拳?

2016年02月10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181 次

  飲酒行令:男人喜歡喝酒,划拳是一種助興,吆五喝六推杯換盞之際將酒宴氣氛推向高潮,但是飲酒為什麼要划拳,此俗始於何時,恐怕沒人說得清楚。要弄清這個問題就得從酒令說起。

  飲酒行令是古老的飲酒方式,據說起源於周代,周人為吸取商紂王嗜酒亡國的教訓頒布了歷史上最早的禁酒令——《酒誥》,並且設立專職的令官,或曰「酒令」,或曰「觴政」,職責是維護、執行王的誥令。此官職一直延續到戰國,《戰國策》有一個故事恰好反映了酒令官的作用,齊威王得到淳於髡勸諫而一鳴驚人,威王為犒勞淳於髡,當著滿朝文武賜他御酒,淳於髡說,大王賜我酒,怎敢不喝,不過前有執法官,後有御史官,我心驚膽顫,恐怕喝不了多少就會酩酊大醉。淳於髡所說的執法官就是酒令官。西漢時「酒司令」就成了酒宴上臨時任命的職務,《史記》說,呂後擺宴,命劉邦的孫子劉章為酒吏,劉章說,我是將門之後,若讓我擔任酒吏就要以軍法從事。呂後答應,結果劉章巧使令官職權,斬了呂後心腹,因為是酒令官,呂後也無可奈何。以上故事說明,當時設酒令官並非行酒令,而是對飲酒酗酒負有監督管理重任。但是到了唐宋時期酒令逐漸演變為飲酒助興的一種方式,並且風行當時,這在一些文人墨客的詩詞中可見一斑。

  古代的王公貴族、文人士大夫,酒宴上常「當筵歌詩」、「即席作歌」,作詩聯句猜謎斗巧,連喝酒這種娛樂之事都要賣弄文采附庸風雅,用文字遊戲以助酒興。明清時期,酒令又有發展。方式也較唐宋時更為豐富,清代俞敦培《酒令叢抄》就載有酒令322種之多。貧民百姓飲酒自然沒有那種雅興,只好用簡單易學粗獷豪放的方式盡情揮灑,划拳就是民間流傳最廣老少皆宜的酒令。它適用於婚宴、壽宴、家宴、聚會等各種場合,猜拳行令既烘托氣氛又暢快淋漓,通俗易懂又便於監督,就是層次不入流難登大雅之堂。其實,酒令在宋朝就幾乎很少有人使用,宋人洪邁的《容齋隨筆》說,當時的人對文雅的酒令已經完全不瞭解也不會使用,只有一些優伶還有用手打令,作為飲酒的遊戲。優伶打手令大概就是指划拳。

  要說喝酒的氛圍還是自由隨意最好,上面說過齊威王賜酒的故事,淳於髡後來還說出了自己的心聲,他說,如果家中來了尊貴的客人,我會捲起袖子,躬著身子,奉酒敬客,這樣的應酬,我最多能喝兩斗。如果朋友間交遊,好久不曾謀面,忽然街頭相遇,心情高興,我大約能喝五六斗。至於鄉鄰之間的聚會,男女雜坐,彼此敬酒,沒有時間的限制,又作六博、投壺一類的遊戲,呼朋喚友,相邀成對,握手言歡不受限制,眉目傳情不遭禁止,面前有落下的耳環,背後有遺落的髮簪,這是我最開心的時刻,俗話說「人逢知己千杯少」,這個時候的我喝上八斗酒也只有兩三分醉意。若天黑了酒也喝乾了,把殘餘的酒合併到一起,大家促膝而坐,男女同席,鞋子木屐交相混雜,杯盤菜餚雜亂不堪,此時蠟燭已經燃盡,主人送走客人而單獨留下我,羅衫輕解衣襟敞開,身體的香氣陣陣飄來,這時的我已經酒不醉人人自醉。所以說,酒喝得過多就容易出亂子,歡樂到了極點就會發生悲痛之事。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

  如今酒令已經絕跡,划拳也不再盛行,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文明社會的象徵。至於一些人沉迷於花天酒地燈紅酒綠,追尋醉生夢死長夜之歡的糜爛生活,恐怕最後也會像淳於髡說的一樣「酒極則亂,樂極則悲」。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