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楚霸王項羽的嫡系部將為何沒有人能封王? | 陽光歷史

 

A-A+

歷史上楚霸王項羽的嫡系部將為何沒有人能封王?

2016年09月29日 演義趣聞 暫無評論 閱讀 324 次

  導讀:項羽進入秦國都城咸陽,殺了秦的降王子嬰,然後開始封王。因為曾經和楚懷王有約:「先入關者為王」,不好公然違約,就把劉邦封在秦人遷徙囚徒的巴蜀之地,又因為劉邦通過張良賄賂項伯,經他的叔父項伯的勸說,又加上漢中,說漢中也是關中之地,為漢王。因懷疑劉邦志在奪取天下,這樣既不違約,也讓劉邦遠離中原,就是想奪取天下也不可能。但還不放心,為了徹底打掉劉邦圖謀天下的念頭,又三分關中,封了秦國的三個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為雍王、塞王和翟王,以堵住劉邦的東歸之路。然後又封魏豹為西魏王、申陽為河南王、韓成為韓王、司馬卬為殷王、原趙王歇為代王、張耳為常山王、英布為九江王,吳芮為衡山王、共敖為臨江王、原燕王韓廣為遼東王、臧荼為燕王、原齊王田市為膠東王、田都為齊王、田慶為濟北王,自封為西楚霸王。霸王的意思是霸主之王,也就是王上王,其他人皆為諸侯王。在這些封王當中,項羽的嫡系部將沒有一人被封為王,甚至連項氏家族的人,如項伯、項聲、項它等人也沒有人封王。那麼,項羽為什麼沒有封自己直接的嫡系部屬為王呢?

  有人會說,英布不是項羽手下的大將嗎?其實這個人說是也不是。項羽的叔叔項梁死後,英布一直跟著項羽作戰,並自願聽從其指揮,這也算是項羽部將吧!但這個人起事和項梁一樣早,若論資歷一點兒也不比項羽差,甚至被封為君的時間要比項羽還早。還是在陳勝起義時,英布就跟隨番縣令吳芮一起反秦,聚集了幾千人的隊伍。番縣令還把女兒嫁給了他。因為項家世世代代做楚國將軍,英布就帶領軍隊歸屬了項梁。在項梁攻打景駒、秦嘉等人的戰鬥中,英布驍勇善戰,總是列入眾軍之首。項梁擁立了楚懷王后,被封為武信君,英布被封為當陽君。這時候的項羽,還是一個沒有封號的將軍。只不過在他的叔叔項梁戰死以後,接管了其全部軍隊,義軍北出救援趙國,項羽殺了統兵將軍宋義,楚懷王不得已用項羽擔任上將軍,英布這才成了項羽的部下。項羽跟隨叔叔項梁在會稽起兵,帶領八千子弟兵渡過長江向西進軍,這當中也不都是無名之輩,比較有名的就有龍且、季布、鍾離昧等人,還有後來那個項氏集團的謀士范增。那麼,這些人為什麼沒有封王呢?總結起來,大概有以下原因。

  項梁的定位就是滅秦復楚,沒有更大的目標和更為廣闊的志向。項梁死後,項羽繼承了他叔叔的全部政治遺產,包括政治理念。

  項梁的定位就是滅秦復楚,沒有更大的目標和更為廣闊的志向。項梁死後,項羽繼承了他叔叔的全部政治遺產,包括政治理念。

  項梁打敗秦嘉、景駒以後,聽說陳勝已死,就在薛縣召集了一次會議,商量天下大事。范增總結了陳勝失敗的原因,說是不立楚國後代卻自立為王,因此他勸項梁立楚國的後代為王,項梁認同他的看法。所以,項梁就在民間找了一個放羊的孩子立為王,這就是楚懷王。表面看來,這個楚懷王是個孩子,沒有權威,啥事說了也不算,但這是一種標誌,說明項氏集團的最高目標就是恢復楚國。在他們的影響下,六國後代紛紛傚法,各自恢復了自己的王號。這些人雖然因為秦國的存在和自身力量尚不夠強大等原因彙集在一起並聽命於項氏,但他們已經是王,而項氏為首的人物只不過是一個君,即便是將來擁有了天下,也不過自稱霸王而已。其實,在項羽封他人為王的時候,自己是可以當皇帝的,秦始皇已經有了先例。但他沒有天下志向,只想回家。進入咸陽後,項羽殺了子嬰,有人曾經勸項羽,說,關中這地方,有山河為屏障,四面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業。項羽卻說,富貴不回故鄉,就好像穿了好衣服在夜間行走(錦衣夜行),別人誰會知道?他也因此而被人稱之為「沐猴而冠」的楚人。這樣一來就有了一個問題,王之下最高的封號是君,所以,項羽的下屬沒有人被封為王也就理所當然了。因為他們都是楚國人,而不像上面那些王,人家雖然是「下王」,一時需要聽命於項羽,但不是他的屬下,人家有自己的地盤。

  項羽的部下沒有獨立領兵作戰的機會,因而也就沒有賴以封王的戰功。

  項梁死後,項羽成了反秦義軍的首領。開始的時候,項羽的軍事指向是秦朝將領章邯,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一個目的,打敗章邯。這在戰略上來說是正確的,集中力量,消滅秦朝軍隊,不給秦朝廷以喘息之機,最終滅亡秦王朝。但在策略上還是應該靈活多樣的,像後來的楚漢之爭,劉邦把主要軍隊用在對付項羽,卻用韓信攻趙收齊,使彭越騷擾項羽的糧道,讓項羽始終有後顧之憂。項羽沒有這樣做,因而部下也就沒有機會表現出傑出的才能。項羽作戰勇敢,每戰必親冒矢石,也就是說,他既是主將,又是衝鋒陷陣的一般戰將,所以,就是在殺敵立功方面,也沒有人能夠超過他。所以,從起義到滅亡秦朝封王,屬於他自己的部下沒有人有特殊的戰績。就是像上邊所說的龍且、季布、鍾離昧等人,他們也是在楚漢之爭中才表現出獨當一面的大將之才。唯一封王的英布正因為起事早,資歷深,所以才有機會獨立帶兵作戰。

  項羽看不起人,也不提拔人,因而直接屬下沒有人表現出具有王者風範之人。

  項羽所封之王由四部分組成:六國王室後代之人、擁立陳勝為王的人、和他們叔侄同時間起事並自願歸附跟隨他的人、秦朝降將。前三項還必須具備另一個條件,跟隨他進入函谷關。劉邦符合第三項條件但不是跟隨他入關,而是獨立入關並早於他,所以項羽並不想封劉邦,只因為義帝有約在先,先入關者為王,項羽才把劉邦封在巴蜀之地這個秦人遷徙的地方,還用了三個秦朝降將看著他。

  項羽殺了卿子冠軍宋義,威震楚國,楚懷王不得已讓他當了上將軍。在救援趙國的鉅鹿之戰中項羽率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破釜沉舟,把軍營全部燒燬,只帶著三天的糧食,以此表示決死戰鬥、只進不退之心。部隊到達前線,馬上投入戰鬥,包圍秦將王離,阻斷秦軍所築甬道,殺死了秦將蘇角,初戰就打敗秦軍,並俘虜了秦將王離,迫使秦將涉間自殺。在與秦軍決戰的時候,前來救援趙國的諸侯軍隊都在營寨中作壁上觀,只有楚軍在獨立作戰。但是,楚軍戰士以一當十奮勇向前,最終打敗了秦軍。此戰不但解了趙之圍,還徹底扭轉了戰場局面,秦朝軍隊從此由主動出擊轉變為被動挨打。此戰之後,項羽成了諸侯國的上將軍,各路諸侯的軍隊都隸屬於他。正因為如此,項羽變得目空一切,看不起任何人,更談不上提拔人。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韓信,正是這個在他的隊伍裡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到了劉邦那兒成了大將軍,後來成了他的強勁對手並最終把他打敗。這種情況當時人就有所總結。劉邦當了皇帝,設宴慶功,問部下項羽為什麼失天下,王陵等人說項羽是「妒賢嫉能,妒忌有功之人,懷疑有才能的人」。這些人雖然指的是跟隨他的諸侯之人,也同時反映了他不能用人的致命弱點。

  由此看來,成就一番事業不是一個人的事,即便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也不行,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要有千千萬萬的人共同完成。作為這一群體的領導者,要善於發現當中的優秀人才,敢於讓他們脫穎而出.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