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名妓賽金花:傳奇女子有著怎樣的身世? | 陽光歷史

 

A-A+

清朝第一名妓賽金花:傳奇女子有著怎樣的身世?

2017年03月12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229 次

  賽金花是近現代史上頗有爭議的人物,她集名妓、公使夫人於一身,一生歷經了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民國建立和日本侵略中國等重要歷史時刻,她的年齡、籍貫、經歷等等留給後人一個個難解之謎。賽金花生前既已眾說紛紜,死後身影更顯光怪陸離,以至於20世紀30年代史學界、文藝界、新聞界掀起了一股「賽金花熱」。  賽金花在晚清眾多的名妓之中,賽金花應該是最具傳奇色彩的一個,除了名列「清末四大譴責小說」的《孽海花》,還有多部筆記和小說涉及她的故事。

  說起賽金花,其傳說的大致脈絡是:其初名為傅鈺蓮,又名彩雲,江蘇鹽城人(一說為安徽人),約生於1872年。幼年被賣到蘇州的所謂「花船」上為妓。光緒十三年(1887),適逢前科狀元洪鈞回鄉守孝,看到了彩雲,一見便不能割捨,幾天以後就把她娶回家做了三姨太。洪時年四十八歲,傅彩雲年僅十五歲。不久,洪鈞奉旨為駐俄、德、奧、荷四國公使,其原配夫人畏懼華洋異俗,遂借浩命服飾給彩雲,命她陪同洪鈞出洋。彩石憑著她天生的交際才能和東方女性的溫柔,在歐洲的上層社會出盡了風頭。有了這樣的經歷,她怎麼也算是出過遠門,見識過外面的花花世界(甚至拜晤過維多利亞女王與威廉皇帝)。光緒十六年(1890),洪鈞回國,三年後病逝。1894年,傅彩雲在送洪氏棺柩南返蘇州途中,潛逃至上海重操舊業,改名曹夢蘭。她的生意非常興隆,每天都是車馬盈門,直到有一天一個叫錢潤身的常客暴死在她的臥房,她為了躲避官司北上天津,改名賽金花。後來她靠著戶部尚書立山的關係來到京城,在高碑胡同開起了風月場所。正如陳宗蕃《燕都叢考》記載:「自石頭胡同而西曰陝西巷,光緒庚子時,名妓賽金花張艷幟於是。」

  不過促成賽金花再次成名的卻是庚子事變。據說八國聯軍打入北京,慈禧攜光緒帝倉皇西逃。賽金花因為懂得一些洋涇濱的德語,在歐洲時就與聯軍總司令瓦德西相識。值此危難之際,賽金花挺身而出,與瓦德西據理力爭,勸其統率的聯軍少侵擾百姓,辛丑和議之成,也多得益於她,因此京城人對她多有感激,一時之間「九城芳譽騰人口,萬民爭傳賽金花」,並尊稱其為「議和人臣賽二爺」。這類傳說是賽金花故事中最引起爭論的地方。從歷史上看,出生於1832年的瓦德西時年已六十八歲,似乎不大可能與賽金花有什麼私情可言。不過,在北京眾多的娼妓當中,知曉德語的確可以使賽金花脫穎而出,為「結與國之歡心」提供方便。至於賽金花是否對《辛丑和約》發生過作用,史實上無據可查,不過民間敘事卻是另一回事了。

  光緒二十九年(1903),賽金花在北京因虐待幼妓致死而入獄,解返蘇州後出獄再至上海。這時的她已經三十出頭了,再難與昔日的光彩相比。在她快四十歲時,嫁給了以前認識的一位恩客魏斯靈,她回到北京,住在前門外的櫻桃斜街,1918年才正式嫁給魏斯靈。平靜的日子才過了五年,魏斯靈就因病去世了。幾十年的折騰,賽金花已垂垂老矣,遂心繫青燈古佛,然而嗜食鴉片的毛病最終使其家道敗落,只能靠接濟為生。據說張學良將軍、趙四小姐、徐悲鴻、齊白石、李苦禪等知名人士都接濟過賽金花。時任山東省主席的韓復矩,見到年老色衰的賽金花後大為失落,留下一點錢就走了,賽金花則詩曰:「多謝山東韓主席,肯持重幣賞殘花。」1936年11月,一代名妓因生活窮困潦倒,病死於北京。

  賽金花是近現代史上頗有爭議的人物,她集名妓、公使夫人於一身,一生經歷坎坷。那麼賽金花到底是何方人士,成為大家首先關注的焦點,但至今仍眾說紛紜。清末文人曾樸在《孽海花》中說她是江蘇鹽城人。曾繁的《賽金花外傳》和柯興的《清末名妓賽金花傳》都說她是休寧人,姓趙,父親是一位抬轎的轎夫。但因家貧,賣給蘇州養「瘦馬」的了。而北大教授劉半農及其學生商鴻逵編著的《賽金花本事》裡則指她是徽州人。而新有一種說法,則認為其「出生於安徽黟縣二都上軸村,原名鄭彩雲,祖父在蘇州開當鋪,父親鄭八哥隻身跑到蘇州繼承家業。後母親亡故,祖母將她接到蘇州蕭家巷,由於家業逐漸蕭條,加之祖父、祖母、父親相繼亡故,彩雲被家中下人誘賣到妓院,身世淒涼」。

  那麼賽金花故事是否屬實?時人後人,文人百姓絕大多數對此堅信不移。柴萼《梵天廬叢錄》載:「瓦德西統帥獲名妓賽金花,嬖之甚,言聽計從,隱為瓦之參謀」。時人樊增祥的兩首敘事詩《彩雲曲》、《後彩雲曲》雖說對賽金花(彩雲)極盡糟蹋之能事,但畢竟是先以傳說的真實性為前提,然後再判斷道德是非的。林語堂一直相信賽金花故事,他在《京華煙雲》第五章中有言:「北京城總算得救,免除了大規模的殺戮搶劫,秩序逐漸在恢復中,這都有賴名妓賽金花的福蔭。」

  當然也有人說賽金花故事根本就是子虛烏有,比如同文館的學生、後來協助梅蘭芳走出國門的戲劇理論家齊如山稱他親眼所見:賽金花的確與德國中下級軍官廝混過,但瓦德西路過時,賽金花頭都不敢抬,更遑論親密接觸。據丁士源所著《梅楞章京筆記》,賽金花也只在遠處望見瓦德西統帥一眼。曾樸在《孽海花》中描寫賽金花與瓦德西在柏林邂逅的一段情事,那位瓦德西僅是一位年輕的陸軍尉官,恰巧入侵北京的八國聯軍統帥也姓瓦德西,但擔任統帥的瓦德西是陸軍上將,德皇威廉的侍衛長,年已近古稀,年齡官階與彼瓦德西譬如天壤,只因鴛鴦蝴蝶派詩人樊增祥在南方寫的兩首《彩雲曲》,硬把兩個瓦德西合二為一,並且將兩人寫得穢褻不堪,使讀者傳為信史。

  由於兩派觀點截然不同,於是多年來一直爭執不下。1930年代,劉半農與其弟子商鴻逵面見賽金花,口述採訪十餘次,寫成《賽金花本事》一書,於1936年出版,一舉成為賽金花研究的第一手資料。歷史學家尹達、鄧之城都給予了肯定,胡適更曾有「大學教授為妓女寫傳,還史無前例」之評。

  賽金花本人對待賽金花傳說的態度是一分為二的:大節上,她毅然承認中年的賽金花曾與瓦德西接觸過數次,確曾籌軍糧,勸說聯軍自律暴行;而在細節問題上她認為,自己沒有與瓦德西同衾而居,瓦德西當時已68歲,威嚴而自重。至於傳說中的「賽金花與瓦德西裸體跳窗避火」;「幽會後賽金花深夜墜馬韓家潭」等,她則全盤否定,堅稱根本就沒那麼回事兒。

  而關於賽金花年齡問題的研究也有多種說法:賽金花自報的出生年齡曾有1871、1874;而她的女僕又說賽金花死時已超過七十歲;更有人根據線索詳細地推算出她死時是七十二歲,也就是說其應生於1864年。

  賽金花曾有手跡:「國家是人人的國家,救國是人人的本分。」無論賽金花是誰,這個道理總是令人肅然的。今天從現存的一些老照片來看,賽金花本人並沒有令人驚艷的傾國之色,卻因不同尋常的經歷,成為一連串傳奇故事的主人公。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