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三國:劉備最不相信曹操 ,為什麼投靠曹操? | 陽光歷史

 

A-A+

解密三國:劉備最不相信曹操 ,為什麼投靠曹操?

2016年05月06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742 次

  敵人有時候也是救星,這是什麼意思?

  公元197年,劉備第二次投靠呂布,駐軍於小沛。聽聞袁術指派大將紀靈率軍三萬來攻,趕緊向呂布求救,以策安全。呂布平時就想殺掉劉備,為什麼不假借袁術的手,來完成自己的願望呢?因為他心中有數,一旦袁術打敗劉備,兩軍聯合在一起,自己就被包圍。所以才提出「營門射戟」的建議,嚇走紀靈,解除劉備的重圍。從這一個案例看來,袁術一方面是劉備的敵人,一方面也是劉備的救星。

  我們的常說,不要把敵人趕盡殺絕。留下一些敵人,自己才不致鬆懈下來。有時候敵人反而成為自己的救星,那就更加喜出望外。換名話說,一切全憑我們怎麼想。把他當做敵人,好像真的十分狠惡;把他想像為救星,果真一下子有了轉機,利用敵人來扭轉自己的厄運。

  反過來說,呂布這一次轅門射戟,救了劉備。對呂布而言,完全沒有好處。因為張飛隨即奪取他的好馬一百五十多匹。說是呂布奪劉備的徐州,以此回報。我們長期觀察,敵人是不是救星,並非由敵人來決定,而是我們自己的品位修養所做出的反應 。劉備以仁義為重,經常有化敵為友的收穫。就算不一定變成友人,至少從某一方面來看,敵人已經成為救星。呂布則不然,自己不仁不義,別人不可能以仁義來回報。不但張飛奪他的馬匹,將來劉備還會奪他的性命。就算這一次呂布不救劉備,對劉備也不致有更壞的影響。呂布做了這樣的事情,結果也是不得好死。世道人心,終究有其道理。

  劉備最不相信曹操 ,為什麼投靠曹操?

  桃園三結義的任務,在匡復漢室,為朝廷做出貢獻。所以先救董卓,後投公孫瓚。陶謙三讓徐州,劉備也不敢要。現在董卓被刺,李催、郭記繼掌大權,照樣殘虐百姓,控制朝廷。曹操請獻帝駕幸許都,以皇帝名義下詔劉備,要他起兵討伐袁術。劉備心知肚明,這不過是曹操的奸計。但是王命不可違,也只好遵辦。

  不久,曹操表薦劉備豫州牧。為了攻打張繡,曹操還和劉備合作。劉備與呂布作戰時, 下邳為呂布所奪。兄弟三人失散,劉備匹馬逃難。孫乾趕上來,勸告劉備暫投曹操,以圖後計。劉備可能也認為大丈夫能屈能伸,何況眼前也沒有更好的路可走。因此答應下來,一齊尋小路投許都。途中與曹操相見,說起失沛城,散二弟,陷妻小的慘狀,曹操聽了也為之淚下。後來三人重逢,一同居住在相府附近。曹操表奏劉備軍功,引他面見獻帝,被尊為皇叔,劉備的皇室身份,曾經備受督郵的懷疑,說他詐稱皇親。經過獻帝確認皇叔之後,從此劉皇叔大名傳遍各地。可見我們常說嫉惡如仇,並不是時時合適人,對人人可以這樣的。劉備投曹操,說起來匪夷所思,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但是因此而獲得不少好處,至少有和漢室最高當局互動的經驗。這是劉備妥協性良好,所呈現的成果之一。人生在世,不能不和各式各樣的人士打交道,良好的妥協性,有助於人際關係的拓展。如果再加上重視倫理,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那就不怕沒有機會。選擇的彈性大些,機會自然增多。

  曹操自己違反紀律,為什麼割發代首?

  為了討伐張繡,曹操自統大軍向南陽出發。當時正值麥已成熟,百姓不敢收割。曹操宣佈大小將校,凡路過麥田,但有踐踏者,一律斬首,以示愛民的好意。

  百姓聽到這個消息,無不歡喜稱頌。官軍經過麥田時,也都下馬以手扶麥。遞相傳送而過,不敢違反曹操的規定。曹操自己也小心乘馬而行,忽然田中飛出一隻大鳩鳥,嚇得馬竄入了麥田中,踐壞了一大塊麥子。曹操馬上呼叫隨軍的主薄,擬議自己踐麥的罪過。主薄說:「丞相豈可議罪?」曹操說「吾自製法,吾自犯之,何以服眾」,並抽出自己的佩劍要自刎。 眾人趕緊救住。郭嘉說:「古春秋之義,法不加於尊。丞相統帥大軍,豈可自戕?」曹操沉吟了很久,說既然如此,姑且免死。便以劍割自己的頭髮,擲在地上,說以割發代替斬首。 教人把頭髮傳示三軍說:「丞相踐麥,本當斬首號令,今割發以代。」 於是三軍悚然,無不謹守軍令。

  後人議論這一事件,大多以曹操玩弄權術,不過用來欺瞞大眾,並不是真的要自刎,也不是真要隨軍主薄按照軍紀定罪。其實,這樣的評論並不合理。難道主薄可以照規定治曹操的罪?難道大家果真睜大眼睛,看著曹操自刎而不加以救阻?

  不論曹操的心裡怎麼想?不管曹操其他的事情怎麼樣?我們都不應該就這件事來批評曹操。因為換成其他的人,大概也不可能照章定罪。最起碼曹操表示了自己應該受罰,也願意被定罪。總比不聲不響,裝成沒事一樣,甚至還要找借口,要好得多。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