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為什麼叫黃鶴樓:源於黃鵠誤傳並非黃鶴 | 陽光歷史

 

A-A+

黃鶴樓為什麼叫黃鶴樓:源於黃鵠誤傳並非黃鶴

2016年12月12日 野史秘聞 暫無評論 閱讀 210 次

   崔顥的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在湖北武漢市蛇山,相傳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黃鶴樓歷盡滄桑,屢毀屢建,已有30餘次。現在的黃鶴樓,是1985年建成的,早已不是崔顥看到的原樣了。
  樓不在高,有仙就行。黃鶴樓的得名最有傳奇色彩,特別是這個"黃"字。
  世界上鶴有許多種,但是絕沒有一種黃鶴。
  可怎麼就出來了黃鶴樓?
  傳說一:有個姓辛的老人,在蛇山上開了一個酒店。有一個道士,是酒家的回頭客,但是光喝酒不吃菜,只用隨身的水果下酒,還不埋單。店主人想這人窮,就不收酒錢了。這道士也不推辭,也無愧疚,照樣喝酒。有一天,道士酒罷,用橘子皮在牆上畫了一隻鶴。橘子皮畫出來的,自然是黃色的了。道士道:"酒客至拍手,鶴即下飛舞。"就乘上黃鶴飛得沒影了,從此一去不復返。從此,這家酒店生意興隆,為此人們建了一座樓,取名"黃鶴樓"。
  傳說二:三國時,有一個叫費禕的人,在這座樓得道成仙,駕鶴西去。後來,他又騎鶴返回,在這座樓停留,於是,這樓就被取名黃鶴樓。又有一說,那個道士就是呂洞賓。
  傳說三:黃鶴仙人叫子安,是週末時人,周簡王的後代,也是乘鶴飛翔。

  唐代崔顥寫"昔人已乘黃鶴去",這"昔人"肯定是傳說中的仙人,但不知是哪位。反正是傳說,是誰都行。
  其實,黃鶴樓跟黃鶴並沒有關係。南朝梁人蕭子顯撰《南齊書》有:"夏口城據黃鵠磯,世傳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上也。"《元和郡縣志》記載: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東吳大將黃蓋,為守軍瞭望方便,在黃鵠磯上建了一座樓。清康熙年修撰的《武昌府志》也說:"夏口城,在城西黃鵠山,孫權所築,其城依山負險,週二三里。"《元和郡縣志》記載的是"黃鶴樓",估計原來是叫"黃鵠樓"後來訛傳為"黃鶴樓"。
  鵠就是大雁,大雁與神仙沒什麼聯繫,轉成鶴事情就多了。
  如果沒有傳說,風景只是磚木土石,有了傳說,再加上美好的詩,平地起高樓,旅遊業就開始了。
  離離原上草,"原"字探源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對這首家喻戶曉的詩,從來沒有人解釋"離離原上草"的"原"字,即使解釋,也是"原野"。然而,探索這個"原"字的內涵後,我們會發現,它絕不是可有可無的。
  這首詩是白居易少年時代的作品。
  宋人尤袤《全唐詩話》記載:白居易16歲時從江南到長安,帶了詩文作品謁見大名人顧況。顧況看了"白居易"這仨字,逗他,說:"長安米貴,居大不易。"但當他翻看小白居易的詩作,讀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不禁連聲讚賞說:"有才如此,居亦何難!"
  這件事又見《唐摭言》卷七:"白樂天初舉,名未振,以歌詩謁顧況。況謔之曰:'長安米貴,居大不易。'及讀至《賦得古原草送別》詩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況歎之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難!老夫前言戲之耳。'"
  凡是指定、限定的詩題例在題目上加"賦得"二字。這種做法起源於"應制詩",後來廣泛用於科舉"試帖詩"。此詩為作者準備科舉考試而擬題的習作,所以也加了"賦得"二字。
  "離離原上草",唐人張固《幽閒鼓吹》等書又作"咸陽原上草"。
  這個"原",並不是通常認為的平原,而是"塬"的另一寫法。塬是西北黃土高原因流水沖刷而形成的桌狀高地,四邊陡,頂上平。
  毛澤東《沁園春·雪》"山舞銀蛇,原馳蠟像",以象的體形比喻原,是非常恰當的。塬頂平,四邊陡峭,轉動角柔和,正好像大象的樣子。毛澤東這精彩的比喻,也是對原的形象描述,正是因為毛澤東生活、戰鬥在陝北高原,日日與"原"相伴,才作出了這樣恰如其分的比喻。
  咸陽原處於渭河之北,九山之南,從周武王封其十五弟畢公高於此起,曾稱"畢原"。周平王東遷後,這裡又成為秦襄公的封地,歷經周秦漢唐,是中國文明古老的搖籃之一,是名副其實的"古原"。
  咸陽原還是著名的秦直道的起點。秦始皇為人類留下兩個巨大工程,一是長城,二是秦直道。長城是守衛,秦直道是進攻。有了直道秦軍可以迅速從咸陽開進到長城腳下。從秦到唐,秦直道上演出了無數威武、雄壯的武戲。
  李白的《憶秦娥》"咸陽古道音塵絕",就是對秦直道悠遠歷史的感慨。
  認可了"離離原上草"的"原"是黃土高原上的一種特殊地貌,我們應該對這首詩重新認識。
  一、白居易的這首詩,雖然是"賦得"詩,是"高考模擬作文",但是,從一個"原"字可以看出,詩人是看到了什麼就寫了什麼,並沒有虛構。這首詩是源於生活,是寫實的,是真實的生活記錄。
  二、詩中所寫的"草",不是通常所見的草,而是塬上之草。在黃土高原,塬有相對好一些的耕作條件,但是,畢竟是黃土高原,塬上土層薄,墒情差,這裡的草,是不會茂盛的。塬上的草應該有頑強的生命力。從南方來的白居易,看到這種草,感到了生命的力量。
  三、從"原"聯繫到"古道"--秦直道,再聯繫到"荒城",將草置於秦始皇時代悠遠、古老、宏大的背景之中,這首詩的意境就更加深沉了。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