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憑子貴:明宣宗皇后胡善祥因無子而被廢後?
恭讓章皇后胡氏(?—1443年),全名胡善祥,濟寧人。明宣宗朱瞻基廢後,也是他的元配。據《明史》記載,永樂十五年,胡氏以賢聞名,選為皇太孫妃。洪熙年間,封為皇太子妃。明宣宗即位後,立為皇后。雖然胡善祥貴為皇后,但是並不得寵,宣宗最心愛的女人是孫貴妃,而且胡皇后也並沒有生育兒子,只有一個女兒常德公主(存疑),於是給了宣宗和孫貴妃借口。宣德三年春,宣宗以皇后無子多病的理由,命令皇后上表辭位。胡氏退居長安宮,賜號靜慈仙師。臣子們如張輔、蹇義、夏原吉、楊士奇、楊榮等都為這件事爭論不已,但是廢後一事還是進行了,後冊立孫貴妃為皇后。宣宗母親張太后憐憫胡氏賢德,常召她居住清寧宮。內廷朝宴的時候,也命胡氏居孫皇后之上。孫皇后為此怏怏不樂。正統七年十月,太皇太后張氏崩,胡氏痛哭不已,逾年亦崩,用嬪御禮葬於金山。
胡善祥無過被廢的事,百姓們都知道,都非常同情這位可憐的皇后。據說宣宗晚年也為此悔過,說是少年衝動。天順六年,孫太后崩逝後,明英宗妻錢皇后勸丈夫復其位號。英宗問大學士李賢,李賢說「以陵寢、享殿、神主俱宜如奉先殿式,庶稱陛下明孝。」天順七年閏七月,英宗上尊謚曰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修陵寢,不祔廟。
在明朝漫長的兩百多年歷史中,胡皇后無疑是被廢後的第一人。她的一生,可悲可幸。可悲的是,她僅僅是因未能為明宣宗生下一位兒子而被廢後;可幸的是,她遇見了一位仁慈的張太后(張太后十分同情胡氏無故被廢,又欣賞她的賢惠,因此經常將她召到清寧宮中,和自己一同居住。有時內廷設宴,她命胡氏坐在孫皇后上座,孫皇后經常因此怏怏不樂),遇見了一批體諒同情她的大臣(明宣宗在廢後這件事上,先是召見了大臣張輔、蹇義、夏原吉、楊士奇、楊榮等人商議,但諸位大臣們基本都認為胡皇后沒有過錯,不應廢去。宣宗也沒有辦法。後來又多次宣召大臣商議,還是沒有結果。見宣宗帝廢後意已決,楊士奇在宣宗再一次單獨向他詢問廢後事宜時,提出了兩點要求,一是希望對「無過而廢」的胡後,仍然能夠在宮中享有不亞於從前的待遇。畢竟她與其它失寵妃嬪不同,皇帝和新皇后應該對她加以禮遇。二是建議宣宗好言開導胡皇后,讓她自己上表請求辭去中宮,這樣更合乎禮儀)。明宣宗一一允諾。就這樣,廢後事宜才算是「大功告成」。
據說,數年後,宣宗也頗生悔意,曾針對此事說過一句:「此朕少年事」,算作是自我解嘲吧。明宣宗無論從治國安邦看,還是從成就業績看,都可以說是位「守成之君」,可惜在胡皇后無過被廢一事上卻做了一個糊塗決定。也許,對他本人來說,能與夢寐以求的孫貴妃(後來的皇后)相伴一生,是人生的快樂;但對僅因無子而廢後的胡皇后來說,卻無疑是人生悲劇的開始、痛苦的源頭。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能怪明宣宗嗎?畢竟,他所處的社會,是個深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封建帝王社會,莫說皇帝會如此,即便是平民百姓也可能如此。所以,從這個角度分析,要怪只能怪吃人的制度和無情的陋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