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武聖關羽一生中唯一的「污點」在哪裡?
關羽為什麼有那麼高的地位?
關帝崇拜,在中國根深蒂固,清人趙翼在《陔余叢考》中感到奇怪:「鬼神之享血食,其盛衰久暫,亦若有運數而不可意料者。凡人之歿而為神,大概初歿之數百年,則靈著顯赫,久則漸替。獨關壯繆在三國、六朝、唐、宋,皆未有禋祀……」尤其怪的,由於崇拜,其身份也由侯而王而帝,一路上升,到清代達到最高峰。據說滿清未入關前,就將《三國演義》一書譯成滿文,以為從政規範。
據《清史稿》卷84《歷代帝王陵廟》條載:「順治九年,敕封忠義神武關聖大帝。乾隆三十三年,以壯繆原謚,未孚定論,更命神勇,另號靈佑。」一下子給捧到天上去了。
北宋以前,中國人對於三國的歷史觀,沒有「漢賊不兩立」的排曹尊劉的看法。北宋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鑒》,在《魏紀》首章寫了長篇文字,論述為什麼以魏記年,而不以蜀記年的理由。到了南宋,可憐到只有半壁江山,長江以北,都為遼、金或元等異族佔領,危亡意識使得一些文人特別強調正朔觀念。南宋的朱熹,是個狂熱的儒家原教旨主義者,他是以蜀紹漢的主張者之一。而《三國演義》恰恰就是全面貫徹朱熹主張,而謬種流傳的一部文學作品。所以,關羽的忠貞報國,不事二主,從此成為所有中國人的規範。
滿清統治者吸取和承接漢文化,當然是得人心之舉,而推重關羽,對於號召漢人的效忠盡力,矢誠不二,為其所用,更有政治利益上的考慮。最起勁者莫過於乾隆,對關羽死後的謚,也要改動。四十七年十一月上諭:「關帝當時力扶炎漢,志節凜然,乃史臣所謚,並非佳名。陳壽又與蜀漢有嫌,所撰《三國誌》,多有私見,遂亦不為論定,豈得為公?從前世祖章皇帝,曾經降旨,封為忠義神武大帝,而正史猶存舊謚,陰寓譏評,非所以傳信萬世。今當抄錄四庫全書,不可相沿舊習。所有志中關帝之謚,應改為忠義。」(《東華錄》)
且不說滿清統治者這種文化專制主義令人噴飯,也讓我們看到《三國演義》這部文學讀物之神化關羽,實在厲害。其實,在陳壽的《三國誌》裡,「後主景耀三年,追諡羽為壯繆侯」,當有所本,定非妄撰。而乾隆皇帝突然來勁,還包括他的老子雍正,給關羽正名,除了統治者的意識形態政策,使文化服務於政治需要,也是覺得這個「繆」字怎麼看也不順眼。據謚解,武功不成曰「繆」,事理不明曰「繆」,謬種流傳的「謬」,也與「繆」通,有給關老爺臉上抹黑之嫌,遂跳出來動用行政手段干預。
綜其一生,關羽之壯,毫無疑義,關羽之繆,不可原諒。所以這個褒中有貶的謚,對他來說,應該說是相當準確的。
唯一的污點——華容道士釋曹操
關羽的過五關也好,走麥城也好,單刀赴會也好,水淹七軍也好,後來人的看法,大致能取得共識。獨有降操、釋操這兩件事,眾說紛紜,評價不一。拜把子兄弟張飛,就因他降了曹操,差點殺了他;而如李卓吾,則讚美「雲長是聖人,是佛!」觀點截然對立:褒者褒他,義薄雲天,義重如山,因此降操是光榮的,釋操則是高尚的。貶者貶他,臣服曹操,失了大節;華容道放曹操一條生路,失了大職,便是不可饒恕的罪惡。
中國人好絕對化,好則全好,壞則全壞。偉大的人物絕對要一無瑕疵,而被否定的角色則一無是處,哪怕有一點點對的地方也是錯的。一些歷史人物總是蓋棺論定不了,就因為缺乏實事求是的精神,捲進了太多的感情用事的成分。欲美化者,恨不能連偉人放個屁也是香的,其錯當然也就錯得正確;同樣,欲醜化者,那個綁在恥辱柱上的人,肯定是頭頂生瘡,腳底流膿,壞透了的貨色了。
應該看到關羽所以成神,是有相當群眾基礎的:
一,因為《三國演義》把他寫成能敵萬人,是仁義之師,是必勝之將。老百姓深知對付萬惡的作威作福的統治者,還是青龍偃月刀最為管用。降魔壓邪,扶善反惡,需要關羽這樣有力量的神。
二,在中國人的神鬼文化中,關羽是最具有人間色彩的神。在書中,他是「義」的化身,這個「義」,在老百姓看來,更多的是江湖義氣的「義」。施之以恩,報之以德,款之以情,還之以義,這「義」,正是那些毫無安全感的小民們,所期求的相互之間的盟契基礎。
三,關羽的「義」與正義、大義,不完全是同一範疇的概念,而是以自身的價值觀、利害觀為標準的。無論你是誰,劉備也好,曹操也好,只要一片真心,以誠相待過我,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豁出身家性命,雖萬死而不辭來回報。這也正是人們不敬別的神,獨敬關羽的緣故。
從帝王的角度,需要這樣忠心不二的神,來鼓舞民心,激勵士氣,實施統治;從百姓的角度,需要這樣仗義正直的神,庇護弱者,保佑良善,得到信仰的力量。由此,也可以瞭解這部古典文學永盛不衰的原因了。「利用小說反黨,是一大發明」的公案,已經是昨天的事情了,但是,小說造神,只有這部《三國演義》是當之無愧的成功範例。小說的一個人物,能夠跳出小說文本,變成一個遠比書本上所刻畫的那個形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靈,名垂萬世,不能不說是作家創造出來的文字奇跡。
近數百年間,中國人信關帝、關聖、關公菩薩者,幾乎與崇敬孔夫子的人數等量。全國各地都有關帝廟,但未必都有文廟。而一般人家禮拜孔夫子的,遠遠沒有供奉關羽的多。這種被萬民景仰的程度,真使那些生前恨不能成為上帝、死後便被人努力忘記者,在九泉下難以瞑目。造神,本是中國人最愛玩的一種騙人遊戲。在封建社會裡,統治者造神來愚弄老百姓,或者索性造自己為神,鼓吹個人迷信,讓大家頂禮膜拜。但不論造得多麼神乎其神,終究有倒牌子的一天。
只有《三國演義》造出來的這個關帝,具有想像不到的長遠生命力。看來三國的故事,一時半時還講不完,關老爺的話題,也總會有人感興趣的。
關羽簡介
關羽(?-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三國時蜀漢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封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於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於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