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頭號功臣荀攸:在官渡建立哪四大奇功?
荀攸在官渡之戰中的第一件大功:從救劉延於白馬,畫策而斬顏良。
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二月。袁紹派郭圖,淳於瓊,顏良攻打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四月,曹操親自往白馬救劉延。荀攸以軍師身份相從。
這時,荀攸分析道:「今我軍兵少,難以與敵軍相敵。必須分敵軍之勢乃可。主公應到延津,佯作出將兵馬渡河向敵軍西側的樣子,袁紹必定分軍而西應之。然後我軍以精銳襲白馬,顏良則必可擒矣!」
曹操依計而行,果然不出荀軍師所料,袁紹聽聞曹操將西渡河,果分兵西應之。曹操於是引軍
亟回,兼行而取白馬,及到白馬十餘里時,顏良方知曹軍至,大驚,亟出戰。史載「曹操使張遼,關羽前登,擊破,斬良。」
荀攸在在官渡之戰中的第二件大功:不急不徐,穩定軍心;妙棄輜重,得斬文丑。
曹操既用奇計,拔白馬,斬顏良。袁紹既驚且怒,自率軍來戰曹操。當時袁紹兵多且強,曹操兵少,不能抵敵。只有帶著拔白馬而獲得的輜重物資,循河而西。
袁紹以怒疾追不捨。曹軍諸將皆恐,俱勸曹操放棄輜重,以避敵為上。他們都勸道:「宜先棄輜重,我等率精銳騎兵保得主公先還營為上。」
只有荀攸曰:「差矣!此正是擒敵之際,奈何逃而還營!」史載,當時曹操聞得荀攸此語,「乃目視荀攸而笑」(示讚歎之意)。
於是曹軍用荀軍師計,眾騎皆下馬藏於野,並將輜重就道而至,有頃,袁紹軍大將文丑及劉備將五,六千騎追至,騎兵漫野而分取輜重,荀攸曰:可攻矣!曹軍騎兵皆上馬,當時曹軍騎兵不滿六百,卻縱出擊之,大破紹騎,並斬文丑。
顏良,文丑,俱是河北之名將,經此二役,悉斬之。史載,「令紹軍為之氣奪!」
荀攸在官渡之戰中第三件大功:慧眼如炬,識得許攸來降是真非詐
建安五年,十月。許攸叛袁紹來投曹操。(本小文蓋敘荀軍師之事,至於許攸來投曹操的原因不予詳述。)
許攸之叛袁投曹,是整個官渡之戰的的一大關鍵。而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是許攸給曹操集團帶來的一條關於袁紹軍的重要軍事情報,即:
「袁紹已遣淳於瓊等領萬餘兵迎運糧,駐於烏巢,將驕兵惰,宜擊之!」
何所謂稍縱即逝,逝不再至的良機?這便是了!戰場之上,瞬息萬變,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延誤戰機不僅僅是對敵人的寬容,更是對己方的殘忍!因為延誤一條重要戰機而於整場戰役的勝利失之交臂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特別是作為當時兵勢偏弱的曹操一方來說,更加有必要牢牢把握和抓住每一個機會,特別是許攸投曹所帶來的這條至關重要的軍事情報。
而面對許攸的「袁紹已遣淳於瓊等領萬餘兵迎運糧,駐於烏巢,將驕兵惰,宜擊之!」這條頗為誘人的軍事密報,據三國誌載,「曹軍諸將皆疑」,即懷疑許攸來降的真實性和這條軍事密報的可靠性。
唯有荀攸和賈詡二人深信不疑,並深勸曹操襲取烏巢。曹操信然。
後來的事情便是大家所熟知的了。曹操留下荀攸和曹洪守營,自將步騎五千往,銜枚縛馬口,步兵抱束薪,連夜襲取烏巢。淳於瓊在天明時於亂軍中被斬殺。在烏巢的一把映天大火中,曹操取得了整個官渡戰役中最為關鍵的一場重大勝利。
關於荀攸還有後話,建安八年,曹操方欲南征劉表,而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在冀州又自相殘殺了起來。曹操面臨到徹底平定河北的大好時機。
對於是南征劉表還是北定冀州這個問題,曹操向群臣詢問意見。群臣多以為劉表強,應該先平之。而袁譚,袁尚不足為慮。眼前當務之急在於先平定劉表。若貿然征冀州,劉表在後突襲,乃是大患。
只有荀攸清楚地看清了時勢,一針見血地指出:「天下方有事,而劉表坐保於江,漢之間,其無四方之志可知矣!」清楚而明確地指出若征討冀州,不必過於擔心劉表的在後發難。
曹操從荀攸之策,北征冀州。建安九年七月,大破袁尚。八月,斬審配於鄴。建安十年正月,斬袁譚於南皮。
冀州平。曹操向漢獻帝上表贊封荀攸曰:「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征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封荀攸為陵樹亭侯。
建安十二年,增邑七百,轉為中軍師。魏國建,荀攸為尚書令。
時人讚曰:荀令君之仁,荀軍師之智,斯可謂近世大賢君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