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末水軍的第一人為何朝三暮四反覆叛變?
明朝時,海盜鄭芝龍(鄭成功之父)向清廷投降後,為了擴大勢力,派人前往晉江一帶招募軍士。當地青壯年迫於生計,紛紛參軍,施琅便是其中一員,也由此開始了與鄭氏家族四代人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恩恩怨怨。鄭芝龍招兵買馬,在其招募的數千人之中,施琅很快就嶄露頭角,當上了千夫長。此後,他在剿滅海盜時屢立戰功,但職位卻在原地踏步。那些上司,才能平庸,打仗時畏葸不前,卻把戰功據為己有。滿腔熱血,一身絕技,換來的竟是冷落與失望。適逢弟弟前來投奔,想「撂挑子」的施琅便將職位讓給弟弟,自己回到家鄉。
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鄭芝龍部隊任帥府將中軍的族叔受命率軍來到附近。機會難得,施琅前往拜訪。叔侄一番交談,施琅當即決定留在軍中。雖然同樣是效命鄭軍,於施琅而言,卻有實質性的改觀。族叔早年投身鄭軍,以智勇雙全受到鄭芝龍的寵信,並被委以重任。他十分看好這位族侄,一番力薦,施琅升任他的副手。族叔索性放權,將中軍全權交他指揮。施琅不負所望,很快就清除了浙江、江西、福建、廣東等三百多處匪寨,擢升為遊擊將軍。就在施琅再次投奔鄭軍的第二年,清軍入關,明朝滅亡。順治二年(1645年)閏六月,在鄭芝龍等人的擁戴下,南明第二個政權——隆武朝廷誕生。鄭芝龍因迎立之功被隆武帝封為平虜侯、平國公,其部下也「水漲船高」地得到陞遷,施琅被提拔為僉都督、左衝鋒。
隆武帝想建功立業、大幹一番,他出兵福建,準備收復失地。而擁有軍事實權的鄭芝龍卻無意進取。他之所以擁戴隆武登基,並不是為了恢復大明的版圖與榮光,而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身價,他絕對不會拿自己的軍隊去與清軍「死磕」,拼完了,也就一錢不值了。因此,當清軍實行招撫,許諾他出任閩粵總督之時,他不禁大喜過望,親率五百心腹部將前往清營投降,卻被清朝官員軟禁起來,十多年後斬於菜市口。當鄭芝龍身陷囹圄時,施琅沒有鄭成功的正義、果敢與資本,因此不可能像他那樣舉起反清復明的大旗;施琅所能做的,只是隨波逐流,與那些降清的鄭軍其他將領一起,受清軍驅使。後來,施琅任清總兵之職,因得罪上司而被追殺。此時的施琅,可謂前途無望,內心迷惘。就在這緊要關頭,有人勸他加入鄭成功的隊伍,一同反清復明。原來,鄭成功得知施琅困境,特意伸來橄欖枝。施琅當機立斷,馬上歸附鄭軍。在施琅心中,並沒有什麼忠君愛國、合生取義之類的政治理想。鄭芝龍降清時,他隨波逐流;走投無路之際,他叛清歸明也屬正常。
施琅投順鄭軍後,鄭成功授他左先鋒鎮之職。兩人關係密切,既是上司與部屬,又是一對十分要好的朋友。在短短的時間內,施琅就為鄭成功立下了不可磨滅的汗馬功勞,成為鄭軍中戰鬥力最強的一員猛將。最為關鍵的是,當鄭成功準備佔據廈門,無計可施時,施琅及時獻上「呂蒙賺荊州」之計,使鄭成功順利奪取廈門,不僅收服了數萬水陸部眾,實力大增,還有了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反清復明基地。然而,施琅自負不知退讓,鄭成功也有剛愎自用的一面,日久嫌隙自生。最初的爭執,緣於籌措糧餉。清軍壓境,鄭軍活動地盤有限,近十萬水陸部眾以及大量家眷的開支,是一筆龐大的費用。這是鄭成功不得不解決的難題之一。他採取的辦法,一是在所佔地盤徵收重稅,二是派軍前往清軍控制的相對富庶地區進行劫掠。施琅從小對兵匪之禍刻骨銘心,就再三勸阻,惹得鄭成功不快,卻也沒有特別介意,但當自尊自負的施琅與他人發生衝突,影響到鄭軍內部團結之時,鄭成功再也坐不住了。
鄭成功攻打潮州時,當地人陳斌對地形十分熟悉,認為只要切斷潮州通往漳州的浮橋,潮州外絕援兵,內乏糧草,必然潰敗。於是,鄭成功命施琅先攻取浮橋,但施琅一連三天沒有攻克。這是施琅歸附鄭軍後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再加之鄭成功親自督陣,令自命不凡、心高氣傲的施琅心生羞愧,他無法向鄭成功抱怨,便遷怒於提出這一建議的陳斌。陳斌是鄭成功手下一員驍將,屢立戰功,智勇雙全。面對施琅的挑釁,他毫不相讓。衝突不斷升級,加之施琅常在鄭成功面前誇大其詞地「告狀」,陳斌擔心鄭成功有意偏袒並加害於他,不禁心生疑懼,趁機率兵出逃。那時,清軍進攻桂林,南明永歷帝逃往南寧,命令鄭成功前往馳援。懷著一顆忠君之心的鄭成功接令,馬上調兵遣將,準備勤王。就在這節骨眼上,陳斌帶走一支勁旅脫離鄭軍,頓時打亂了他的軍事部署。陳斌因施琅而臨陣逃脫,鄭成功對此心知肚明。儘管如此,他仍隱忍著,對施琅並未斥責或處分。年輕氣盛的施琅卻不知收斂,與鄭成功又起衝突——不顧鄭成功「馳令勿殺」的命令,將他族叔手下的元老級將領「立斬之」。
事已至此,施琅一再挑釁並突破底線,鄭成功已忍無可忍了!鄭成功先設計擒拿手握重兵的施琅弟弟,再令人捉拿施琅;然後派親隨捉拿施琅所有在廈門的家屬,分別予以拘禁。施琅被單獨羈押在一條船上,趁看守不備逃掉,投奔族叔。在族叔的地盤上,施琅的生命得到了保障,可他無時無刻不在牽掛因他而被扣押的父親、弟弟及其家人。直到此時,施琅才有所清醒,覺得事情做過了頭。他請人居中調停,希望得到鄭成功的諒解,仍像過去那樣為他效力。積怨已久的鄭成功不肯原諒施琅,在他出逃一個多月之後,下令誅殺其弟,八天後又殺了他的父親。施琅得知至親被害的噩耗,心中的悲愴可想而知。一氣之下,他又投靠了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