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劉恆:史上唯一載入「二十四孝」的皇帝 | 陽光歷史

 

A-A+

漢文帝劉恆:史上唯一載入「二十四孝」的皇帝

2016年02月09日 帝王將相 暫無評論 閱讀 632 次

  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上,有一位對母親至親至孝的皇帝,他就是漢文帝劉恆。提到漢文帝人們最為津津樂道的,是他和兒子開創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但在這位大漢皇帝的身上,還有一個特別可貴的品質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就是他對母親的孝道。漢文帝的母親薄姬是劉邦的姬妾,她是秦朝時一個叫薄生的人與原魏國王室女子魏媼所生的私生女,父親死後,她隨母親住進魏王魏豹的宮裡。有一天,一個叫許負的人,看見年幼的薄氏頓時驚呆,低聲告訴魏媼:「此女乃生天子相!」。可是這個預言在薄氏早年的生活中,根本就是不著邊際的混話,她和母親魏媼先是作了劉邦的俘虜,後來又被送到皇宮裡的紡織房當織女,生活既辛苦又缺乏安全感。後來她因為長得比較漂亮,有王室女子的氣質,很意外地被劉邦發現並納入後宮,但劉邦的女人實在太多了,所以只得到過劉邦一次召幸。

      可就是這一次,薄氏竟然懷孕了,後來生下了她唯一的兒子劉恆,就是後來的漢文帝。可母子二人並未受到劉邦的寵愛,但所謂「福兮禍兮」,令人想不到的是這反倒成了母子二人的福氣,不但因此躲過了嫉妒成癡的呂後的迫害,還極其意外地撿到了皇位的大便宜。直到此時有關薄氏大富大貴的預言才算真正實現。

  可沒想到,劉恆登基後,母親薄氏卻臥病三年。此時,劉恆身為皇帝,伺候母親的瑣碎事情,他大可不必親力親為,但劉恆依然故我。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漢文帝劉恆卻打破了這句話的鐵律。三年中,他每天都看望母親,常常衣不解帶不眠不休地陪伴在母親身旁,凡是御醫送來的湯藥,劉恆都要親口嘗過,冷熱相宜才放心讓母親服用。為此,他也成為讓中國人傳頌至今的「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孝。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一直為母親盡人子之道。直到公元前157年,他先於薄太后離開人世。臨終時,他對於讓母親「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不孝」深為抱憾,反覆囑咐妻子竇皇后和兒女們一定要對薄太后盡孝。為了彌補這個缺憾,劉恆要求將自己的陵墓照「頂妻背母」的方式安置方位,不但做到了生前盡孝,就連死後都不忘對母親盡孝道。

  漢文帝的盡孝理念除了體現在對母親端湯奉藥的「私孝」上,還體現在他對待天下蒼生的態度上。文帝登基後發的第二道聖旨「就是定振窮、養老」、「令四方毋來獻」等內容,充分表達了他愛護百姓、體恤民情、關心老人的思想。他規定,「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賜給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歲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賜帛二匹,絮三斤。賜給九十歲以上老人的物品,必須由縣丞或者縣尉送達;其他由嗇夫來送達。」代表國家向老人行孝,劉恆可說是首開先河。這麼仁德的皇帝,人民怎麼會不擁護呢?

  漢文帝還做了一件為成全孝道而廢除酷刑的大好事。據說,漢文帝時期,有一個叫淳於意的讀書人,為人正直,他不願與腐敗的官僚作同事,竟辭官改行當了一名醫生。不料行醫的過程中,他醫治病人時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被告誤診害死人命。按當時的法律,淳於意當判「肉刑」,這是一種非常殘酷的刑罰,或在臉上刺字,或割去鼻子,或砍去一足。淳於意無奈準備受刑,可他有一個極其懂事又孝順的小女兒淳於緹縈,竟自告奮勇要替父受刑。她隨父親一起趕到長安,並托人寫了一份材料,轉到了皇宮裡。很湊巧,這份希望能替父受刑的材料,還真落到了漢文帝的手裡,文帝立刻就被小姑娘的孝行所感動,當即就召集大臣研究並發佈了廢除肉刑的政令。

  漢文帝作為極有作為的一位皇帝,他能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用時刻「以孝為先」的理念要求自己,實在難得。從文帝身上,我們除了能看到一位把大漢王朝引向安定、繁榮盛世的帝王形象,更能看到一位孝敬母親、寬以待人的仁者形象。如此孝順的皇帝實在難得,所以,後人把他的事跡納入「二十四孝」的確是名至實歸的,他也為後世開創了以孝治國、以孝治家的先例。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