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宇航局欲人造雲研究夜光雲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報道,美國宇航局計畫在15日發射一枚火箭,該火箭是「帶電粒子氣體釋放試驗(Charged Aerosol Release Experiment,CARE)」的一部分,該實驗的目的,是促使火箭排放的粒子周圍形成雲,在地球大氣層最外層生成人造雲。
該局進行這一試驗的目的是為了模擬被稱作夜光雲的自然現象,夜光雲是地球大氣層中所處位置最高的雲。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科學家韋恩·斯卡賴斯(Wayne Scales)說:「在邊界空間這種雲確實非常重要。以前人們從沒實施過這種實驗,因此每個人都顯得非常興奮。」在火箭釋放粒子氣體時,斯卡賴斯將利用電腦模型研究人造塵埃雲的物理學特徵。
這項實驗是首次嘗試生產人造夜光雲團。2007年發射升空的飛船——中層大氣高空冰探測(aeronomy of ice in the mesosphere)衛星,曾在太空觀測到自然形成的夜光雲。「帶電粒子氣體釋放試驗」打算在15日美國東區時區下午7時30分和7時57分之間,從美國宇航局維吉尼亞沃羅普飛行研究所(Wallops Flight Facility)發射升空。
拉丁語中「Noctilucent」是「夜間發光」的意思。雖然用裸眼很難看到夜光雲,但是當地球表面處於黑暗狀態,位於地平線下面的太陽發出的陽光照亮高處的雲團時,這種雲是自然界中最容易觀測到的一種現象。這種雲又被稱作極地中氣層雲(Polar Mesospheric Clouds),是由冰晶構成。
天然形成的夜光雲一般在距離地球大約50英里到55英里(80公里到90公里)的高空盤旋。「帶電粒子氣體釋放試驗」會在比這更高的地方釋放塵埃粒子,然後讓它們下降到較低的地方。斯卡賴斯告訴美國宇航局太空網說:「『帶電粒子氣體釋放試驗』希望能生成人造塵埃層。從控制方面來說,這有望成為一項偉大傑作,科學家將借助它研究夜光雲的方方面面,以及它內部產生的氣體和塵埃粒子的分佈情況等。」
「帶電粒子氣體釋放試驗」是海軍研究實驗室和國防部太空試驗項目的組成部分。美國將利用「黑雁XII(Black Brant XII)」型四級亞軌道探空火箭發射該飛船。科學家會利用地面上的儀器和處於地球軌道裡的STP/NRL STPSat-1飛船研究它的行進過程。研究人員會用數天甚至幾個月時間追蹤「帶電粒子氣體釋放試驗」產生的塵埃雲,以便研究它在不同時間段裡的變化和發展情況。
由於光學觀測資料非常重要,因此只有當發射地點和大西洋沿岸以及百慕大群島內的多個觀測站的天氣良好時,才能進行發射任務。如果「帶電粒子氣體釋放試驗」無法在15日發射,該科研組會在9月16日到9月20日之間再嘗試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