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波斯尼亞牡馬間為爭奪交配權的交戰正處在進行時
兩匹牡馬靠後腿站立,前腿則充當武器,隨時準備揮出致命的一蹄,將對手掀翻在地。每年,這種爭奪交配權的爭鬥都會在牡馬中間上演。
波斯尼亞西部的希卡爾山地區,牡馬間的交戰正處在進行時,勝利的一方將成為馬群的統治者。
兩匹牡馬用前蹄猛擊對方的脖子,同時用嘴撕咬,戰鬥十分激烈。
春天的到來,野馬走出深谷,進入交配季。照片中,一匹白馬和一匹黑馬正在展開較量,爭奪交配權。
兩匹矮種馬似乎在「握手」,但一場激烈的拚殺已經在所難免。
一匹矮種馬將腦袋放在一匹有深灰色斑紋的馬的背上休息。爭鬥已經結束,體型較大的牡馬贏得馬群的統治權。
野生動物攝影師維德蘭·維達克拍攝了一組引人注目的照片,展現了牡馬為爭奪交配權展開「拳擊賽」的精彩瞬間。多年來,維達克一直在波斯尼亞西部的希卡爾山地區觀察和拍攝這些強壯威武的動物,這裡是它們的天然棲息地。
隨著春天的到來,小草從地裡鑽出,花兒朵朵綻放,草原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野馬們也開始蠢蠢欲動,進入交配季。為了爭奪交配權,牡馬間展開激烈較量,它們抬起蹄子,張大鼻孔,向對手發動進攻。
牡馬間的「拳擊賽」就像是一種儀式,目的就是捍衛自己的交配權,通過展現自己的力量博得母馬的青睞。照片中的牡馬體重接近半噸,它們靠後腿站立,前腿則充當武器,就像拳擊手一樣,隨時準備揮出致命的一拳,將對手掀翻在地。這種爭鬥暴力而血腥,最後以一方的勝利,贏得交配權告終。失敗的一方則躲到僻靜的角落舔舐傷口。通常情況下,勝利者能夠與8匹或者9匹母馬交配,這一數量在牡馬可承受範圍之內,既能控制住母馬,同時也可保存體力,趕跑其他競爭者。
維達克說:「它們的棲息地沒有受到人類的打擾,它們是達爾文進化論的一個完美詮釋者,只有最強壯的個體才能倖存下來。每匹牡馬都必須展示自己的力量。它們要用力量證明自己才是真正的統治者,它們要讓其他牡馬知道自己的力量和意志是不可戰勝的。」
最近,200匹野馬離開海拔大約4000英尺(約合1219米)的希卡爾山山洞,迎接春天的到來。在山洞裡,它們度過寒冷的冬季以保存體力。波斯尼亞的這一地區氣候惡劣,10月至5月暴風雪不斷,大地被披上一層厚厚的雪毯。野馬能夠在這種惡劣環境下倖存,並且家族興旺。
據信,馬群的形成可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當時曾在西歐打工的村民帶回了拖拉機和其他農用機械,多餘的馱馬被放歸野外。最初,馬群的成員數量只有幾十匹,隨著時間的流逝,數量呈不斷增長趨勢。春季和夏季的生活更為舒適,草原上野草茂盛,食物充足。冬季時,它們就不得不過一段苦日子,將所有能夠找到的植物一掃而空。有報道說,一些野馬慘死在公路上。由於無法忍受飢餓,它們從高原跑到公路上,舔舐瀝青上用於融雪化冰的鹽。
薩拉熱窩大學獸醫系教授維裡伽·卡笛卡表示:「馬群的存在是一個較為罕見的現象。它們能夠在缺少食物和沒有獸醫護理這樣嚴峻的情況下倖存簡直是個奇跡,要知道,當地的冬季氣候十分惡劣。」不幸的是,並非所有當地人都喜歡野馬。很多村民對野馬毀壞莊稼的行為叫苦不迭,這可能就是他們獵殺野馬充當狗糧的原因。
2010年,當地的一群自然保護主義者向政府請願,希望採取行動保護野馬,附近利維諾市的官員最後決定撥款,用於保護野馬。他們指出野馬吸引了大批遊客,越來越多的人到這裡觀馬拍照留念。維達克表示春季是觀馬的最佳季節,此時的野馬開始釋放冬季儲存的能量。由於野馬在春季交配,遊客還可以欣賞到令人歎為觀止的牡馬為爭奪交配權展開的激烈爭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