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湖南洞庭湖保護區首次發現野麋鹿群
昨日,考察隊在東洞庭湖江滋河口發現28只野生麋鹿,這是東洞庭湖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洞庭湖第一次發現這麼大的麋鹿種群。
科考隊員任師傅撿到一個麋鹿的角,指著角上未乾的血跡說:這有可能是麋鹿打架的時候受傷,然後自然脫落的。
28只野生麋鹿,昨日在東洞庭湖江滋河口被考察隊發現。這是東洞庭湖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洞庭湖第一次發現這麼大的麋鹿種群。
順著蹄印發現麋鹿群
昨日早上,麋鹿專家組從君山乘船往湖區深處出發。出發時,附近的漁民反映稱,去年11月份曾發現3只麋鹿,一楊姓漁民還說曾發現了一隻已經死亡的麋鹿。「腳上絆了繩子,鼻孔流血。」漁民估計,很有可能是冬汛時漲水淹死的。
就在大家為此惋惜時,東洞庭湖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採桑站站長高大立接到一個好消息,在專家制定的行程路線上漁民發現了17只麋鹿。消息令人振奮,船向湖內進發。冬季的洞庭湖,昔日的深灘已成為一片沼澤地,沿途,有天鵝等各種珍貴的鳥類在覓食。下午1時左右駛到江滋河口,專家們開始走上泥灘,尋找麋鹿的蹤跡。
在泥灘上,一串有如牛蹄的腳印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這就是麋鹿的腳印,而且是新鮮的,很有可能麋鹿不久前就從這裡經過。」高大立根據諸多的腳印分析稱,這是一個比較大的麋鹿群,而且大多數都已成年。
隨後,麋鹿的糞便也被發現,這些發現令大家非常興奮。然而四處茫茫一片,並沒有發現麋鹿的蹤影。專家開始用高倍望遠鏡順著麋鹿足跡的方向搜尋。「麋鹿,好大的一群。」忽然,一名觀察員大叫起來,透過望遠鏡,在約900米遠的一片蘆葦叢附近,一群麋鹿躺在地上休息,只有一隻麋鹿站著,警惕地望著四方。
首次發現這麼大的種群
為避免驚動麋鹿,在遠遠觀察了一陣後,專家們慢慢靠近。當距離它們600米時,又有麋鹿站了起來。在這個位置,通過望遠鏡可以看到它們的舉動。它們正悠閒地躺在泥灘上曬太陽,一隻小麋鹿偎依在母親旁,甩著尾巴,非常親暱,而兩隻淘氣的麋鹿,用頭互相頂,在河灘上戲耍著。
越靠越近。麋鹿站起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在離其300多米遠時,所有的麋鹿都站了起來,它們警惕地看著人們。專家們仔細地數了一下。「一共有28只。」當再一步靠近時,領頭鹿帶著一群麋鹿開始跑了,跑了約百米遠,它們又停了下來,望著人們。「再也不能靠近了,300米是它們的警戒距離。」據高大立說,麋鹿喜歡在濕地生活,由於其警惕性高,奔跑速度快,每小時能達60公里,所以,至目前為止,保護區內還沒有有關它們的一張清晰的影像。自1996年在洞庭湖出現麋鹿後,他先後曾來到這裡8次,雖然能看到麋鹿,但這次是他們第一次在保護區內發現這麼大的種群。在這之前,曾聽到漁民反映說有一次發現50多只。
「這說明這個家族繁衍得非常好。」高大立說,漁民反映的17只麋鹿很有可能是生活在洞庭湖的另外一個大家族。
探究麋鹿自然野化之謎
發現麋鹿後,來自江蘇大豐麋鹿國家自然保護區的王立波、任義軍兩位專家開始在泥灘上仔細搜尋。在地上,任義軍發現了一個麋鹿角,角的一段已經斷裂,角上依稀還有血跡。他分析說,這應該是自然脫落不到一個星期,這只麋鹿在5歲左右,體質並不是很好,其角的斷裂應該是在長茸期和同伴爭奪食物導致的。
任義軍介紹,洞庭湖的麋鹿是目前全國自然條件野化程度最高的,它從自然保護區逃跑出來後,在沒有人的干預下,完成了自然野化的一個轉變。「這是個非常有意思的過程,研究它,將可以為其它瀕臨滅絕、目前人工飼養的物種的自然野化提供寶貴的經驗。」任義軍說,但目前,這一切依然是個謎,仍須仔細研究,進行探索。
相關鏈接
麋鹿傳奇的經歷
麋鹿,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頻危級物種。因為「面似馬、角似鹿、尾似驢、蹄似牛」,麋鹿又被稱為「四不像」,它曾為我國所特有,清朝時,野外生存的基本滅絕,主要是在皇家獵苑圈養。
1865年,法國傳教士愛爾溫·大衛以20兩白銀為代價弄到了一對麋鹿骨、皮,經鑒定,被確認為從未發現的新種。1866年後,英、法、德、比等國的駐清公使及教會人士從北京南海子獵苑弄走幾十頭麋鹿,飼養在動物園中。1900年秋,八國聯軍聯合侵華,麋鹿便在神州大地上絕了跡。
1956年4月,英國倫敦動物學贈送兩對幼仔給中國動物學會,在離別故土半個多世紀後,北京動物園中又重新出現了珍獸麋鹿,1985年,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努力下,英國政府決定,倫敦5家動物園向中國無償提供麋鹿。1991年,位於石首長江故道天鵝洲的麋鹿自然保護區成立,1993年、1994年共引進麋鹿64頭。
1996年,湖北、湖南發生洪水。被洪水沖出來的麋鹿,遊過長江來到洞庭湖範圍活動。隨後,洞庭湖發現麋鹿的蹤跡逐年越來越多,在2007年1月至4月期間,保護區組織的2次野外監測中,發現了10只麋鹿相對穩定地活動在保護區紅旗湖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