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杜魯門丘吉爾赫魯曉夫三巨頭回憶錄轟動一時 | 陽光歷史

 

A-A+

[圖文]杜魯門丘吉爾赫魯曉夫三巨頭回憶錄轟動一時

2015年06月06日 名人軼事 暫無評論 閱讀 187 次


杜魯門丘吉爾赫魯曉夫三巨頭回憶錄轟動一時



 


圖為杜魯門回憶錄



杜魯門丘吉爾赫魯曉夫三巨頭回憶錄轟動一時



 


圖為丘吉爾回憶錄



杜魯門丘吉爾赫魯曉夫三巨頭回憶錄轟動一時



 


圖為赫魯曉夫回憶錄

丘吉爾:3年寫成二戰回憶錄,獲諾貝爾文學獎


杜魯門:為生計寫朝戰回憶錄,被中國學者引用最多


赫魯曉夫:不查資料口授完成,吹自己,拉美國,罵中國





上世紀中期,世界經歷了二戰、朝鮮戰爭以及美蘇對抗等重大事件的嚴酷考驗。作為當年見證這些歷史事件的「政治巨頭」,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美國前總統杜魯門、蘇聯前領導人赫魯曉夫各自為後人留下了記敘那些特殊年代的回憶錄。由於他們各自的主題不同、所處境遇不同,幾部回憶錄為後人留下了不同的影響和思考。


丘吉爾賺得缽滿盆盈



1945年,帶領英國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丘吉爾,因保守黨在大選中失敗而黯然離開首相寶座。一下台,他就投入到了撰寫二戰回憶錄的工作中。



對丘吉爾來說,寫傳記並非頭一遭。多年前,在一戰期間擔任過政府要職的丘吉爾,曾歷時8年寫出一套五巨冊的一戰回憶錄《世界危機》。作為二戰期間的政治巨頭,他更是參與了英國幾乎所有的重大決策。撰寫一部二戰回憶錄,是他從當上首相就開始考慮的事情。因此二戰期間,凡是經他手的重要文件,丘吉爾都囑咐助手留下一份抄件。平時,他還有把所見所聞寫成文字的習慣,因而保留了大量的便條、備忘錄和手令。同時,他與美蘇領導人羅斯福、杜魯門和斯大林之間的大量信函,也都以私人文件的形式被仔細地保存下來。所有這些資料、文獻,都構成了他撰寫回憶錄的珍貴素材。



寫作一部規模宏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是非常艱巨的任務,而此時的丘吉爾已70有餘。因此,在朋友的建議下,丘吉爾將英國軍隊的許多專家召到身邊,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寫作班子。由這些人負責查閱資料、核對事實,並對他不熟悉的個別問題提供說明。丘吉爾則按照自己的習慣,每天口述大約9000字,由兩個能幹的秘書班子倒班輔助他寫作。在撰寫這部巨著之前,丘吉爾向出版商預支了稿費,還與美國《生活》週刊商定複製其多幅繪畫作品,籌得2.5萬美元現金充當寫作經費。為了爭奪丘吉爾回憶錄的首先連載權,英、美兩國的著名雜誌競相抬價,最後,美國的《生活》週刊用200萬美元的價碼得到了刊載權。1948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第一卷書稿校樣被空運到美國,6月份正式出版。到了10月份,總印數已達到21萬冊。其後,很多國家也相繼出版了本國語言的譯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為丘吉爾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也讓他賺了個缽滿盆盈,其稿費收入甚至超過以往他所有稿費之和,以至於《星期日泰晤士報》聲稱,「20世紀很少有人比丘吉爾拿的稿費還多」。而丘吉爾自己則說:「我不是在寫書,而是在積累財富。」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的巨大成功,1953年瑞典文學院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這樣說道:「一項文學獎本來意在把榮譽給予作者,而這一次卻相反,是作者給了這個獎項以榮譽。」



杜魯門的古怪要求



接替病逝的羅斯福擔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撰寫過一部《杜魯門回憶錄》。對中國學者而言,這部回憶錄被引用得最多,因為它講述了朝鮮戰爭爆發前後美政府對戰爭形勢的錯誤反應,讓中國讀者瞭解到了這場戰爭的另一面。不過杜魯門寫回憶錄,可不是出於對寫作的愛好,而是因為他的經濟出現了困難。



杜魯門跟錢財缺少點緣分,從政前,他曾一門心思想發財,跟別人合夥經營過採礦公司、石油公司,但最後都以失敗告終,還落得個債務纏身,最後不得已才走向政途。1953年,卸任後的杜魯門因為不善理財而再度面臨經濟困難。為了擺脫生活的拮据,他於當年2月,與美國《生活》週刊簽署合同,將其回憶錄的全球發行權賣給了《生活》。這筆交易當時沒有公開價碼,事後經好事者暗查,總價值60萬美元。在十幾名助手的協助下,杜魯門開始了撰寫工作。此時正值丘吉爾的鴻篇巨製《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在全球熱賣。所以從動筆開始,杜魯門就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當時,他最常跟身邊人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可不是作家!」



依據美國法律,總統任職期間的文件屬私人財產。杜魯門退休後,從白宮帶出來的文件總共有50大箱。這些珍貴的材料本來可以幫助他撰寫出一部規模龐大、資料翔實的回憶錄,沒想到,過多的資料反而使撰寫工作走了一大段彎路。1953年11月,出版商湯普森發現杜魯門的回憶錄進展得並不理想,「素材氾濫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雖然杜魯門固執地堅持寫作要以自己為主,但湯普森還是派來了《生活》週刊資深編輯霍夫曼協助他寫作。這位職業作家一星期連干七天,杜魯門驚歎地直說:「這簡直是玩命。」很快,霍夫曼就發現與這位性格怪僻的總統實在難以相處,於是他只干了1個月就甩手走人了。1956年,杜魯門的回憶錄終於正式出版。簽名售書那天,他向出版商提出了一個古怪的要求:為他從街角的平價商店買兩支1美元多的鋼筆,他說,「我可不想幫什麼品牌的鋼筆做廣告。」不過,當天的簽售會盛況空前,5個半小時,杜魯門就簽售出4000多本。



赫魯曉夫寫書全憑記憶



與丘吉爾和杜魯門相比,蘇聯前領導人赫魯曉夫撰寫回憶錄時,條件相當窘迫。他不僅沒有自己的寫作班子,還自始至終受到「干擾」。



赫魯曉夫的記憶力驚人,每當有人問他各種問題時,他都能滔滔不絕地講出當年的那些人和事。於是,在身邊人的不斷懇求下,1966年8月,赫魯曉夫終於答應口授一部自己的回憶錄。這是他被免職下台的第二年。


赫魯曉夫的口述是從古巴飛彈危機開始的,幫助他記錄整理的是孫女婿彼德羅夫。由於懷疑居住的別墅中有竊聽器,赫魯曉夫最初口述時,都是在室外錄音的,因此時不時會被飛機的轟鳴聲干擾。後來,他索性不再去管什麼竊聽器,就在屋子裡口授起來了。每隔一個星期,彼德羅夫來別墅把他口述的錄音帶拿回家進行整理。可經過彼德羅夫之手的回憶錄,與赫魯曉夫的口述風格相距甚遠,這讓赫魯曉夫很不高興。於是,回憶錄的撰寫工作停滯了下來。直到1年後,兒子謝爾蓋加入進來,寫作工作才得以重啟。謝爾蓋向赫魯曉夫建議,請蘇共中央派打字員和秘書協助工作,這被赫魯曉夫一口拒絕,他說:「我可不想找中央,他們只會從中作梗」。沒有幫手的謝爾蓋,每天只能整理10頁左右,這令赫魯曉夫不甚滿意。直到謝爾蓋在自己工作的車間裡找到了信得過、經驗豐富的打字員費諾格諾娃,一系列問題才迎刃而解。



赫魯曉夫寫回憶錄,讓通過政變手段把他趕下台的勃列日涅夫寢食難安。1968年4月赫魯曉夫生日這天,蘇共中央突然把他叫去,要他停止回憶錄的寫作。赫魯曉夫不禁勃然大怒:「一切是你們說了算!你們這樣做,我一點也不奇怪。不要緊,我能找到餬口的辦法!我去當鉗工!我記得怎麼幹!要不,我就背上包袱去要飯,會有人給我飯吃的!」不過事後,他並沒有乖乖地停止寫作。



在謝爾蓋的建議下,赫魯曉夫通過英國駐莫斯科的記者路易找到了一家西方的出版商。為防被騙,出版商特意托人從維也納給赫魯曉夫帶來一黑一紅兩頂禮帽,要求他帶著這兩頂禮帽照兩張照片,以證明回憶錄確實出自他的手筆並經本人同意出版。



1972年1月,赫魯曉夫的回憶錄正式出版。可是,由於他的口述從始至終都是在半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並且沒人幫助這位70歲的老人核對史實,這部回憶錄還是有部分內容與史實有出入。在回憶錄中,赫魯曉夫極力吹噓自己的對美政策,甚至稱美國總統甘迺迪為「我的夥伴」。而他在有關中國的章節中,則大罵中國領導人,推卸中蘇論戰的責任,對蘇聯在二站後將旅順和大連「免費」交還中國心有不甘,對中國領導人提出的「百花齊放」和「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等口號冷嘲熱諷。這些文字都為後世學人研究20世紀中期的蘇美、中蘇關係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環球時報》2006-10-01 第13版)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