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胡耀邦批示為電影《代理市長》開綠燈 | 陽光歷史

 

A-A+

[圖文]胡耀邦批示為電影《代理市長》開綠燈

2016年05月01日 歷史真相 暫無評論 閱讀 73 次




電影《代理市長》劇照,楊在葆飾演影片中的瀛洲市代理市長蕭子雲。


從1983年7月開始,我離開中共廣州市委書記、廣州市常務副市長的崗位,轉任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1984年,著名電影藝術家楊在葆來採訪我,要我專門談談如何當市長。原來楊在葆正在廣州拍攝電影《代理市長》,由他執導兼主演,因而希望深入瞭解廣州市政府改革開放的一些具體做法。


《代理市長》的劇本,源自一出反映廣東改革開放的話劇《南方的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於1978年12月召開,決定將全黨全國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當時廣東省的主要領導習仲勳、楊尚昆等,堅定執行中央關於試辦經濟特區的決策,同時大膽提出全省財政包乾等特殊措施,使廣東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先走了一大步。任仲夷1981年主持廣東工作後,又開創出新的局面。我的老朋友、著名畫家李苦禪從北京來到廣州,看到廣州的情形十分振奮,對我說:「過去大革命時你們廣東是策源地,現在改革開放廣東又是策源地。」


我的次子偉雄當時是廣州市文藝創作室的專業作家。受到改革熱潮感染,他與合作者楊苗青、姚柱林一道,到白雲山製藥廠深入體驗生活,根據該廠靠三口大鍋起家、運用市場經濟手段、大膽起用人才、發展成現代化大企業的真實故事,寫成《南方的風》。廣州話劇團把《南方的風》搬上舞台,受到熱烈歡迎。1984年國慶期間,劇組應邀到北京演出,產生轟動效應。劇中人物大膽改革的形象,引起觀眾強烈共鳴。演員的台詞,不時被台下熱烈的掌聲所打斷。


11月6日,《南方的風》在中央戲劇學院實驗劇場演出。演出前,偉雄專程到當時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楊尚昆家中,邀請楊及其夫人、老戲劇家李伯釗觀看演出,楊尚昆夫婦欣然答應。觀看當晚演出的,還有北京衛戍區政委許志奮等軍政領導幹部,以及戲劇學院的師生員工。


當晚演出相當成功。楊尚昆接見演員時,特地談到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剛於當年10月 20日舉行,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決定》闡明了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規定了改革的任務、性質和各項基本方針政策,提出了社會主義經濟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有計畫的商品經濟。楊尚昆強調:「十二屆三中全會偉大的歷史貢獻,就是首次提出社會主義的經濟是有計畫的商品經濟。我們想不到全會剛結束,廣東的同志已經把經濟的戲帶到首都舞台來了。」說到這裡,楊尚昆指著偉雄大聲說:「所以我說,小歐同志有先見之明!」


楊尚昆的高度評價,令劇組全體成員深受鼓舞。接著,中共中央辦公廳邀請劇組 11月29日到中南海禮堂演出。《南方的風》於是成為廣東省自行創作的話劇中第一個進中南海演出的戲。演出那天,通常觀眾不滿三百人的禮堂來了六七百人,習仲勳、陸定一、王兆國、朱穆之等領導以及許多老同志到場觀看演出。習仲勳祝賀演出成功時特別強調:「你們要解放思想,大膽地寫,大膽地演,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作出更大貢獻。」


偉雄和他的合作者根據專家和觀眾提出的意見,將話劇劇本加以擴展,故事的背景從企業上升到一個大市,寫成《代理市長》電影劇本大綱,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北影廠派劇作家馬林任製片人,陳懷皚任導演。


楊在葆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他在電影《血,總是熱的》中,成功塑造了一個激情洋溢的當代改革者形象,1984年榮獲中國電影第四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同時獲第七屆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他希望繼續為改革開放吶喊,因此一聽說《代理市長》的故事,便馬上主動請纓主演。後來陳懷皚因病退出攝制組,楊在葆又接過導演筒。


我在廣州市人大辦公室與楊在葆談了幾個小時。我告訴楊在葆,習仲勳、楊尚昆在廣東改革開放初期做了大量開創性的工作,除了提出辦特區,更重要的是為大批幹部卸下了歷次政治運動的包袱,為改革開放準備了幹部基礎。楊尚昆十分重視經濟工作,他要我兼市委秘書長,同時兼市外經委主任,提高外經工作的地位。


楊尚昆還派一個規格很高的代表團訪問香港,代表團成員包括梁湘、范華、我等幾名市委書記,還有湯國良和梁尚立兩位副市長。我們訪港期間,會見了郭德勝、胡應湘、鄭裕彤、馮景禧、董浩雲等大批企業家,探討合作途徑。我們還參觀了許多項目,從發電廠到股票市場,還有準備開發的大嶼山以及垃圾焚化場等市政設施。


我對楊在葆說:「改革開放,先要解決觀念問題。」訪港回來,由我執筆,我們這次訪港的負責幹部聯名寫了一份報告,談如何參照香港的方式,解決電力問題。我們的報告還提到香港有數千菲傭,每月工資三千元,兩年一換。珠江三角洲歷來有 「自梳女」外出幫傭的傳統,可籌劃組織人到香港做傭人,至於具體做法,可另行研究。楊尚昆後來提到,當時有人看到報告十分不滿,說:「這是亡國奴思想!」 不久廣東開始籌備建廣深高速公路,有人顧慮說:「建了高速公路,農民的牛走哪裡?」


我在市政府工作期間,許多事情都有波折。引進外資、火柴加價一分錢、修橋修路收過橋費等等,都引發爭論。鑒於當時廣州全市的電話總共才幾萬台,我們提出按沙烏地阿拉伯的模式,引進外資迅速擴大電話容量,有人卻強調保密問題,同時認為解放以來廣州的電話容量增加速度已經足夠快了。我們開過多次會,我還到北京找曾在廣東工作過的兩任郵電部長文敏生、楊泰芳。但直至我離開市政府,電話升級換代問題仍未解決。


廣州市中心與番禺距離很近,但被河道隔開,來往不便。何賢、霍英東等幾位番禺籍的港商提出投資建設洛溪大橋,以徵收過橋費償還投資的方案,幾經周折後終於獲批。因為建大橋牽涉很多主管部門,設計、施工過程中許多問題都要市政府出面協調解決。洛溪大橋跨過珠江後航道,為了確定橋面高度,我主持開了十幾次會才確定下來。


楊在葆採訪我之後,與馬林兩人通力協作,日夜奮戰。馬林改完一段劇本,楊馬上接過來寫分鏡頭劇本。我介紹的一些細節,被他們吸收到劇本中。劇組還選定洛溪大橋的施工現場作拍片的外景。


《代理市長》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初,歸僑工程師蕭子雲出任瀛洲市代理市長。他懷著強烈的使命感,一上任就當眾宣佈要為全市人民做十件好事。為了緩解交通緊張局勢,他號召農民集資建橋,並得到一批富裕起來的農民積極回應。蕭子雲還支持白雲製藥廠廠長劉力勳,大膽起用尚未平反的技術人員李華心積極研製新藥,作出很大貢獻。李華心的女兒、技術員李玉芳考試成績優異,但有關部門因為李華心的「問題」不批准李玉芳出國進修。蕭子雲知道此事後,建議由白雲製藥廠出資送李玉芳出國留學。


蕭子雲代理了三個月市長,做了五件好事,卻遭到了許多責難。一直支持蕭子雲的市委書記羅挺,也認為蕭的一些做法欠妥。蕭的妻子薇紅、女兒肖肖為此感到不平。蕭子雲對改革堅定不移,堅信「萬事利於國,萬事利於民」就是和中央保持一致。他向羅挺直率闡述改革主張,還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寧犯天條,不觸眾怒。」為了實現上任時所許「做十件好事」的諾言,蕭子雲要求再代理三個月市長的職務。


片子拍攝完,楊在葆留在廣東剪輯。北京電影製片廠催楊加緊完成,趕在全國電影工作會議上放映。據當時文化部負責人周巍峙的小兒子周八月告訴楊在葆,周巍峙看了《代理市長》覺得很好,說:「楊在葆是個演員,還導了部電影。」《代理市長》很快獲文化部電影局批准公映,還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放映,來自全國各地的宣傳部長們看完電影後全體起立熱烈鼓掌。


不久,中南海的星期五電影晚會也放映了《代理市長》,胡喬木、鄧力群、薄一波、宋任窮等出席觀看,丁嶠、石方禹、艾明之等電影界負責人也在場。電影放完,胡喬木和鄧力群要丁嶠等留下,批評這部電影有反氣,尤其是其中一些台詞要改。他們特別強調「寧犯天條,不觸眾怒」一句,一定要改。


北影廠負責人胡其明找到楊在葆,說:「胡喬木、鄧力群同志對這部電影有意見,要改。」楊聽了很生氣,直接找電影局長石方禹問:「你不是說這部電影很好,你看了很感動嗎?怎麼要改?」石方禹說:「我是說過這部片很好。但是領導說了話,丁嶠要我傳達。我是一級官員,我要傳達。你是藝術家,改不改在你。」


楊在葆堅決不肯改,馬林也支持他,而且建議他寫信給胡耀邦。當時偉雄在深圳體驗生活,楊在葆與他通電話,一致同意不作改動,同時立刻上書。楊在葆就在馬林家中找一張大紙,抬頭豎寫「耀邦、啟立同志」,然後寫道:「我拍成電影《代理市長》之後,有領導同志對此有意見。我不懂人情世故,給您們寫信,請抽空幫助指導。」


楊在葆寫完信後,謝絕了托熟人轉信的提議,借了馬林的單車直奔中南海。在《代理市長》中飾演李玉芳的女演員陳麗明陪楊在葆一道去投書。他們先到中南海北門,經衛兵指點又轉到西門。陳麗明當時還是軍人,不方便與衛兵打交道,楊在葆遂獨自走向中南海西門。


楊在葆還未開口,站崗的衛兵已經認出他,臉上浮出微笑。楊說:「我有封信,想交給耀邦同志。」衛兵請楊在葆到傳達室,但傳達室的值班人員說按規定不能直接收信,要楊到郵局寄掛號信。楊在葆正試圖說服值班人員收下信,忽然聽到背後有人說:「讓他把信留下吧。」楊在葆連忙轉身問說話的人:「同志,貴姓?」那人說:「姓張。」原來他就是胡耀邦的秘書張耀光,當時恰好經過西門。楊在葆告訴張,寫信是為了一部電影。張耀光說耀邦在北戴河開會,信先留下,一定轉到。


過了五六天,楊在葆剛回到上海,就接到胡其明的電話,說胡耀邦已經在楊的信上作了批示,將信轉給負責宣傳工作的中央書記處書記胡啟立、中央宣傳部長朱厚澤、文化部長朱穆之等三人。批示的全文是:「轉啟立、厚澤、穆之同志:我看過這部電影,我覺得不錯,比那些跟四化不沾邊的好得多,不知好多少倍。有點兒刺,有什麼不可以?」


胡耀邦的批示一經傳達,《代理市長》的上映一路綠燈。電影先在北京放映,受到高度評價。中央黨校、《人民日報》等先後請楊在葆等座談。然後,楊在葆率劇組從廣州開始,經武漢、鄭州等地,將電影帶到東北,一路掀起「《代理市長》熱 」。往往電影才放到一半,觀眾就熱烈鼓掌,為劇中人物的言行叫好。有一期《大眾電影》雜誌還專門辟出專欄,刊登了《代理市長》的精彩台詞。


這部影片反映的改革膽略與觀念,對剛開始的城市經濟改革產生強烈的衝擊。遼寧省朝陽地區某礦黨委書記說:這部電影沒有離奇的故事,沒有大美女,沒有纏綿的愛情,但是好看。影片的主要創作人員事後總結說:「這部電影沒有精雕細琢,藝術上比較粗糙。但當時我們有個使命感,覺得需要振奮人心的大聲吶喊,需要把聲音喊出來。」正是這種促進改革的強烈呼號,在上至總書記胡耀邦、下至各地群眾等不同階層都引發共鳴。楊在葆憑借《代理市長》中的精彩演出,榮獲第九屆「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