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胡耀邦批示為電影《代理市長》開綠燈
從1983年7月開始,我離開中共廣州市委書記、廣州市常務副市長的崗位,轉任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1984年,著名電影藝術家楊在葆來採訪我,要我專門談談如何當市長。原來楊在葆正在廣州拍攝電影《代理市長》,由他執導兼主演,因而希望深入瞭解廣州市政府改革開放的一些具體做法。
11月6日,《南方的風》在中央戲劇學院實驗劇場演出。演出前,偉雄專程到當時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楊尚昆家中,邀請楊及其夫人、老戲劇家李伯釗觀看演出,楊尚昆夫婦欣然答應。觀看當晚演出的,還有北京衛戍區政委許志奮等軍政領導幹部,以及戲劇學院的師生員工。
楊尚昆的高度評價,令劇組全體成員深受鼓舞。接著,中共中央辦公廳邀請劇組 11月29日到中南海禮堂演出。《南方的風》於是成為廣東省自行創作的話劇中第一個進中南海演出的戲。演出那天,通常觀眾不滿三百人的禮堂來了六七百人,習仲勳、陸定一、王兆國、朱穆之等領導以及許多老同志到場觀看演出。習仲勳祝賀演出成功時特別強調:「你們要解放思想,大膽地寫,大膽地演,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作出更大貢獻。」
偉雄和他的合作者根據專家和觀眾提出的意見,將話劇劇本加以擴展,故事的背景從企業上升到一個大市,寫成《代理市長》電影劇本大綱,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北影廠派劇作家馬林任製片人,陳懷皚任導演。
楊在葆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他在電影《血,總是熱的》中,成功塑造了一個激情洋溢的當代改革者形象,1984年榮獲中國電影第四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同時獲第七屆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他希望繼續為改革開放吶喊,因此一聽說《代理市長》的故事,便馬上主動請纓主演。後來陳懷皚因病退出攝制組,楊在葆又接過導演筒。
我對楊在葆說:「改革開放,先要解決觀念問題。」訪港回來,由我執筆,我們這次訪港的負責幹部聯名寫了一份報告,談如何參照香港的方式,解決電力問題。我們的報告還提到香港有數千菲傭,每月工資三千元,兩年一換。珠江三角洲歷來有 「自梳女」外出幫傭的傳統,可籌劃組織人到香港做傭人,至於具體做法,可另行研究。楊尚昆後來提到,當時有人看到報告十分不滿,說:「這是亡國奴思想!」 不久廣東開始籌備建廣深高速公路,有人顧慮說:「建了高速公路,農民的牛走哪裡?」
我在市政府工作期間,許多事情都有波折。引進外資、火柴加價一分錢、修橋修路收過橋費等等,都引發爭論。鑒於當時廣州全市的電話總共才幾萬台,我們提出按沙烏地阿拉伯的模式,引進外資迅速擴大電話容量,有人卻強調保密問題,同時認為解放以來廣州的電話容量增加速度已經足夠快了。我們開過多次會,我還到北京找曾在廣東工作過的兩任郵電部長文敏生、楊泰芳。但直至我離開市政府,電話升級換代問題仍未解決。
廣州市中心與番禺距離很近,但被河道隔開,來往不便。何賢、霍英東
楊在葆採訪我之後,與馬林兩人通力協作,日夜奮戰。馬林改完一段劇本,楊馬上接過來寫分鏡頭劇本。我介紹的一些細節,被他們吸收到劇本中。劇組還選定洛溪大橋的施工現場作拍片的外景。
蕭子雲代理了三個月市長,做了五件好事,卻遭到了許多責難。一直支持蕭子雲的市委書記羅挺,也認為蕭的一些做法欠妥。蕭的妻子薇紅、女兒肖肖為此感到不平。蕭子雲對改革堅定不移,堅信「萬事利於國,萬事利於民」就是和中央保持一致。他向羅挺直率闡述改革主張,還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寧犯天條,不觸眾怒。」為了實現上任時所許「做十件好事」的諾言,蕭子雲要求再代理三個月市長的職務。
片子拍攝完,楊在葆留在廣東剪輯。北京電影製片廠催楊加緊完成,趕在全國電影工作會議上放映。據當時文化部負責人周巍峙的小兒子周八月告訴楊在葆,周巍峙看了《代理市長》覺得很好,說:「楊在葆是個演員,還導了部電影。」《代理市長》很快獲文化部電影局批准公映,還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放映,來自全國各地的宣傳部長們看完電影後全體起立熱烈鼓掌。
不久,中南海的星期五電影晚會也放映了《代理市長》,胡喬木、鄧力群、薄一波、宋任窮等出席觀看,丁嶠、石方禹、艾明之等電影界負責人也在場。電影放完,胡喬木和鄧力群要丁嶠等留下,批評這部電影有反氣,尤其是其中一些台詞要改。他們特別強調「寧犯天條,不觸眾怒」一句,一定要改。
北影廠負責人胡其明找到楊在葆,說:「胡喬木、鄧力群同志對這部電影有意見,要改。」楊聽了很生氣,直接找電影局長石方禹問:「你不是說這部電影很好,你看了很感動嗎?怎麼要改?」石方禹說:「我是說過這部片很好。但是領導說了話,丁嶠要我傳達。我是一級官員,我要傳達。你是藝術家,改不改在你。」
楊在葆堅決不肯改,馬林也支持他,而且建議他寫信給胡耀邦。當時偉雄在深圳體驗生活,楊在葆與他通電話,一致同意不作改動,同時立刻上書。楊在葆就在馬林家中找一張大紙,抬頭豎寫「耀邦、啟立同志」,然後寫道:「我拍成電影《代理市長》之後,有領導同志對此有意見。我不懂人情世故,給您們寫信,請抽空幫助指導。」
楊在葆寫完信後,謝絕了托熟人轉信的提議,借了馬林的單車直奔中南海。在《代理市長》中飾演李玉芳的女演員陳麗明陪楊在葆一道去投書。他們先到中南海北門,經衛兵指點又轉到西門。陳麗明當時還是軍人,不方便與衛兵打交道,楊在葆遂獨自走向中南海西門。
過了五六天,楊在葆剛回到上海,就接到胡其明的電話,說胡耀邦已經在楊的信上作了批示,將信轉給負責宣傳工作的中央書記處書記胡啟立、中央宣傳部長朱厚澤、文化部長朱穆之等三人。批示的全文是:「轉啟立、厚澤、穆之同志:我看過這部電影,我覺得不錯,比那些跟四化不沾邊的好得多,不知好多少倍。有點兒刺,有什麼不可以?」
胡耀邦的批示一經傳達,《代理市長》的上映一路綠燈。電影先在北京放映,受到高度評價。中央黨校、《人民日報》等先後請楊在葆等座談。然後,楊在葆率劇組從廣州開始,經武漢、鄭州等地,將電影帶到東北,一路掀起「《代理市長》熱 」。往往電影才放到一半,觀眾就熱烈鼓掌,為劇中人物的言行叫好。有一期《大眾電影》雜誌還專門辟出專欄,刊登了《代理市長》的精彩台詞。
這部影片反映的改革膽略與觀念,對剛開始的城市經濟改革產生強烈的衝擊。遼寧省朝陽地區某礦黨委書記說:這部電影沒有離奇的故事,沒有大美女,沒有纏綿的愛情,但是好看。影片的主要創作人員事後總結說:「這部電影沒有精雕細琢,藝術上比較粗糙。但當時我們有個使命感,覺得需要振奮人心的大聲吶喊,需要把聲音喊出來。」正是這種促進改革的強烈呼號,在上至總書記胡耀邦、下至各地群眾等不同階層都引發共鳴。楊在葆憑借《代理市長》中的精彩演出,榮獲第九屆「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