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德國解剖學家塑化人體賣標本引發爭議
參觀「人體世界」展覽的兒童
哈根斯在工作中
哈根斯因為製作人體塑化標本而成為爭議的焦點
常年黑衣黑帽的德國解剖學家岡瑟·馮·哈根斯(Gunther von Hagens)用自己創造的生物塑化技術給現代解剖學帶來了革新,影響了此後的醫學教學。與此同時,他全球巡展多年的商業性展覽「人體世界」中藝術化方式呈現的「塑化人」則持續不斷地在各國受到倫理質疑。看起來,這位被稱作「死亡博士」的科學家毫無猶豫地在這條道路上走了下去,最近有媒體爆料說,哈根斯正在通過網絡銷售自己製造的生物塑型人體標本。這再次引起了軒然大波。
花70萬買個「塑化人」
哈根斯永遠都是穿著一身黑衣,頭戴黑帽,面色蒼白。他主辦的「人體世界」展覽在全球各地巡迴展出,向普通公眾展示通過生物塑化後的人體標本,用藝術化呈現的方式或引起觀眾對生死的思考,進行解剖學教育,但也招致了無數人的反感。哈根斯被人稱為「死亡博士」,他的名字始終與爭議和質疑相伴,而他並不以此在意。
他的網店於11月開張。在這裡,一具完整的人體標本賣到了69615歐元(約合人民幣約70萬元),人體軀幹標價為5.8萬歐元(約合人民幣58萬元)起,腦部約2.3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萬元),這些價格不含郵資和包裝費。對於預算較少的買家,網店還提供了121歐元(約合人民幣1210元)一塊的透明身體切片。
不過,哈根斯堅持表示,他的產品不對普通公眾出售,只對「認可用戶」,即持有書面材料,證明其購買該產品是為研究、教學或其他醫學目的所用的科學家、醫學院校的人出售。
哈根斯的計畫引起了德國宗教界的強烈憤慨,哈根斯被指責是「觸犯禁忌」、「對死者不尊重」。有人批評他說:「這不是什麼新的科學發現,而是在醫學啟蒙的偽裝下撿拾人的骨頭製造轟動。」
其實,類似的批評在十多年前就已經出現。哈根斯於1977年發明了「人體塑化」技術,並為之申請了專利。他後來表示,生物塑化的想法最先來自他在一家肉店裡得到的啟發,在技術完善後,研究者可以用肉刀一樣的器械將人體內部器官切片或任一形狀。
生物塑化是用於解剖學上的一種技術,通過固定、脫水、強制滲透和硬化四個步驟在真空中去除屍體液體和脂肪,然後用硅、環氧樹脂等聚合物代替,處理後的標本不再腐化或有異味,且保留了原始樣本中大部分的特徵,甚至可以在顯微鏡下顯示人體細胞的本來面貌。用這種方法處理過的標本又被叫做「塑化人」。
從研究者到商人
哈根斯出生在波蘭西部。他從小就患有血友病,曾經住院近一年。他後來表示,那段時間自己孤獨無助,但天天目睹醫生和護士的工作,令他想成為一名醫生。14歲的時候,哈根斯在叔叔的農場裡解剖了一頭小牛。
1970年,他被獲准進入聯邦德國,開始在盧果科大學醫學院求學,並嘗試進行了很多次用酒精保存人體標本的工作。此後,哈根斯前往海德堡大學病理和解剖研究所從事醫學研究,直到1977年發明了生物塑化技術。他此後的精力都在和這種技術及其引來的各種是非打交道。
最初,生物塑化技術只是被用來保存小的生物標本。後來,哈根斯改善了技術,於1993年成立了海德堡生物塑化研究所,開始用於人體標本製作。每一件標本都至少要花費1500個工時。如今,這項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解剖學、胚胎學、生物學、病理學、臨床影像學、生物學、法醫學和博物館等多個領域。
生物塑化技術解決了全球醫學院解剖研究的很大難題,如難以得到標本,難以切片等等。隨著業務的逐漸壯大,哈根斯便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開始銷售生物塑化材料。1983年,羅馬天主教會請求哈根斯幫助生物塑化保存一位中世紀神學家的腳跟,這是哈根斯第一次和醫學界之外的人打交道。1988年,哈根斯注意到一位夜間看門人在巡查時被一組生物塑化的組織深深吸引,他於是嘗試在德國舉行了一場小規模展覽。展覽受到了極大的好評。
哈根斯開始和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接觸,希望展出自己的標本。1995年,一所日本大學終於接受了這個展覽。哈根斯最先只計畫對小眾的醫學專業的人開放,然而在展出的兩個月中,人們口口相傳,紛紛前來觀看,最終遊客人數超過了40萬。主辦方決定將展覽延期長達3年,最終,這次展覽一共接待了2900萬名參觀者。
展覽多年伴隨質疑
「日本之後,一切都變了。」哈根斯在接受《科學》雜誌採訪時表示。1977年展覽在德國舉行,他也首次碰到了來自宗教界和醫學倫理界的強烈批評。在接受《新科學家》採訪時,他說,有的人因為宗教原因而反對,有的人則因為人為剝奪了死者的尊嚴而反感,也有人反對展覽剝奪了身體和死亡的獨一性。不過,哈根斯還是把展覽做了下去,而且越做越大,越做越誇張。有的展覽中,他讓標本以文藝復興解剖素描的形式呈現,有的展覽中,他製作戴帽的標本以向繪畫大師倫勃朗致敬,只因倫勃朗繪有名作《杜普醫生的解剖課》。整整15年來,哈根斯本人也一直都戴一頂類似倫勃朗畫中人物的帽子,但他本人表示,這頂帽子和倫勃朗無關,而更多是與英國功利主義主義哲學家邊沁有關,哈根斯稱其對死亡的哲學觀影響了自己。「我的自我認知一直與這頂黑色帽子有關。」他說。
目前,展覽已經在世界各地50多個城市進行了展出,無不引起巨大的轟動,引發爭議。在英國,人們反對哈根斯公開展示人的屍體來收費。2000年在倫敦,一名大學講師曾將展品砸了個粉碎。在德國,有人將哈根斯與納粹聯繫起來。有段時間,哈根斯甚至被禁止進入慕尼黑城。不過,這些都沒法阻止「人體世界」系列展覽的成功。僅2002年6月到9月,就有55萬名遊客觀看了倫敦的展覽。
也有很多人對於展覽所用屍體來源提出了質疑。但哈根斯一直堅持,所有展出的標本都來源於自願捐贈。每一場展覽後,都會有人留下自願捐贈的留言。對於眾多關於展覽的質疑,哈根斯也多次回應,表示展覽不僅有著教育價值,而且也有著公共健康宣傳的益處,比如展出最多的一件展品是吸煙者被燻黑的肺部。
隨著「人體世界」系列展覽受到人們的持續關注,同名網站也受到了追捧,2007年上半年,其網站訪問量就達到了2000萬。哈根斯的經濟收益也隨之猛增。《富比世》雜誌的一項調查發現,1999年到2006年之間,他的淨收入達到了4000萬美元。不過,他表示,其中大部分的資金都重新投放到研究所和生物塑化中心。
【鏈接】
「塑化人」在中國
哈根斯本人曾於1996年在大連醫學院任訪問學者,而大連醫科大學的教授隋鴻錦此前也曾在德國海德堡大學研修,師從哈根斯。1997年,哈根斯與大連醫科大學合作,成立國內首家生物塑化技術研究所,隋鴻錦出任所長。1999年,馮·哈根斯生物塑化有限公司在大連高新技術園區成立,隋鴻錦任總經理。根據此前《瞭望東方雜誌》的報道,這所工廠投資一億多人民幣,是全球最大的人體標本加工廠。哈根斯表示,哈根斯公司研發、生產的80%都在大連分公司,其製作人體標本均用於商業性展出,而不作為教學用品向醫學院校提供。
2000年,隋鴻錦離開哈根斯公司,創辦了大連醫科大學生物塑化公司。2004年,大連醫科大學生物塑化有限公司承辦的「人體世界科普展覽」在北京建築文化中心展出,陳列了包括至少17件完整人體標本和160餘件人體各器官標本。在解釋倫理問題時,隋鴻錦表示,屍體和標本的概念不同,屍體本身沒有科學性,但展品展示的是經過複雜科學處理的人體結構標本,是解剖標本、科學標本,其價值不能與屍體等同。